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CRNA科研项目 > 心理弹性研讨会报告《如何培养事关儿童幸福感的心理弹性》【下篇】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心理弹性研讨会报告《如何培养事关儿童幸福感的心理弹性》【下篇】

岐部 智惠子(御茶水女子大学)
小川 淳子(CRN儿童研究所)
2023-07-21

摘要:

  CRN儿童研究所于2022年10月26日在线举办了关于儿童心理弹性的研讨会。本期介绍该研讨会的第二部分内容,深入探讨儿童心理弹性的培养以及家长和幼儿园在这个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文章基于《2021亚洲8国(地区)儿童生活调查》的结果,分析如何在疫情等无法预测的困境下,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孩子们实现幸福感,培养他们的心理弹性。同时,文章也探讨了母亲的角色以及电子设备使用在儿童心理弹性培养中的影响。
English 
(上篇内容)

第2部分 CRN亚洲8国(地区)调查结果的总结报告

1. 从“2021亚洲8国(地区)儿童生活调查”看儿童心理弹性的培养

报告人:小川 淳子(CRN儿童研究所研究员)

家长和幼儿园对培养心理弹性起到关键作用

  显然,新冠疫情导致儿童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已成为威胁到儿童幸福感的负面因素。为此,CRN着眼于置身疫情这样无法预测的困境下,也能帮助孩子们实现幸福感的心理弹性,组织实施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从家庭、幼儿园・学校、国家・地区社会这三个环境层面阐明需要创造怎样的环境才能在疫情中培养“幸福和具备心理弹性”的儿童。调查方法和时期如下(图1)。

top1.jpg图1


  调查结果显示,8国(地区)一样,都是心理弹性越高的群体越能实现幸福感(图2)。

f2.jpg图2


  而日本的调查结果也验证了母亲的作用对于培养儿童心理弹性的重要性。已知下列三种情况下儿童的心理弹性得分较高。

  1. 更倾向于采取响应式的养育态度如用温和、温柔的语调跟孩子说话,通过身体接触增进亲子关系等(图3)。
  2. 母亲对育儿持更加肯定的态度,“觉得自己的孩子成长得很好”(图4)。
  3. 使用电子设备时母亲干预程度较高,由家长选择让孩子使用和观看的内容(图5)。

f3.jpg图3


figure4.jpg图4


f5.jpg图5


  除此之外,调查结果也反映了幼儿园和老师的支持程度越高(图6)、一起玩耍的伙伴人数越多越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心理弹性(图7)。而日本的数据证明有助于培养心理弹性的各项因素在亚洲其他国家也被证明是有效的(图8)。

  总之,对孩子们来说,最亲近的家长和幼儿园合作、支持的态度对于培养他们的心理弹性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f6.jpg图6


f7.jpg图7


f8.jpg图8


2.岐部老师的解读与建议

构建帮助儿童成长的多元系统

  汇报完调查结果后,小川研究员向岐部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岐部老师则回答了这些问题。

  小川:您认为该如何解读本次调查的结果?
  岐部:本次调查的结果与刚才介绍的过去有关心理弹性研究的见解是完全吻合的。调查结果显示,母亲配合孩子采取响应式的育儿态度能让孩子情绪稳定,也有利于形成母亲自身随时可向幼儿园请教的机制,这样的环境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介绍过去的研究成果时我曾提到需要构建帮助儿童成长的多元系统,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说再次证明了这一观点。

  小川:能否请您通过本次调查的结果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一些建议?
  岐部:本次调查结果中,使用电子设备时母亲干预程度越高孩子心理弹性的得分越高,这一结论令我倍感兴趣。这里所说的母亲的干预是指由母亲选择让孩子使用、观看的内容、决定观看时长。如今随着ICT的普及,获取各类信息易如反掌,如果毫不设防地让孩子置身信息世界是很危险的,只有家长把好关,选择合适的信息、完善媒体的使用环境才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为此,如能进一步调查家长自身使用电子设备的状况与家长对育儿的肯定态度之间的关联性,那么我认为对于心理弹性的研究可能会更有深度。

  *CRNA国际合作调查的详细内容请参考(https://www.blog.crn.or.jp/crna-research-activities.html)。

------

参考文献:

  • Emery, R. E., & Forehand, R. (1996). Parental divorce and children's well-being: A focus on resilience. In R. J. Haggerty, L. R. Sherrod, N. Garmezy, & M. Rutter (Eds.), Stress, risk, and resilie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rocesses, mechanisms, and interventions (pp. 64-99).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armezy N, Streitman S. (1974). Children at risk: the search for the antecedents of schizophrenia. Part I. Conceptual models and research methods. Schizophr Bull. 1974 Spring;(8):14-90. doi: 10.1093/schbul/1.8.14. PMID: 4619494.
  • Grotberg, E. H. (1999) Tapping Your Inner Strength: How to Find the Resilience to Deal With Anything. New age Books.
  • 井隼経子 (2021). レジリエンスの心理学, 第3章 レジリエンスの測定. 金子書房.
  • Masten, A.S. (2001). Ordinary Magic. 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Mar;56(3):227-238. doi: 10.1037//0003-066x.56.3.227.
  • Masten, A. S., Best, K. M., & Garmezy, N. (1990). Resilience and development: Contributions from the study of children who overcome adversity.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4), 425-444.
    https://doi.org/10.1017/S0954579400005812
  • 長尾 史英, 芝崎 美和, 山崎 晃 (2008). 幼児用レジリエンス尺度の作成. 幼年教育研究年報, 2008. Vol.30: 33-39.<.li>
  • 小花和 Wright 尚子 (2002). 幼児期の心理的ストレスとレジリエンス. 日本生理人類学会誌 Vol. 7 (2002) 1: 29.
  • Werner, E. & Smith, R. (1982). Vulnerable but Invincibl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Resilient Children and Youth. McGraw-Hill.
  • WHO. (2011)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Guide for field workers 2.
作者简介

岐部 智惠子 (御茶水女子大学)

岐部 智惠子 御茶水女子大学教学IR、教育开发和学习支援中心讲师。伦敦东区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M.Sc.)。御茶水女子大学研究生院人类文化创新科学专业博士(Ph.D.)。日本积极教育协会理事。 专业和关注领域:积极心理学,发展精神病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主要著作:Teaching Well-Being and Resilienc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S. Joseph (Ed.), Positive Psychology in Practice, (Chapter 18共著) Wiley 2015。《儿童积极心理学绘图版:发现自我,激发动力的51个活动》。日本积极教育协会(监修),合同出版,2017年。

小川 淳子 (CRN儿童研究所)

小川 淳子 CRN儿童研究所研究员,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研究员。 2004年入职(株式会社)倍乐生公司,2013年起隶属于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担任CRN儿童研究所的运营。近年来参与组织由亚洲各国专家组成的CRNA(Child Research Network Asia),推进和亚洲8国研究人员联合实施的国际合作研究。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