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全纳教育 > 【为了实现全纳社会】全纳保育,能让所有孩子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选择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为了实现全纳社会】全纳保育,能让所有孩子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选择

大庭正宏(社会福祉法人阳光福祉会 太阳之子保育园园长)
榊原洋一(CRN儿童研究所所长,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
2023-06-09

摘要:

  在东京都羽村市的太阳之子保育园,早在全纳保育在日本被广泛认知之前的十年前,大庭正宏园长就开始探索和实践全纳保育。CRN儿童研究所榊原洋一所长采访了大庭园长,了解到他们注重为创造便利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将常用于照顾特殊儿童的方法应用到整个保育工作中,发现这些方法对所有孩子都有益。大庭园长强调,他们更注重营造让所有孩子生活更加便利的环境,而不仅仅是特殊照顾那些有发展障碍的孩子。大庭园长的实践告诉我们,全纳保育不仅仅是特殊照顾残障儿童,而是帮助每个孩子自由成长、拥有更多选择的尝试。
English 

  位于东京都羽村市的“太阳之子保育园”早在全纳保育尚未在日本被广泛认知的近十年前,以大庭正宏园长为中心开始摸索并开展全纳保育的实践。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开始实施全纳保育的,具体又曾进行了哪些尝试CRN儿童研究所榊原洋一所长就此采访了大庭园长。

image001.png image003.png

大庭正宏
(社会福祉法人阳光福祉会
  太阳之子保育园园长)

榊原洋一
(CRN儿童研究所所长)

积极创造所有孩子都易于生活的环境

  榊原:我和大庭老师的交流可以追溯到近十年前,当时大庭老师来听了我在御茶水女子大学为社会人士举办的公开课,此后我们就一直保持交流。日本保育的传统在于关心每个孩子,充分发挥和培养每个孩子的长处,这样的想法可以说十分接近全纳教育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问题频出的现实,而太阳之子保育园却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自然地践行着全纳保育。

  大庭:谢谢。其实,与其说是我们保育园给予有发展障碍的孩子特殊照顾,不如说是我们更注重为所有孩子营造更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样的做法始于将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方法用于照顾特殊儿童,结果发现多数情况下这些方法对所有孩子都很有益,于是就在整个保育工作中贯彻实施。虽然确实有一些在其他保育园看不到的条件,但总体上来看就是大家一起生活,并无什么特殊举措。

  榊原:今天大庭老师的谈话让我感受到了全纳(教育)的本质。在日本,人们常常以为所谓全纳(教育)就是要对需要某些照护的孩子给予特殊照顾,但我觉得这样的认知略有偏颇。正如大庭老师践行的教育那样,无论有无残障,创造条件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自然地接受教育和照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纳教育。那么,能不能请大庭老师谈谈关注并实施全纳保育的前因后果?

  大庭:本保育园的前身是我母亲开设的一个规模很小的保育园。我本人以前做过补习学校的老师和管理工作,母亲去世后接管了她的保育园,并进大专学习了保育方面的专业知识。然后投身保育工作,也开始思考保育的专业性。补习学校聚集了学习水平各不相同的孩子,要求帮助每个孩子都取得学习成果和进步。与此相同,我觉得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孩子,都能将他们照顾和教育好才能体现保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当初,其实我并没有考虑到全纳保育,只是在实践中摸索照顾残障孩子的方法,还参加了榊原老师的讲座,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

与环境接触中感到生存的艰难时就会出现(身心)障碍

  榊原:您始于补习学校的工作经历让我很感兴趣。学校教育以追求统一目标为己任,而补习学校却接收不同类型、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的各种孩子,并且需要满足这些孩子的不同需求,也就是说属于服务行业。补习学校在专业性方面确实与保育领域有相通之处。

  大庭:随着对残障的理解日益加深,我意识到残障不仅仅取决于孩子自身的特征,也是与环境接触中感到生存的艰难时衍生的。这也是我在榊原老师的讲座中学到的知识。换言之,作为成年人,首先有义务为孩子们创造不会令他们感觉到障碍的环境。我也正是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全纳教育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榊原:大庭老师也在实践中应用和发挥了去芬兰考察时获得的经验吧!

  大庭:是的。关于全纳教育,真是越深入学习越觉得像“做白日梦”。所以萌生了前往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全纳教育的芬兰去体验一把的想法。新冠疫情爆发前,我曾经每两年去一次芬兰,共去了四次。每隔一段时间去拜访一次,就会发现实践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芬兰同行表示“在某某州的研究中效果被否定了,所以现在这样做”,不断进行新的尝试的情景真的非常有趣。在当地托幼设施和学校考察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全纳保育对所有孩子和老师都有巨大的优势,于是也开始在我们保育园实施全纳保育。

从“逃避”到面对自己

  榊原:请教一下大庭老师在全纳保育的实践中最重视的理念。

  大庭:我最重视的事情就是教会孩子们“逃避的方法”,并为他们准备好得以逃避的环境。孩子们如果深知自己的特点,知道感觉难受时可以逃避并了解逃避的方法,那么就会在陷入恐慌前稍微冷静一点,从而能够应对自己所处的状况。

  榊原:关于“逃避”的想法完全是以孩子为中心、思考全纳教育时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大庭:确实如此。我们保育园设置了一个“资源小屋”,厌倦了集体活动的孩子可以单独待在这个空间里(图片1〜3)。把孩子带到这里并告诉他们“觉得难受时可以到这里来”,渐渐地孩子们就会明白这里是能让自己安心的地方,精神就会变得松弛。于是,孩子们也会主动说出想去“资源小屋”的理由,如“对周围环境有点担心所以到那里去一会儿”,或传递自己的诉求、告诉老师“午饭还是想和大家一起吃的”,所以让老师到时间通知他们。这样的经历多次重复的过程中,孩子们使用资源小屋的次数逐渐减少,引起恐慌的状况也越来越少。那是因为他们学会了分辨自己的心情、真正感到痛苦时适时作出判断使用资源小屋疏解不良情绪。最初只是物理意义上的逃避,之后便会渐渐懂得如何面对和掌控自己的情绪。

image005.png图片1 任何时候都能一个人待着的资源小屋。刚开始是在教室里用纸板箱搭起来的,后来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将壁橱加以改造或在空余空间加设墙壁、有效利用空间设置的。本张照片中的资源小屋设置在教室内,孩子们可以单独待在这里,同时观察感受其他孩子的氛围。

image007.png图片2 离教室较远的楼梯间也设置了“资源小屋”。孩子可以在用屏风隔成的空间享受独处的时光。

image009.png图3 设置在走廊上的“资源小屋”是最安静的独处空间。

  榊原:从这些照片中能清晰地看到孩子们逐渐掌握理解自身条件和所处状况并做出反应、采取对策的能力的过程。正如大庭老师介绍的那样,因为有了能够面对自己、认清自己内心所想的场所,孩子们才得以放心地应对各种状况。我认为小学也应该开辟这样的空间供孩子们主动地暂时逃避、寻求心灵的避风港。

  大庭:我们保育园有三处“资源小屋”。一开始设置在教室里,后来觉得需要更能静下心来的空间,就在走廊上和楼梯间也开辟了那样的空间。孩子们会根据自己当时的心情,如“想一个人独处,但也想知道其他孩子在干什么”或“想在安静的环境中独处,完全不受干扰”选择使用符合自己需求的资源小屋。我们还观察到某些孩子在一天之内使用了不同的资源小屋。

尽量减少孩子们目之所及(能接触到)的信息

  大庭:每个教室里放置的数个耳罩也是帮助孩子们寻求避风港的一种环境(照片4)。放置耳罩本来是为了帮助听觉过敏的孩子屏蔽周围的声音,但有趣的是,其他孩子也会顺其自然地使用耳罩,或在集中注意力玩积木或看书时将其当耳塞用,或把耳罩当道具玩角色转换的游戏。

image011.png图片4 对声音的刺激敏感的孩子用耳罩来屏蔽周围的杂音。其他孩子也可自由地用来集中注意力玩积木或拼图。

  榊原:如果规定是特定人群专用的东西,可能反而会让他们难以融入集体吧。这种规定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做法非常值得称赞。

  大庭:在营造环境时我们也十分注重“做减法”。因为过多地展示作品或墙壁上太多的装饰会导致信息过多、令某些孩子感到焦虑(图片5)。因此我们首先尽可能排除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只就真正需要的东西探讨摆放的方式。然后用窗帘遮住教室里收放物品的空间,尽量减少进入孩子视线的信息(图片6)。

image013.png图片5 教室里的张贴物尽可能简洁,让视觉信息不要过多。孩子的作品只要家长能看到就行,所以挂在不会进入孩子视线的较高的地方。

image015.png图片6 收放物品的空间用布帘遮住,让孩子们看不到里面的东西。

  榊原:针对视觉过敏的孩子,以前就有人指出应该尽量减少教室里张贴的各种通知或作品,但总是无法在保育园推广,您认为原因何在?

  大庭:我觉得也有让家长看到孩子作品的意图。本法人旗下其他保育园尽可能将教室里的展示减少到最低限度,取而代之的是把走廊变成画廊,在那里展示孩子们的作品,但这样的展示主要也是给家长看的。另外,人们总以为孩子就喜欢可爱的装饰,事实上并非如此。老师们精心制作的可爱装饰没过几天孩子们就厌倦了。这让我们领悟到既然要展示,就需要具有一定震撼力的作品,于是我们就尝试在其他保育园与武藏野美术大学合作,跟孩子们协商选择展示的艺术作品,我们把这样的展示称作“保育园美术馆”。

无论有无障碍,所有孩子都拥有更多的选择

  大庭:时间与空间的“结构化”也是我们十分重视的一件事。所谓时间的结构化,是指让时间的流逝“可视化”。比如说,不管哪个年龄都在晨会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当天的时间安排,在白板上张贴插图卡,让大家可以随时确认生活和活动安排。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用听觉和视觉手段传递必要的信息,帮助孩子们加深理解并能顺畅地切换活动场景(图7)。至于插图卡,用起来相当难,如果将场景划分得过细反而不易于理解,不按完成的顺序隐藏卡片又容易引起混乱,所以我们就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想办法把插图卡做得更符合各班的需要。

image017.png图片7 便于确认一天流程的插图卡。给单凭文字信息难以理解的孩子提供一个视角。根据年龄思考不同的场景划分方法和图案。

  大庭:为了方便孩子们把握时间的经过,定时器也是必需品(图片8)。对孩子来说,即便事先告诉他们结束时间,有时候也会无法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活动,因而引起恐慌。使用定时器有利于形成剩余时间逐渐减少的感觉,从而培养孩子自己管理时间的能力。

image019.png片8 挂钟旁设置定时器,便于通过视觉确认剩余时间逐渐减少。结束时闹铃响起。

  榊原:空间的结构化有什么样的案例呢?

  大庭:将孩子的行动路线可视化有利于更放心地行动。比如说,在归置物品的地方贴上照片方便整理,在洗手间入口处的地板上标上拖鞋的标记则有利于顺利地进出洗手间(图片9)。

image021.png图片9 空间“结构化”的一例。洗手间入口处的地板上标上拖鞋的标记,督促大家注意整洁的同时顺利进出洗手间。

  榊原:你们真的进行了各种尝试啊。 我认为每一项尝试都通过反复试错得到了宝贵的经验。

  大庭:我们保育园以实现全纳保育为目标,保育园做出的种种实践为所有孩子带来了生活中更多的选择。选择越多,无论有无障碍,任何人都能获得更舒适的环境。比如说针对视觉过敏儿童实施的减少张贴物的举措也为其他孩子营造了更易于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就像创意工作者能够屏蔽周围的杂音催生出创意思维。另外,护理行为中被认为十分重要的语言安慰对任何孩子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榊原:大庭老师的实践告诉我们,所谓全纳保育并不是给予残障孩子特殊照顾、让他们能够融入正常孩子中,而是帮助每个孩子自由成长、扩大各自生活领域的尝试。而全纳保育的对象绝不仅限于残障儿童,而是包括每个儿童。
  
<下篇>

  
作者简介

大庭正宏 (社会福祉法人阳光福祉会 太阳之子保育园园长)

大庭正宏 在担任辅导学校副校长后,任社会福祉法人阳光福祉会理事长兼太阳之子保育园园长。采用始于2012年芬兰保育园视察学习中学到的全纳保育模式,目前在东京都羽村市经营两个保育园,并致力于实践这一模式。此外,通过儿童发展支援机构“发展支援Kiitos羽村”,致力于将全纳保育扩展到社区的活动,并在白梅学园大学担任非常勤讲师,讲授全纳保育相关的课程。

榊原洋一 (CRN儿童研究所所长,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

榊原洋一 医学博士、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CRN儿童研究所所长。 日本儿童学会理事长。研究领域为儿童神经学、发展神经学,其中特别致力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阿斯伯格氏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等发育障碍的临床及脑科学。兴趣为登山、音乐鉴赏,是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的父亲。 主要专著:《穿尿布的猴子》(讲谈社)、《不能集中精神的孩子们》(小学馆)、《多动症儿童》(讲谈社+α新书)、《阿斯珀格氏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与学习障碍》(讲谈社+α新书)、《ADHD的医学》(学研)、《育儿起步百科》(小学馆)、《榊原博士的ADHD医学》(学研)、《儿童的脑发育 临界期・敏感期》(讲谈社+α新书)等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