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交流活动 > ECEC研究会 > 【第四届 ECEC研究会】演讲报告⑤ 新西兰的保育、幼儿教育:如何评价和展现"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

  • weibo

交流活动

Events

【第四届 ECEC研究会】演讲报告⑤ 新西兰的保育、幼儿教育:如何评价和展现"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

上垣内 伸子(十文字学园女子大学教授)
2015-09-04

摘要:

2015年2月8日由CRN儿童研究所举办了第四届ECEC研究会"世界的保育和日本的保育 ― 如何寓教于乐",就意大利、新西兰和中国等国家的保育实践的特征和课题与日本进行了比较。本期介绍十文字学园女子大学上垣内伸子教授在演讲会上《新西兰的保育、幼儿教育:如何评价和展现"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的演讲报告。

自下而上制定的国家保教课程

  新西兰自1986年实现幼儿园、保育所一体化后,对提高保育及幼儿教育(以下简称保教)质量愈加重视。有关部门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制定了国家幼儿教育课程并于96年正式公布。该课程被命名为"Te Whariki",在新西兰土著民族毛利人的母语中意思为"编织的草席"。

  因为新西兰拥有两种不同的文化――源自欧洲的文化和毛利族的文化,所以,国家幼儿教育课程也是用英语和毛利语两种语言来撰写的。

树立理想的儿童观、尊重幼儿教育的多种形态

  下面就来看一下国家幼儿教育课程《Te Whariki》的内容。

  在国家幼儿教育课程的开头是理想宣言:"儿童是有能力和充满自信的学习者",接下来是这样的两句话――"我们的看法会影响到我们与儿童进行作用的方式","我们的看法会对儿童的'自己是有能力和充满自信的'这种感觉产生影响"。

  保育工作者及其他所有与儿童相关的成年人的儿童观,会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儿童能够感受到大人们的眼光。正因为如此,才会在国家教育课程的开头部分明确提出"儿童是有能力和充满自信的学习者",希望大人们以这样的儿童观与孩子相处。我认为,这一精神与日本《儿童宪章》开头的表述――"儿童要作为人而受到尊重"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另外,国家幼儿教育课程《Te whariki》对大体划分的四大教育原理(principle)和五大发展线索(strands)进行了说明。所谓"原理(principle)",换言之就是"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待学习时的观点",是指"赋予力量"、"整体发展"、"家庭和社区"和"关系"这四大方面。"发展线索",换言之就是"幼儿教育中学习与成长的领域",包括"健康"、"归属感"、"贡献"、"沟通"和"探索"等五个方面。

  还有一幅图示还将《Te whariki》所要实现的幼儿教育的结构进行了可视化展示(照片左后方)。从图中可以看到3种颜色共13条线纵横交错在一起。

  两种颜色共计9条线分别代表四大教育原理和五大发展线索,即幼儿早教国家课程中认为幼儿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包含的要素。另一种颜色的4条线则代表各幼教设施的自主性。也就是说,国家的方针和幼教设施独自的创意成为经线和纬线,共同编织成一件作品织物,便是理想的幼儿教育。国家幼教课程中传递了这样的讯息:虽然对幼儿教育进行诱导,但并不要求托幼教设施一味服从,而是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教育。

重视亲近大自然的游戏,与日本幼儿教育有着共通之处

  新西兰的幼教设施有很多种类,包括幼儿园、保育所、游戏中心等,有保育工作者主导的,还有家长主导的;有欧洲式的,也有毛利式的,各种各样的教育环境非常完备。所有幼教设施都非常重视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玩泥沙,与花草、昆虫亲密接触。几乎所有幼教设施的庭院里都有沙坑,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一边将水倒入沙子中一边玩沙子的情景。并且,新西兰还为住在偏僻地区或因残疾等而无法来幼儿园、保育所的儿童提供函授教育。像这样根据儿童和家长的要求确保提供多种多样的幼儿教育服务,也是国家幼儿教育课程《Te whariki》的重要精神之一。

培养儿童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

  在编制国家幼儿教育课程《Te whariki》的同时,如何评估幼儿教育的成果,即对于评估方法的研究也在积极展开。自2004年至2009年间,新西兰出版了名为《Kei Tua te Pae:超越地平线》的有关学习评估的案例集。

  儿童在与小朋友以及老师相处的过程中,能全面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幼儿阶段的学习不仅关乎知识、技能,还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于幼儿阶段的学习的评估,应该是更加综合的,不能只是简单地用"会"与"不会"这两个尺度去评估。为此,新西兰专家开发了被称为"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的评估方法,即:由保育工作者观察、记录儿童的“心智倾向”或“学习模式”(即孩子在与伙伴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对什么事物、如何感兴趣?孩子的兴趣又是如何得到培养的?)的方法。

  上面提到的孩子们的“心智倾向”或“学习模式”被称作dispositions,通过“学习故事”,培养有助于儿童学习的“心智倾向”。我认为,它与日本的《幼儿园教育要领》中被视为生存能力基础的"心情"、"积极性"和"态度"的概念颇为相似。

  另外,在"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这一评估方法中,与"故事"这一概念名副其实的地方是评估本身用十分易于亲近的讲故事的语言形式进行的。

  津守真先生在他的著作《保育工作者的地平线》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去保育工作现场一天,就好比是读一本书。可以一边理解一边读,有时候还会在懵懂中草草读完、不知其所以然。 "指出被书中故事吸引、怀着紧张兴奋的心情翻动书页时的喜悦,与读懂孩子们的心情、陪着他们成长以及看到孩子不断进步时的喜悦是相类似的。并且,在时间飞速而去中,有时候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往下发展。这也是保育工作中的一个侧面。

  "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关于学习和成长的故事,所以读起来充满乐趣。保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不仅可以加强与其他保育老师的交流,也能增加与家长、社区的人之间的对话,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当然,孩子们也是阅读和享受"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乐趣的成员。所以,"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通常都是用孩子们也能读懂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的。

  另外,正如前面所介绍的,国家幼儿教育课程《Te whariki》指出保育工作者的儿童观直接影响到其实际工作。换言之,所谓幼儿教育的理念就是作为幼儿教育实践而表现出来的东西。毋庸置疑,幼儿教育实践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孩子们的"学习的姿态"是保育工作者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记录实践活动的"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则体现了幼儿教育实践的内容及其背后的理念与儿童观。保育工作者通过阅读"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也可以对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反思。

"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对日本幼儿教育富有启示

  编写“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是将孩子们的"心智倾向"进行文字化、可视化的过程。新西兰的保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做这项工作,所以自然而然地容易发现孩子们内心所发生的变化,也能将这种变化记录下来、与其他人分享。这其实也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儿童观和实践活动的过程。分享"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还能增强孩子、家长、保育工作者之间的纽带。我想,在对于进一步完善日本的幼儿教育方面,这是一个富有启示的评估手法。

  但是,光是形式上的模仿没有什么意义。新西兰的保育工作者在如何将自己的儿童观反映到幼教实践中去、如何来捕捉儿童的成长方面,在进行着不断的思考。我想,正是这种真诚的姿态支撑着"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这一评估方法的理念,因此,也只有理解了国家幼儿教育课程《Te whariki》所宣扬的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的优势。

[协助编辑:Pendaco有限公司]


  ※此稿件为第四届ECEC研究会"世界的保育和日本的保育―如何寓教于乐"的演讲稿。
  ※相关文章:Te Whariki 2017: 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改版

作者简介

上垣内 伸子 (十文字学园女子大学教授)

上垣内 伸子 十文字学园女子大学人类生活系幼儿教育专业教授。专业为保育学、发展临床学。研究主题为保育工作者的培养以及保育临床实践中对每个孩子身心发展及其心理世界的理解和具体的援助方法。担任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日本委员会理事,乐于与各国保育工作者广泛交流。毕业于御茶水女子大学研究生院(儿童学专业)。先后担任儿童城小儿保健部心理咨询师和御茶水女子大学家政系儿童学专业助教,之后担任现在工作。著述包括《何为自由保育——不拘形式的心理保育》(福禄贝尔馆)和《保育工作者理论》(同文书院)及《向世界学习育儿援助》(福禄贝尔馆)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