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河市立上大野小学的ICT环境
本校作为古河市ICT教育试点学校,于2015年9月起,全校学生每人配备一台蜂窝式平板电脑(插入SIM卡,可使用3G或4G、LTE电波实施数据通信)。每个年级还配备了大型电视、投影设备,能够与平板电脑连接使用。
2016年,本校成为松下教育财团特别研究指定校,利用财团给予的补助金购买了电子黑板、投影仪和用于特殊教室的大型电视机等设备。学校还随时备有大量白板和便签,是一所ICT设备相当完善的学校。
2019年之后,学生们在每人配有一台以上平板电脑的优越环境中学习。
2.引进平板电脑时的阻碍和“大师制度”
当初在要引入平板电脑时,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对于“该如何使用平板电脑”,教师们感到不安,提出了以下的担忧。
①平板电脑的操作方法:平板电脑是何物?如何使用?能用来做什么? ②应用程序的操作方法:学习辅助应用程序如何使用?能用来做什么? ③课堂上使用场景的探讨:配备的平板电脑和应用程序在课堂上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对此,本校首先针对教师实施了使用平板电脑的培训。通过实践培训,制定了有利于发挥平板电脑功用的科目教学计划。
虽然制定了授课计划,但比起上课内容教师更担心平板操作方面的问题,即“必须教会孩子平板电脑和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为此,本校引进了学生“大师制度”。该制度首先对已充分掌握平板电脑使用方法的6年级学生评定为“大师”,然后由评委大师的学生教给低年级学生使用方法。在既是6年级班主任同时又是研究责任人的老师的班级里推进平板电脑的使用,就这样诞生了被评定为“大师”的学生。
为消除教师的不安,让6年级的“大师”们和低年级班级一起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大师”学生一对一地给低年级学生传授操作方法的时候,老师们之间也边互相确认操作方法,给学生们上课。借助称为数码新生代的学生的较高的学习能力,再加上教师的教学热情,本校终于在使用ICT设备方面克服了种种困难。对“专家”们来说,通过教授平板电脑使用方法,既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也提高了表现能力,得以简洁明了地向对方传授需要掌握的内容。
照片1 教1年级学生操作平板电脑的大师
3. 输出的多元化和表现能力的提高
平板电脑便于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拍照片录视频、制作发表资料、编辑视频等)。多元化的表达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以下就介绍几项孩子们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
①用照片展示
平板电脑的魅力之一是能够拍照并立即分享。学习数学时,一般会有多种解答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前通常让孩子们将自己的做法写在白板上,然后边让大家看写下来的内容边讲解。这样的话,写在白板上就要花费一定时间。但是使用平板电脑后可以拍下来自己的笔记,一边给大家看照片一边讲解。这样既可缩短准备时间,又能通过分享照片对各个学生的思路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更为简单”的答题方法。还能利用缩短准备时间后多出来的时间用于复习,一举多得。并且,保存的笔记照片便于学生复习也是使用平板电脑的一大优点。
②用视频展示
对孩子来说,制作视频是一件十分新鲜的事情。引进平板电脑时被指定为“专家”的学生为操作不熟练的教师们制作了攻略视频。制作视频时,设想了“平板电脑和电视机的联机方法”、“利用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分享照片的方法”等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场景,应用了观众一看就能理解的拍摄方法。通过这样目的和对象明确的方式,利用视频的展示方法逐渐落实扎根。
照片2 介绍平板电脑和电视机联机方法的视频中的一个场景
4. 在上大野小学进行发表
引进平板电脑前,学生们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条理清晰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地解释说明等语言活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但随着使用平板电脑的机会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为此,本校致力于推广发表展示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使用平板电脑的效果。2017年起,展开了旨在培养符合21世纪所需学习能力的学习活动,以自主发表的方法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围绕自主发表开展研究的理由有三点。首先,将自己或自己所属团队的想法通俗易懂地传达给听众是生活在21世纪的学生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为此,我们认为平板电脑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工具。第二点是因为在磨练发表能力的阶段能够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使展示生动易懂,既需要有逻辑清晰的思考能力,也需要选取必要信息的判断能力以及制作有效的资料、选择合适的叙述方法的表达能力。第三点则是考虑到本校学生的特点,希望纠正他们上课时惧怕发言、即便知道答案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弱点。
2017年3月发布的小学学习指导方针总则中有关“教育课程的实践和学习评估”一项中提到,“为保证学生主动的、对话型深入学习,应对其‘灵活运用在各学科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发挥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学习品质和思想品格等。捕捉和思考成为学习对象的事物、由此锻炼和培养符合各学科特征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法’予以关注”,并指出要“完善充分利用电脑、信息通信网络等信息手段所需要的环境,丰富正确利用上述环境的学习活动”。本项研究与新的学习指导方针提出的思路完全一致,正是力求通过发表能力的培养孕育21世纪所需生存能力的教育实践。
实施研究时,我们最初考虑先明确发表的定义,让教职员工在拥有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发表的能力定义为“将自己的想法通俗易懂地传达给对方”的能力”。
“将自己的想法通俗易懂地传达给对方”的场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最小单位的两人一组的学习中一人向另一人说明学习内容,这也属于发表的范畴。也就是说,传达自己想法的行为即为发表,对方人数可为一人到数百人以上。为便于分阶段指导发表的处理方法,我们将学生按水平分成ABC三个等级,分级的主要视角包括发表观点时的“对象”、准备工作及发表所用“时间”和发表观点的形式。C等级指对老师的提问,问一句答一句、能在日常生活中顺利参与两人一组的对话等活动的水平。不断积累C等级的经验后可达到B等级的水平,B等级的经验的累积有助于达到A等级的水平,参与相关实践。我们十分注重这种系统性、发展性的实践经验的累积和过渡。
表1 发表等级分类表
注)* “洛伊洛笔记”是对应多种平台的用于平板电脑的帮助教学的APP程序。使用洛伊洛笔记便于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的观点、制作演示资料。
** Keynote是可在平板电脑上使用的制作演示资料的应用程序。
薄井 直之 (古河市立诸川小学)
日本茨城县古河市立诸川小学教师。毕业于茨城大学教育系后曾担任小学讲师,自2012年起在茨城县古河市立上大野小学工作。2015年被任命为古河市ICT对外宣传员,开展有效利用ICT设备进行教学实践的工作。在ICT设备利用方面,积极推进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实践。2020年起赴古河市立诸川小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