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连载开始之际
大家好,我是角南Sunami。专业是发展障碍科学、学校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曾以各种形式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先是作为教师,然后是作为心理咨询师和研究员。
那还是我在小学当老师时的经历。我遇到一个孩子,屡次不举手就发言,举一次手如果老师没叫他回答就大声抱怨。那时,我就想:这孩子“听不进话,怎么这么难管呢交流”。后来通过专业学习,才了解到那孩子有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以下简称ADHD)的倾向。
后来,为了重新学习如何从心理学角度与儿童打交道,我攻读了临床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到了很多发展障碍的相关知识。从有发展障碍的儿童那里听到的话与我最初的印象完全不同。
硕士研究生课程毕业后,我在做教师的同时,还作为心理咨询师从事学校相关工作。几年后,,为了研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包括发展障碍),我又攻读了博士课程,在那里我遇到了至今仍被我视为人生导师的老师。
现在我主要从事发展障碍科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工作,在地区教育委员会及各位老师的协作下还在继续从事研究。与此同时,作为心理咨询师直接与孩子、家长和老师们进行交谈,进行学习。希望能够发挥自己作为心理咨询师、教师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以“身边的成年人能为有发展障碍倾向的孩子做些什么”为理念,从不同角度向大家提出问题,来加深对儿童的理解。本文作为连载的第一篇,我想介绍一下发展障碍的定义以及我记忆深处重要的小故事。
发展障碍的两种定义
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发展障碍这个词语,可能几乎没有一人从未听过。但当被问到“什么是发展障碍”时,估计能够立刻给出答案的人并不多。印象中发展障碍这个词常常概念先行、其内涵和本质还未得到广泛了解。本文将与广大读者一起窥探发展障碍儿童(其实我不太喜欢使用“发展障碍”这种表述方式,更愿意描述为“发展特征”)眼中的世界。
首先通过前面提到的ADHD简单阐述一下发展障碍在教育范畴和医学范畴的两种定义,分别引用自日本文部科学省(2003)1、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2014)2的文献。
教育上的定义
“以不符合年龄或发育程度的注意力、以及或冲动、多动倾向为特征的行为障碍,阻碍社会活动或学业正常进行。此类状态出现于7岁以前且一直持续,推测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文部科学省, 2003)。
医学上的定义
“妨碍功能或发育的注意力缺陷及多动-冲动倾向、或其中任意一种症状持续存在的状态”(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2014)
本文参照DSM-5描述ADHD的医学定义。DSM-5是2013年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刊发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第五版。修改前的手册中,ADHD作为与“注意力缺陷及破坏性行动障碍”相关的行为范畴,和普遍性发展障碍、学习障碍、进食障碍等一起被归类为“通常在幼儿时期、儿童时期或青年期首次确诊的障碍”。而DSM-5则将ADHD、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以下简称ASD)、局部性学习障碍(Specific Learning Disorder:SLD)纳入到一个新开辟的类别之中-“神经发展障碍”,即进入中小学前确认的功能障碍。
另一方面,日本通过实施发展障碍患者支持法案,自2005年起就已将ADHD、ASD、SLD归类为发展障碍,并开展具有前瞻性的讨论。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障碍的概念和医学诊断标准也都在发生变化。因此,现在我们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认知今后也很有可能出现变化。
希望各位读者能从灵活的角度去阅读以下这个患有发展障碍的学生的故事。
和高三学生小翔的告别
小翔(化名)具有ADHD和ASD的特征,我从他刚进高一时就通过心理咨询和他进行接触和交流。他的主要问题是基于其发展特征对今后能否适应高中生活的担忧。由于同时存在ADHD和ASD的症状,比起单一特征,其社会功能、适应能力和执行功能可能更差(Murray, 2010) 3,应对集体活动、人际关系和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也更大。为此,需要周围的人给予更多理解和帮助。
即便学习上没有问题,由于ADHD的特征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行为冲动,因而身体容易受伤。又因为ASD的特征对形势的判断出现偏差时,可能对老师出言不逊或陷入恐慌、冲出学校。每当发生这种情况,我都会找小翔谈心,或跟班主任一起商量对策。小翔本人也持续到我这里接受心理咨询。
还记得那是毕业典礼后最后一次心理咨询。本来就喜欢唱歌并且唱过好几次给我听的小翔那天和平时不太一样。他带来一个小型音箱,只播放了前奏部分,然后为我唱了一首“离别之歌”。我听到一半不禁潸然泪下,只因小翔由于ASD的特性本不擅长理解其他人的心情,但他却用深情演唱的方式向我表达了感谢。
看到我泪流不止,小翔还很关心地问我:“老师以前也经常经历这样的离别吗?”这样的问候竟然出自被认为难以理解他人心情的人之口。最后,他还安慰我说:“离别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我由衷地感叹,所谓特性究竟意味着什么,明明这孩子如此善解人意。
我又想起小翔曾经跟我说过的话 “虽然在学校制造麻烦或对抗老师,但现在出现在您面前的我才是真正的自己”。也许小翔感受到我作为心理咨询师真正理解了他内心深处的想法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若要再举一个例子,那就是我从小翔对妹妹的疼爱、对家人的爱意中看到他深藏于内心的善意和优点,因而深信他的潜力。
谢谢各位读者读完这个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故事,今后我还将继续撰写类似内容以便加深大家对那些身心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特征的孩子的理解。还请多多关照。
-----------------------
参考文献
- 文部科学省.关于今后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最终报告)
https://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ousa/shotou/054/shiryo/attach/1361204.htm(阅览日2022年9月8日)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4). DSM-5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日文版).(高桥三郎・大野裕、监修翻译・染矢俊幸・神庭重信・尾崎纪夫・三村将・村井俊哉、翻译)东京:医学书院.(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text revision DSM-5 (5th ed.))
- Murray, M. J. (2010).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the context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12(5),382-388.
- 角南Naomi (2022). 『培养发展障碍患儿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的关系』. 今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