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交流活动 > CRN成立二十周年纪念特辑 > CRN儿童研究所访谈:儿童是我们的未来~让孩子们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上篇①)

  • weibo

交流活动

Events

CRN儿童研究所访谈:儿童是我们的未来~让孩子们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上篇①)

2016-08-05

摘要:

  值此CRN儿童研究所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举行了高端访谈。由现任所长榊原洋一先生和创始人(现任名誉所长)小林登先生以及参与创设并给予诸多建议的石井威望先生三人,共同回顾儿童研究的过去,展望新的未来。

  小林登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推广"儿童科学"的倡议。当时日本刚告别靠重工业支撑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正在寻求建立与自然环境、生活和谐共存的新社会体系。在高端访谈的前半部分,由小林先生和石井先生回顾作为大平首相高层智囊团"政策研究会"的成员,从学者立场出发,提出了许多超越专业领域的建议,并贯通今天的处于转折期的当时的情况。
English 

◇参加座谈会成员
石井威望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工学博士。在东京大学医学系就学时是小林登教授的同年级同学。

小林登
CRN儿童研究所名誉所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立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榊原洋一
CRN儿童研究所所长。御茶水女子大学副校长。儿科医生。就读东京大学医学系时师从小林登教授学习儿科医学。

主持人
木下真 CRN儿童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儿童学会秘书长。

从美国那里学习自由

榊原 我是CRN儿童研究所所长榊原。我是在小林老师担任东大医学系儿科专业教授的时候进的东大医学系,所以算是比小林老师小得多的晚辈。

  在我进小林老师所在的儿科专业的那个时候,东大医学系有很多严厉的老师,他们身上似乎有一种德国医学权威一般的“气场”。在这种氛围中,当听了刚从美国回来的小林老师的课后,感觉只有这里豁然出现一片蓝天,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氛围。我想,这也反映了当时美国医学研究的状况,这种气氛吸引了我,感觉“非此莫属”,就进了小儿科专业学习。

  小林老师不仅超越了“儿科医学”的狭窄的专业领域,还将所关注的视野扩展到儿童整体情况以及生态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仔细想来,应该是因为拥有石井老师这样一位朋友吧。石井老师超越医学领域、对工学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兴趣。我想,两位老师相互磨砺,从对方那儿获得启发,从而具备了不局限于专业领域的自由的观点。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聆听二位回顾过去的一些想法。

主持人 那首先请小林老师讲一讲1954年从东大医学系毕业后去美国实习时的情形吧。

小林 从我大学毕业那年起,在日本开始了“医院实习制度”。但是,当时日本的医院实习只是参观医疗现场,而不是像美国那样的能在医疗现场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教育制度。只是徒有其名而没有任何内容的实习制度。

  结果,同年级的130名左右的学生中有40人表示“去美国实习”。可是,结果真正成行的只有我和后来成为天皇外科御医的池永达雄先生两个人。其余的人全都是嘴上说“去、去”,但是考虑到之后的科室分配很麻烦等,便找了各种理由没有去。

石井 我也是今天才第一次听说40人中只有两人去美国实习了。当时确实没有像小林老师这样带头去国外学习新东西的气氛。

主持人 小林老师决定去美国实习的理由是什么呢?

小林 因为在战争年代时我正在海军学校读书,所以特别想看一看打败日本的美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也很想知道美国医学教育是怎样进行的。美国十分注重毕业后的教育,相关制度也非常完善,去医院实习,就可以学到很扎实的医学知识。

主持人 小林老师在去年出版的自传体散文集《小林笔记》 (Koby’s Note)(东京医学社)中写了去欧美学到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个是除了医学也会通过广泛涉猎《自然》、《科学》这样的科学杂志,学习医学以外的内容。再者是学生之间自由地交流意见。您在回到日本之后,是否有过要利用这种经验的想法?

小林 当然有过。但是,要想在日本这么做实在太难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榊原 不不,我觉得小林老师很好地利用了在美国学到的经验。在东大医学系有“会诊制度”,即每周两次在教授面前就住院患者的病情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大家相互提意见。在小林老师做教授的时候,大家都很随意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是不是应该这样?”。我一直认为这就是“会诊”。后来,问了别的大学的小儿科的大夫,被告知:“不是这样的! ‘会诊’就是由主治医生毕恭毕敬地回答教授的问话,哪里有自由发表意见的!”。这令我十分惊讶。我担任实习医生的时候,能够很自负地说出自己的意见:“老师,我想是这么回事……”。我觉得这与小林老师利用在美国学到的经验为我们创造了自由的学术氛围是分不开的。

小林 怎么说呢,我觉得跟去过美国也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听了研究黑猩猩的古道尔博士的演讲,我本身想学习新事物。

榊原 我上过小林老师的临床课,跟别的老师完全不一样。别的老师总是花很多时间备课,然后就儿童病理讲上一大通。而在小林老师的课堂上,会请来研究黑猩猩的学者古道尔(Jane Goodall)博士以及因阮病毒的研究成果荣获诺贝尔奖的盖杜谢克(Gajdusek)博士为学生们讲课,超越了儿科的范畴。小林老师可能很自然地在这么做,但对我们来讲上儿科的课非常有趣。小林老师先作一个介绍,然后就微笑着听嘉宾讲课,轻声感叹:“啊,这真是有趣啊!”。

从医学和工学的角度研究母子间相互作用

主持人 能有如此自由的思维方式,我想这与石井老师的影响也有一定关系吧。石井老师原来在医学系,为什么会转到工学系去呢?

石井 这个问题已经被问过几千次了(笑)。

  说到医学,通常是指临床医学,但对儿童健康影响最深的其实是卫生问题。卫生状态差的话,可能导致大量儿童死亡。战后日本也曾面临严重的传染病和营养问题。因此,战后重建中首先实施的便是改善卫生水平即提高生活水平。

  我们这代人虽然没有上战场,但作为可能成为突击队的一代人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日美之间在科学技术上的差距。战争结束时,城市被炸成一片废墟,人们深受打击,茫然不知所措。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对人的生物特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物理学和工学很感兴趣。因为两样都想学,我就决定先学医。刚才小林老师提到日本在医学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事实上工业界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比如说,进入工学领域后,我在医疗机械协会调查了医疗机械方面的情况,发现还很落后。工具落后的话,学术上的业绩当然也很难提升。要想促进现在所说的医用电子工学、医疗工学方面的发展,首先必须提升制造产品的基础-机床、工作母机的质量,赶超先进国家的水平。

主持人 我拜读过石井老师的著作《Holonic Pass》(讲谈社出版),发现老师在转而从事工学研究后仍然对生物模式或者说是生物系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母子间相互作用”的课题就是这种兴趣驱使下实施的研究吗?

石井 和小林老师共同实施的相互作用引发的吸引现象和母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典型的立足于医学工学角度的研究。从事精神物理学或者说类似母子关系领域的研究对我来说也是从未有过的经验。按照小林老师的提议,我们就运动和母亲呼唤的同期性获得了图像处理的数据资料。

小林 爱育医院开始进行婴儿研究后,石井老师的研究团队也参与进来,和我们一起开展研究工作。因为要将研究成果刊登到儿科杂志上,我们整理了所有数据,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结果。那就是母亲先被婴儿的行动吸引再做出反应的现象。

石井 母亲对孩子说话时的能量水平可以测算出来,其曲线与孩子手部动作间的相关参数也能算出来,但这些都属于预想得到的范围内。

  但是,通过研究获得的数据证明,不仅孩子对母亲的行动作出反应,母亲也会根据孩子的行动和他们说话互动。因此,相关参数会出现两个峰值,这个事实意义太深了。

榊原 只靠观察是无法发现这样的事实的,但做过研究后发现婴儿和母亲就像一对舞伴……。

石井 对,行动完全同步。

榊原 也就是说,不仅孩子被母亲吸引,母亲也被孩子吸引。

石井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通常不能表露的情况,详细分析数据就能得到不容置疑的证据。

主持人 现在听起来还是感到很新鲜呢。当时从事这样的研究应该也可以算作小林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推广儿童科学的一个契机吧。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