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敏(中国:教育学)
那么,中国和日本的大学生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以下为读者参与结果。让我来依次作一介绍。另外,配合我们调查的学生为师范专业的本科大学生,参加人数分别为北京30名(其中8名男生,3名出生于海外),东京50名(其中3名男生,1名出生于海外)。
问1 你觉得你周围这样的老师多不多?
我们抛开对做法本身的是非判断,调查了这种现象是否普遍存在。从调查结果上看,中日两国的回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正如各位读者所看到的,中国有80%的大学生回答"很多",如果加上"有一些",比例就高达97%。也就是说,在中国有很多人认为老师的这种表扬方式是普遍存在的。可日本大学生中回答"很多"的只有4%,相比之下回答"不多"、"几乎没有"的达到46%,与回答"有一些"的大学生比例几乎相等。从这个结果上也可看出,与中国的大学生们相比,日本的大学生明显觉得"这样的老师不常见"。
那么,如果自己处在这样的情形下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问2:如果你是D,会怎么想?在以下选项中选出最贴近你的。
两国大学生对"问题2"的回答也出现了明显差异。中国大学生中回答最多的选项是"既高兴又不好意思",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7%,认为"感到自豪"的也有3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虽然有不少人感到不好意思,但基本上大家会感到高兴、自豪。"但是,日本的情况却完全相反。超过半数、达到56%的大学生希望老师"别用这种夸奖方法",第二多的回答是"既高兴又不好意思",达到38%,只有6%的大学生回答"感到自豪"。也就是说,大部分中国大学生基本肯定了老师的这种表扬方式,但日本大学生却是否定或排斥的。出现这种结果的理由我们以后会慢慢探讨,咱们先看看大学生们是怎样评价这位老师的做法的。
问3:对于老师屡次在全班面前表扬D同学的模范行为并呼吁其他同学向他(她)学习的做法,你有什么样的印象或意见?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证实了"问题2"的结果,或者可以说更鲜明地反映了这种倾向。有超过半数的中国大学生,即73%的大学生给予了肯定评价,日本却有84%的大学生选择了否定评价,甚至有10%的大学生选择了中国学生没一个人选择的"非常不好"选项。
把这个答案与"问题2"结合起来看,我们还可以推想,即使是在同样回答"既高兴又不好意思"的大学生中,日本大学生会倾向于认为"被夸奖是让人高兴,但是这种方法会让人不好意思,不怎么赞同",而中国同学则会倾向于认为"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基本上还是挺高兴的"。
在更为细致的统计中我们发现,在"问题2"中回答"既高兴又不好意思"的同学中有71%的人对该老师给予了平均以上的高评价,而日本则有74%的同学给了否定评价,其中11%的 同学给予了最差评价。
为什么对"在大家面前反复表扬"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应差异?我们或许可以从学生们的自由记述中找出一些端倪。以下是从中日大学生们的自由记述中选出的回答内容。
自由记述(日本大学生) | 问 1 | 问 2 | 问 3 | |
---|---|---|---|---|
1. | 在同班同学中有可能出现讨厌D的人。 | 不多 | 别用这种 夸奖方式 |
一般 |
2. | 学生有个人差异和个性,让全班同学都向D学习,是一种强迫。 | 不多 | 既高兴又 不好意思 |
一般 |
3. | 也许D的行为确实很模范,但这种表扬会显得老师对D很特别,让同学们觉得老师偏向D,也许会因此出现有些同学讨厌D、欺负D的情况。老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位同学,想表扬,只对那一个同学说就行了。 | 不多 | 既高兴又 不好意思 |
非常不好 |
4. | 显得老师偏向学生,老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位同学,家长会投诉这位老师的。 | 不多 | 别用这种 夸奖方式 |
不好 |
5. | D不一定希望在全班同学面前受到表扬,这对那些对D具有自卑、反感心理的同学也不太好,我觉得不会有人因为老师表扬D而尊敬他。 | 有一些 | 既高兴又 不好意思 |
不好 |
6. | 会出现嫉妒D的人。在也算是竞争社会的学校里,而且在敏感的学生们中间总表扬一个同学,恐怕会招致周围同学的反感。 | 不多 | 别用这种 夸奖方式 |
不好 |
7. | 因为被老师偏向,D有可能遭到同学欺负(这要看D同学的人品咋样了)。 | 不多 | 别用这种 夸奖方式 |
不好 |
8. | 有可能出现D因为"老师偏向他"而受到同学欺负和诬蔑的情况,而且我觉得其他同学身上也一定有像D一样值得表扬的优点。 | 有一些 | 别用这种 夸奖方式 |
不好 |
9. | 被表扬的D很可怜,同班同学投向D的目光会变得不那么友善。 | 不多 | 感到自豪 | 不好 |
10. | 老师给D贴上"他是优等生"的标签,会使D和全班同学都感到不愉快。 | 有一些 | 既高兴又 不好意思 |
不好 |
11. | 想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一次就够了。与此同时,对别的同学也应该在其它方面进行表扬。 当着大家的面表扬本身并没错,也会有很多同学因此而更努力。 | 不多 | 别用这种 夸奖方式 |
一般 |
总体说来,比较明显的倾向是,同学们担心"老师的行为会被其他同学认为是偏向D,导致同学们对D的反感",甚至有3位同学明确回答"会因此遭到其他同学的欺负。"
自由记述(中国大学生) | 问 1 | 问 2 | 问 3 | |
---|---|---|---|---|
12. | 学生各有所长,如果经常表扬一个同学,会让其他同学感到不公平,从而对同学关系产生不好的影响。 | 很多 | 既高兴又 不好意思 |
不好 |
13. | 过分表扬有可能会让D骄傲自满。 | 很多 | 感到自豪 | 一般 |
14. | 模范作用是必要的。 | 很多 | 感到自豪 | 一般 |
15. | 有认真学习的榜样是好的,但是做得过分会适得其反。老师不能要求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千篇一律。 | 很多 | 既高兴又 不好意思 |
一般 |
16. | 在有的学生不知道该以谁为榜样而困惑时,老师指定榜样会对其他学生易于带来影响。 | 很多 | 既高兴又 不好意思 |
不好 |
17. | 过分表扬会让学生失去个性。 | 很多 | 既高兴又 不好意思 |
不好 |
18. |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树立模范是有积极作用的。(引者注:班杜拉对学习行为的观察研究认为,人在看到别人受到的赏罚后会自主调节自己的行为。) | 很多 | 感到自豪 | 较好 |
19. | 榜样的作用会激励大家。 | 很多 | 感到自豪 | 较好 |
20. | 但是,这样的方式会导致D同学骄傲或感到压力,而且还有可能对其他同学产生消极影响,会引发同学们的反感。 | 很多 | 既高兴又 不好意思 |
一般 |
21. | 优秀的学生会对全班产生影响,老师通过这种做法,会在不导致同学反感的基础上树立优秀学生的模范形象。 | 很多 | 既高兴又 不好意思 |
较好 |
22. | 榜样的作用是必要的,但做得过分有可能导致D同学骄傲。 | 很多 | 既高兴又 不好意思 |
很好 |
从以上回答中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认为老师的做法在"树立榜样"方面有积极作用,也有大学生认为这样的做法可以激励其他同学。但是还有一些回答是否定老师这种做法的,比如:"做得过分会有失公平"、"会让D骄傲"、"导致其他同学反感"、"失去个性"等。
中国大学生 的回答比较宽泛,虽然与日本大学生的回答有很多共同部分,但是在是否具有榜样的作用、是否负面意义很大,关于以哪个为主来考虑问题,结果显示出立足点不同的印象。
对于以上调查结果和日中两国大学生的问卷回答,如果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请写在下面的"我要评论"栏里。如果您只想对其中一个问题发表看法,请注明题号(如"关于问题2")。
非常感谢。下一期,针对调查结果以及大家回答的情况,将由姜英敏老师和我本人分别作进行评述。
作者简介

1959年生于青森县。在和服店做学徒后进入京都大学文学部攻读心理学本科和研究生。硕士期间,兼职做保育员时,对婴幼儿"所有"行为进行研究并撰写了硕士论文,荣获日本教育心理学学会颁发的城户奖。供职于奈良女子大学时期,曾作为文部省长期外派研究员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以研究婴幼儿"所有"行为的文化比较研究获得该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在共爱学园前桥国际大学任教期间开始进行以零用钱为主题的日中韩越的共同研究,就此研究撰写的论文荣获中国朱智贤心理学奖。近著有《非语言交流的心理学:生活在偏差中的当代人》(与高木光太郎共编:東大出版会)
姜英敏(中国: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