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数据处理与信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0.0版进行统计分析。
为评估分析信度,由笔者和两名受过Coding训练的大学生(不知实验目的)对整个实验场面进行独立编码。而后根据评分者之间的评分方差进行方差分析,求得评分信度系数。本研究中的两个实验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5和0.91。
2.5 结果与分析
2.5.1 6名自闭症幼儿对自己与同伴的视觉行为比较
图1和图2显示了6名被试对自己与他人的“瞥一下”与“注意地看”的比较结果。

图1 6名自闭症幼儿“瞥”自己与同伴的行为比较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6名被试的总体,对自己和他人的“瞥”的行为的发生率参差不齐,有的高于同伴,有的则低于同伴。只有一个被试,瞥自己行为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瞥同伴行为的发生率。

图2 6名自闭症幼儿“注意看”自己与同伴的行为比较
与图1形成对比的是,图2中显示出6名自闭症幼儿都更多地注意看自己,“注意看”自己的发生率都高于看同伴。
为了更确切地说明自闭症幼儿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视觉行为上的差异,我们对这一行为发生率进行了比较和检验。表1显示了三种视觉行为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注:此处发生率以每5秒为一个单位计算。
观察时间总长:自己和他人都为150秒。
* p **p
表1的结果表明,6名自闭症幼儿的三种视觉行为的发生率都是看自己高于看同伴;“瞥”自己的行为和“注意看”自己的行为,分别在p
从图1和图2以及表1所显示的结果来进行分析,可以推测本实验的6名年幼的自闭症被试已有了初步的自我与他人的分化认知。
2.5.2 6名自闭症幼儿看自己与同伴录像时的情绪表现比较
图3是6名自闭症幼儿在观看自己与同伴的录像时情绪表现的平均发生率比较图。

图3 6名自闭症幼儿看自己与同伴的录像时情绪比较
图3表明,自闭症幼儿在看自己的录像时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
2.5.3 自闭症幼儿的情绪与对自己和同伴视觉行为的关联
将6名被试在三种视觉行为的平均发生率与他们在实验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平均发生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见表2)。

* p **p
表2的结果表明,自闭症幼儿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视觉行为与情绪之间的相关关系,不仅在程度上而且在方向上都有着不同之处。
虽然在“注意看”的行为上,看自己和同伴都与积极情绪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与消极情绪有着负相关关系,但是在程度上却有很大不同。消极情绪与注意地看自己的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5,在如此小的样本中,其显著性也达到p
而“十分关注”自己与同伴的行为也都与积极情绪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在注视自己时,其相关系数高达0.74,显著性达到p
从同样的行为与情绪之间有不同的关联这一点来分析,也可推测自闭症幼儿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分化认知。
2.6 讨论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从自闭症幼儿对自己的录像更加注意地看,在观看自己的录像时带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以及在关注自己与同伴时与情绪之间有着不同程度和方向的相关分析,推测出平均心理年龄只有23个月的自闭症幼儿已可能有了初步的自我与他人的分化认知,但可能只是处于朦胧的萌芽阶段。
之所以说是推测,是因为在实验中只是通过被试的视觉行为和情绪表现来获得数据,而未能从被试的语言中得到证实。6名被试中只有2名有口头语言,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尽管主试反复询问,但有4名被试是无法回答的。而两位有语言的被试,在语言回答中,均有两次是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名字,可也有两次,一个是把自己说成是“外公”,另一个被试则指着别人说自己的名字。
虽然这只是从小样本实验中得出的推论,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障碍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我与他人的非分化”的结论相左,也为今后的干预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