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全纳教育 > 实践报告 > 提高问题行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实践研究_01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提高问题行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实践研究_01

2012-07-10

摘要:

自我控制能力并非生来就有,它是儿童在后天环境中,随着认知发展而逐渐形成起来的。本研究就着眼于在活动中问题行为显现较多、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在幼儿园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干预研究,希望能通过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来减少其不良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促进其健康发展。


上海市管弄新村幼儿园    
周国芸  姚臻莉

 

一、问题提出

  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又称自我调控)是指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包含情绪自控、行为自控和坚持性等三方面内容。其具体表现为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并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目标。如果自我控制能力差,就会难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动、情绪以及其他各种活动,从而导致无法完成预定的活动目标。从更高层次上看,没有对自身的有效控制就不能实现意志行动,它对个体本身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的缺乏将导致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诸多问题。

  自我控制能力并非生来就有,它是儿童在后天环境中,随着认知发展而逐渐形成起来的。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心理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依次经历三个阶段:外部控制阶段,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过渡阶段,自我控制阶段。儿童的自控能力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2)影响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儿童神经系统与言语机能的成熟、不同的气质类型、儿童认知的发展、所受教育和社会环境等等。3)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行为问题的发生率等呈显著相关。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已有研究主要揭示了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缺乏自控能力的不良后果等,但在对缺乏自控能力的儿童进行干预的方面尚缺乏实践研究。然而,虽然理论已表明大多数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处于外部控制阶段,其特点为自控能力差,易冲动,对事物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常常因为成人的要求、为获得奖励或逃避惩罚而产生或抑制某种行为;外界的正确引导是促使其产生正确行为和情绪的关键。可是由于现今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单亲家庭、家长过度溺爱或无暇照顾、错误教养方式等等消极因素,某些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受到的是负面的外部控制,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而且,0~6岁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应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施以良好教育、及时矫正不良行为,才能使儿童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因此,有必要对那些存在发展风险的幼儿进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的干预实践。

  鉴于在开展各项幼儿园活动时,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幼儿经常性地表现出各种问题行为,如乱发脾气、上课说话、招惹他人、打架谩骂、做事缺乏坚持性等等,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类似的问题行为,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应该帮助幼儿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本研究就着眼于在活动中问题行为显现较多、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干预研究,希望能通过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来减少其不良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干预对象及方法

2.1    干预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对象的选取原则是:幼儿经常性地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比如攻击破坏行为、上课讲话或捣乱、发怒、哭闹等等。

  基于上述原则,在幼儿园大、中、小三个班中各选取了一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三位被试的问题行为表现各不相同。

2.2 干预时间

  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

2.3干预方法

  幼儿园的活动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为主的,幼儿的问题行为也主要发生在集体活动中。所以,研究者认为:对问题行为幼儿的干预应该在集体活动中加以实施,而非在“一对一”的环境下进行单独干预,这既有利于对干预效果进行即时评估,也能避免在将“一对一”环境转换为集体环境时干预效果降低的风险。而由于学龄前儿童普遍都处于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也为了同时促进其他幼儿在自我控制能力上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采取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等不同的干预形式。

2.3.1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渗透

  已有研究表明:自控能力差的儿童的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出现问题行为的倾向性很高。所以,必须将整个幼儿园营造为一个能促进良好情绪产生的环境,使幼儿和教师都沉浸在一种积极和谐的氛围之中,降低幼儿产生问题行为的可能性。

  “具体形式主要有三种:1)在园内设立自然角、动物饲养区和种植区,培养所有幼儿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的情感,给他们每人亲自种植植物、饲养动物的机会,使他们每天的幼儿园活动都从带有一份“好心情”开始。2)心情墙。在每个教室中专门辟出一块角落作为“心情墙”,上面贴有每位儿童的照片,要求幼儿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根据自己当天的心情,将相应的情绪脸谱挂到“心情墙”上自己的照片旁边,而且一旦其情绪产生变化也要及时换上新的情绪脸谱。教师则通过“心情墙” 及时掌握幼儿情绪状况及其变化,对“不高兴”的儿童给予密切关注,探寻“不高兴”的原因,随后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策略,争取让幼儿从不高兴转变成高兴。另外,教师也应引导幼儿关注同伴的情绪状况及变化,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品质,激发彼此间的良好情感,使他们感受到整个班级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都是相亲相爱的好朋友。3)教师在各项活动中要时刻保持乐观、饱满的情绪,正确引导幼儿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并做到奖惩得当。同时,教师应鼓励幼儿们要团结友爱、关心和体谅其他小朋友,以减少幼儿间冲突的发生。另外,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问题行为儿童以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2.3.3  课堂生成活动

  为了及时矫正本研究中三位被试经常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研究者在各被试做出问题行为时,马上施以正确的引导,从而使他们能立即调整情绪、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并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