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CRNA科研项目 > 心理弹性研讨会报告《如何培养事关儿童幸福感的心理弹性》【上篇】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心理弹性研讨会报告《如何培养事关儿童幸福感的心理弹性》【上篇】

岐部 智惠子(御茶水女子大学)
小川 淳子(CRN儿童研究所)
2023-07-14

摘要:

CRN儿童研究所于2022年10月26日在线举办了关于儿童心理弹性的研讨会。研讨会探讨了心理弹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当下培养儿童的心理弹性。同时,文章还分享了CRN儿童研究所在2021年在8个亚洲国家(地区)进行的一项合作研究的结果,介绍了在疫情期间儿童的幸福感和心理弹性之间的关联。我们分两次刊登此次研讨会的内容,本期介绍研讨会的前半部分的内容。
English 

■ 实施概要

日期:2022年10月26日(周三)
地点:线上
主办单位:CRN儿童研究所

■发言人

岐部智惠子(御茶水女子大学 全校教育系统改革推进总部 讲师)
小川淳子(CRN儿童研究所研究员)

■议题

  • 企划目的(小川淳子)
  • 开幕致辞(CRN儿童研究所所长 榊原洋一)
  • 第1部分 演讲 心理弹性概论(岐部智惠子)
        答疑
  • 第2部分 CRN亚洲8国(地区)调查结果总结报告(小川 淳子)
        解读与建议

企划目的

  小川: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协助运营的CRN儿童研究所(以下简称CRN)为了解如何培养能在新冠疫情中生存的儿童,于2021年和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8个国家(地区)的学者合作,以“新冠疫情下儿童的幸福感与心理弹性”为主题实施了名为《2021亚洲8国(地区)儿童生活调查》的调查研究工作(以下简称本次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弹性的培养对于疫情下儿童幸福感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调查结果通过新闻简报一经发表,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表示“想要进一步了解心理弹性的定义和机制”。

  心理弹性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逐渐被提起的词汇,其定义尚未被普及和认知。因此,本次研讨会的第1部分邀请御茶水女子大学的岐部智惠子老师为我们讲解“心理弹性”的定义,第2部分则将介绍本次调查的结果并共同思考如何培养儿童的心理弹性。

CRN所长致开幕辞: 学习心理弹性,达成共识

  榊原:观察儿童的发展可以有各种方法。比如说,读写等认知能力、控制情绪、与他人合作等社会情绪能力都是衡量儿童发展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有助于应对新冠疫情或战争等无法预测的社会动荡的社会情绪能力之一,即心理弹性,在教育领域逐渐受到关注。CRN为此实施了相关调查,并就如何培养儿童的心理弹性开展了相关研究。也有学者表达了“心理弹性这一理念的定义涉及范围广,对普通人来说不太容易理解”的观点。在此情况下,CRN希望就心理弹性的定义达成一个共识,决定邀请熟悉心理弹性的岐部智惠子老师为我们介绍相关知识。对于今天的研讨会我本人也十分期待,希望大家都能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第1部分 为帮助儿童们获得丰富的幸福感

1.演讲

演讲人:岐部智惠子(御茶水女子大学 全校教育系统改革推进总部 讲师

危机下能够积极逃脱的儿童受到关注

  近年来,“心理弹性”这一词汇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国内外的学者们也从各种角度实施了相关研究工作。本次学习会上我打算以“为帮助儿童们获得满满的幸福感”为副标题向在座各位讲解心理弹性的定义。

  首先介绍一下心理学领域心理弹性研究的背景。心理弹性这一概念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在研究如何预防家长患有精神疾患、贫困、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危机状况下出生的孩子面临的危险因素的过程中受到关注。比如说,美国的心理学家Norman Garmezy指出,家长患有精神疾患的孩子自身精神疾患发病率比其他孩子高,但与预期相反,能够积极逃脱这种不利状况、健康成长的孩子也不少(Garmezy,1974)。当时,还没有人使用“心理弹性”这个词汇,那样的孩子被描述为“Invulnerable children(身处危机下但未受到伤害的孩子)”,这一现象得到广泛关注。当时还有不少类似的研究,也有人用“Invulnerable (不朽、打不垮)”、“Stress-resistance(抗压性)”、“Competence(适应能力)”、“Vulnerable but Invincible (虽脆弱仍无敌)”等词汇来形容那样的孩子。

  最先使用心理弹性这一词汇的,据说是在夏威夷可爱岛长期从事纵向研究的美国发展心理学家Emmy Werner和Ruth Smith。他们自1955年起对在可爱岛出生的700个孩子进行了长达30年以上的追踪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在家长患有精神疾患、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环境不稳定等各种危机状况下成长的孩子,其中三分之二的孩子做出不适应社会的行为或出现反社会倾向,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孩子则身心健康,也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这些孩子被称作“Resilient Children(具有心理弹性的孩子)”(图1)。

スライド1.JPG图1 与Resilient Children有关的论文

  此后,美国发展心理学家A. Masten、Karin M. Best、Garmezy将“心理弹性”定义为“无论遇到怎样的逆境或威胁性的经历都能顺利适应的过程、能力或结果”(Masten, Best, & Garmezy, 1990)。但是,由于针对心理弹性的研究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一股风潮,因此在初始阶段其定义涵盖范围非常广,不同研究人员按各自工作所需赋予其不同定义,立足于不同角度的研究盛行一时。

心理弹性是能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的技能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围绕与成长过程中养成坚忍意志的孩子有关的因素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研究。

  另外,只有在有风险的情况下才会显现出心理弹性,因此也实施了如何认知风险的研究。因为这里所谓的风险既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和升学考试的压力等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困难,也包括自然灾害、瘟疫等日常生活中鲜见的困难。另外,有关心理弹性成果指标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上述研究证明,构成心理弹性的主要因素有两项,即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表1)。

表1 构成心理弹性的主要因素及其特征

スライド2.JPG

  由于初始阶段的研究认为心理弹性是“积极的逃脱”,所以得出了只有智商较高的人等特殊人群才具备心理弹性的结论。但是2001年在心理弹性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Masten发表了题为“寻常的魔法(Ordinary Magic)”(Masten,2000)的论文,明确提出心理弹性是在日常抚养教育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在此之后,研究人员纷纷投入各种干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M. Seligman等学者的研究成果(Seligman, 2002; Gillham et al., 2007)。该研究成果证明,遭遇各种风险时可通过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的应对方案预防精神卫生问题的发生。至此,曾被定义为逆境中迅速适应的能力、过程和结果的心理弹性又被赋予了一层含义,即心理弹性也是一种技能。

  随着干预研究的进展,用于衡量心理弹性成果的尺度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现在已根据不同对象开发出相应的评估尺度(表2)。比如下图所示的用于评估幼儿阶段心理弹性的尺度(表3)。

表2 按测定对象划分心理弹性尺度的种类

スライド3.JPG

表3 幼儿阶段心理弹性评估尺度

スライド4.JPG

  评估心理弹性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首先,评估心理弹性并打分时常常需要衡量与心理弹性有密切关系的个人因素,所以评估恢复和适应状态时应结合幸福感、精神卫生问题、个人心理社会功能的状态在不同时间点多次实施评估。其次,对于评估结果,无需和其他人比较,更应关注个人的前后变化。

  Masten先生还在论文中指出,要完善有助于培养心理弹性的养育环境,其实并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只需踏踏实实地做好育儿过程中该做的事。具体来说,构建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安全的环境、家长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敏感度因人而异地采取响应式态度跟孩子交流互动变得尤为重要。另外,来自社会的支援也很重要。我认为不能仅仅依靠家庭,应促进家庭和幼儿园、学校的合作、共同构建全社会一起支持孩子成长的多元系统。

  当然,也要预先考虑好遭遇风险时该如何应对,因为养育或教育环境显然可以作为防御墙减轻风险带来的危害。同时,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给予孩子挑战的机会、创造必要的环境让孩子即便失败也不气馁、敢于再次挑战的努力也十分重要(图2)。

スライド5.JPG图2 培养心理弹性的养育环境

2.答疑

问题:心理弹性较高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

岐部:心理弹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发展阶段、个人气质或特征而异。为此,比起和标准或与其他孩子做比较更应关注个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另外,心理弹性还具有领域特异性,可能在某个领域心理弹性很高但在其他领域却会容易感受或经历困惑、困难。

问题:在培养儿童心理弹性方面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做些什么?

岐部:我觉得是分享失败的经验。现有的研究成果证明,在安全的环境中重复细小的失败对培养心理弹性具有良好的效果。日本社会对失败的容忍度极低,总认为失败是坏事,而国外的学校甚至设置了大家相互认错的”FAIL DAY”,校内张贴“FAIL=First Attempt In Learning(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学习的第一步)”的宣传海报,形成了容忍失败的风气。我希望日本的家庭和教育第一线也能出现这样的氛围。

(下篇内容)

------

参考文献:

  • Emery, R. E., & Forehand, R. (1996). Parental divorce and children's well-being: A focus on resilience. In R. J. Haggerty, L. R. Sherrod, N. Garmezy, & M. Rutter (Eds.), Stress, risk, and resilie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rocesses, mechanisms, and interventions (pp. 64-99).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armezy N, Streitman S. (1974). Children at risk: the search for the antecedents of schizophrenia. Part I. Conceptual models and research methods. Schizophr Bull. 1974 Spring;(8):14-90. doi: 10.1093/schbul/1.8.14. PMID: 4619494.
  • Grotberg, E. H. (1999) Tapping Your Inner Strength: How to Find the Resilience to Deal With Anything. New age Books.
  • 井隼経子 (2021). レジリエンスの心理学, 第3章 レジリエンスの測定. 金子書房.
  • Masten, A.S. (2001). Ordinary Magic. 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Mar;56(3):227-238. doi: 10.1037//0003-066x.56.3.227.
  • Masten, A. S., Best, K. M., & Garmezy, N. (1990). Resilience and development: Contributions from the study of children who overcome adversity.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4), 425-444.
    https://doi.org/10.1017/S0954579400005812
  • 長尾 史英, 芝崎 美和, 山崎 晃 (2008). 幼児用レジリエンス尺度の作成. 幼年教育研究年報, 2008. Vol.30: 33-39.<.li>
  • 小花和 Wright 尚子 (2002). 幼児期の心理的ストレスとレジリエンス. 日本生理人類学会誌 Vol. 7 (2002) 1: 29.
  • Werner, E. & Smith, R. (1982). Vulnerable but Invincibl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Resilient Children and Youth. McGraw-Hill.
  • WHO. (2011)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Guide for field workers 2.
作者简介

岐部 智惠子 (御茶水女子大学)

岐部 智惠子 御茶水女子大学教学IR、教育开发和学习支援中心讲师。伦敦东区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M.Sc.)。御茶水女子大学研究生院人类文化创新科学专业博士(Ph.D.)。日本积极教育协会理事。 专业和关注领域:积极心理学,发展精神病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主要著作:Teaching Well-Being and Resilienc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S. Joseph (Ed.), Positive Psychology in Practice, (Chapter 18共著) Wiley 2015。《儿童积极心理学绘图版:发现自我,激发动力的51个活动》。日本积极教育协会(监修),合同出版,2017年。

小川 淳子 (CRN儿童研究所)

小川 淳子 CRN儿童研究所研究员,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研究员。 2004年入职(株式会社)倍乐生公司,2013年起隶属于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担任CRN儿童研究所的运营。近年来参与组织由亚洲各国专家组成的CRNA(Child Research Network Asia),推进和亚洲8国研究人员联合实施的国际合作研究。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