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交流活动 > 过去的活动 > 急剧变化的日本社会与育儿、家长育儿支援

  • weibo

交流活动

Events

急剧变化的日本社会与育儿、家长育儿支援

原田 正文(大阪人间科学大学院 人间科学研究科教授。)
2012-07-10

2007年2月3日(星期六)10:00~16:30
会场:U Thant Conference Hall(联合国大学)
主办单位:儿童研究网(CRN)
协办单位:倍乐生培养下一代研究所、倍乐生公司
赞助单位:中国大使馆 日本儿童学会 日本婴幼儿学会 急剧变化的日本社会与育儿、家长育儿支援

原田正文

Ⅰ 前言

  今天,我想就一些数据来谈一谈日本社会的急剧变化、随着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儿童培养和父母成长的改变。

  二十几年来,我一直是精神科“小儿与青春期”专科门诊的医生。从刚进入这个门诊的时候起我就一直在想,青春期的指导咨询固然很重要,但是在此之前的儿童阶段为什么就没能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呢?儿童培养的成果在青春期体现出来,所以我开始关注这件事。

  日本社会的“教育团体”自1980年代后期以后开始活跃起来。我从这样的集体育儿活动中看到了“希望之灯”,于是就与同事、当地的家长们以及自愿者团体一起创建了“关西儿童心理培养联络网”,开展各项活动。创建时是1995年,当时国家也出台了少子化对策“天使计划”,因此我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来看国家的儿童抚养支援政策和少子化政策的。

  我认为儿童抚养支援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建立起让家长能够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育儿活动的社会;第二个是能够培养出身心都健康的孩子。我原本是出于第二个目标,也就是希望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而开始参加儿童抚养支援自愿者活动的,但现在我认为比起去培养健康的孩子,家长们更需要得到支援。儿童抚养支援政策一定要牢记这两个目的。

Ⅱ 两例儿童抚养现状调查 ─ 基于数据,从育儿现状来进行思考的必要性

  我们曾经以1980年出生的儿童为对象,实施过一次大规模育儿现状调查,题为《大阪调查报告》。这次,我们使用了同样的问题进行了同等规模的育儿现状调查,其结果为《兵库调查报告》。今天,我想介绍一下这两个相隔23年的儿童抚养现状调查,同时从我做精神科青春期问题的临床经验以及儿童培养支援自愿者活动的经验出发,来讨论一下日本的育儿问题。<图1、2、3、4>

 
<图1>  


<图2>


<图3>


<图4>

  这两个调查有许多地方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也有没变的地方。其中一个是“儿童的成长受环境的影响很大”。

  <图5>是4个月大的婴儿接受体检时,家长们回答的“你让婴儿拿过东西吗?”的结果以及儿童精神发展程度的交叉统计结果。


<图5>

  由此图可知,“几乎每天”都拿东西的婴儿大多数都属于发育良好的一组。相反,“几乎不”让拿的婴儿大多数都属于发育不良的一组。就算婴儿才刚刚出生4个月而已,其发育程度之差也明显体现了以家长参与为主的环境的影响。这恰好证明了“儿童的人格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养育环境的影响”。此外,家长们参加育儿活动能够促进儿童成长,积极参加是儿科和心理学所始终倡导的良好理念。

  虽然我们知道婴幼儿期的环境给孩子的发育带来了巨大影响,但孩子周围的环境正在急速恶化。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我们不仅要阻止这种趋势的恶化,而且我们应该努力使之好转。

  两个调查中相同的第二点是有关母亲的工作问题。日本有“3岁孩子神话”之说,是指母亲亲手将孩子带到3岁才好,这种想法给在职女性增加了精神负担。但是两个调查都证明了,母亲的工作并没有给孩子的发育带来坏的影响。<图6>


<图6>

回到顶部

Ⅲ 日本社会的都市化﹑少子化对儿童和育儿产生的影响问题

  对孩子来说每天重复进行的吃饭和睡眠等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阪调查报告》就表明父母的夜晚活动连累了孩子,状况不容乐观;在《兵库调查报告》中发现夜晚晚睡的孩子更多了。还有令人担心的数据表明,父母好像并不清楚孩子的睡觉时间<图7><图8>。如果晚上睡得晚,自然而然早上也起得晚。此外,午睡 4~5小时的孩子也有相当数量的增加。《大阪调查报告》中超过9成的孩子,其入睡和起床的时间是固定的,而《兵库调查报告》则变为8成左右。我想这说明,适合孩子的环境正在社会的变化中消失了,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图7>


<图8>

  在少子化中长大的年轻人,在都市化的日本社会中,跟孩子接触的体验急剧减少。他们几乎还没有做好生儿育女的准备就为人父母养育孩子了。这是日本的育儿问题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对人来说没有比经验更加重要的东西了,人的思考和感情等,很大一部分受到了自身经验的左右。关于这一点,我在精神科“小儿与青春期”专科门诊的诊疗过程,有过深刻的亲身体验。

  <图9>将“你在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前,是否有过给其他小孩喂饭或者换尿布的经验呢”这一问题的结果拿出来对比一下,在1980年,回答“完全没有”育儿经验的母亲是40.7%,然而到2003年的调查结果为54.5%,增加了约百分之十四,超过了半数以上。相反回答“经常有”的母亲从22.1%减少到18.1%。通过自愿者活动等我很强烈地感觉到,现代日本社会中育儿的困难,在于“父母不了解婴幼儿”。下列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个事实。


<图9>

  在《大阪调查报告》时,因为没有可以进行对比的数据,所以对于得到的数值到底是多还是少,有些地方无从判断。可这次因为是23年后进行同样的调查,所以可以进行相互比较。其结果显示了这23年的变化的方向和大小,能得到明确结论,知道日本社会是在朝着什么方向变化,是以多快的速度进行变化的。譬如,从这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在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前,从没照顾过小孩的母亲人数大幅增加”这样的结论。这个问题在当时《大阪调查报告》时就已经成为社会新闻,而如今倾向更加明显了,而且这种倾向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此次的《兵库调查报告》因为有先行研究《大阪调查报告》存在,所以更有价值。

回到顶部

Ⅳ 育儿给母亲带来的精神压力

大多数的母亲们精神上都是健康的 <图10>

  当然,大多数的母亲们精神上都是健康的。对于“你认为小宝宝可爱吗?”的提问,回答“是的”的母亲人数随着孩子的月龄增长比例下降,不过,仍有97~99%的母亲回答“是”。同时,对“和小宝宝在一起的时候你觉得快乐吗?”的提问,也随着孩子的月龄的增加比例逐渐减少,但是仍然有87~95%的母亲回答“是”。由此可见母亲们培育孩子的时候是抱着深厚的爱子之情的。其结果说明,大多数的母亲们精神上都是健康的。


<图10>

极大的“育儿负担感” <图11>

  另一方面,对于“你觉得育儿很辛苦吗?”的提问,大约三个母亲中有两个回答“是”,可见对母亲来说育儿的负担很大。育儿的负担感表现在,比起孩子4个月大的体检来,其他时期的负担感更重。其原因可以说是随着孩子的自我思想的萌芽,“不懂孩子”的现代母亲们越来越困惑,此外“育儿难”这一日本社会的现实也是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这个提问在《大阪调查报告》中没有,所以很遗憾,无法进行比较。

  对所有的人来说,“孤立”是最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对于完全不了解婴幼儿就生了孩子的母亲来说,可以经常互相商谈育儿问题的育儿伙伴、邻近的交谈对象都是不可缺少的。


<图11>

  <图12>显示了“平时附近有没有谁能跟你聊天,说说孩子的事呢?”提问的结果。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和1980年的《大阪调查报告》相比,婴儿期的父母的孤立化很严重。比较4个月大的孩子的体检结果,“1~2名也没有”的、完全孤立的母亲从16%增加到32%,增加了两倍,大约三位母亲中就有一位在附近没有可以谈话的对象,处于孤立状态。在“你有几位朋友,能让你和孩子能跟她们母子一起玩呢”的问题里,在所有体检时,大约在三位母亲中都有一位回答说“没那样的朋友”。拯救处于这样的“母子密封舱”的孤立状态的母子是项紧急的课题。


<图12>

对育儿感到不安的人大幅度增加 <图13>

  “培养孩子的时候,担心过什么吗”的提问结果并不随着孩子的月龄变化而产生变化。不过,和《大阪调查报告》相比,说“经常”担心的母亲,从6~7%增加到14%左右,大约增加了两倍。另一方面,回答“不太担心”的母亲,从34~40%降到26~28%,大幅度地减少了。这个结果表明育儿时的担心和不安比起《大阪调查报告》的时候增多了。


<图13>

孩子的月龄越大,母亲的“烦躁感”也越强

  我们发现尽管对孩子有深厚感情,可是许多的母亲都抱怨“育儿的负担感”。

  <图14>显示了“因为抚养孩子而感到烦躁的情况多吗?”的提问结果。此次的调查,是从孩子做4个月体检时开始的,从结果可见母亲在抚养孩子时的“烦躁感”是随着孩子的月龄一起大幅增加的。回答“是”的母亲,孩子4个月体检时为11%,而3岁体检时则为44%,增加到4倍。


<图14>

  另外,与1980年的《大阪调查报告》相比,此次的《兵库调查报告》中,“烦躁感”急剧增加。拿1岁6个月的孩子的体检结果作对比,《大阪调查报告》中回答“是”的为11%,然而在《兵库调查报告》中则增至3倍,为32%。另外,3岁孩子体检时,《大阪调查报告》为17%,《兵库调查报告》则增加到44%,增加了一半以上。这种“烦躁感”的激增,与虐待孩子有很大的关系。

回到顶部

Ⅴ 体罚倾向及从体罚看虐待儿童的原因

频繁的体罚―体罚之现状―

  <图15>显示了“你斥责孩子的时候,采用打、掐、或者踢等体罚吗?”的回答结果。在《大阪调查报告》中提的问题是“训孩子的时候,采用打、掐、或者绑等体罚吗?”提问方式稍微有不同。我在分析《大阪调查报告》的过程当中,对于家长过多地使用体罚曾感到非常吃惊。譬如,3岁孩子体检时,有将近7成的母亲使用了如“打、掐、绑”之类的体罚。


<图15>

  在这次的调查中,1岁6个月孩子以及3岁孩子体检时,与《大阪调查报告》的结果一样,使用“打﹑掐﹑踢”体罚方式的家长很多。现在的日本,虐待孩子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打孩子是错误的”的认识,比起《大阪调查报告》时(1980年代前半)来似乎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尽管如此,类似“打﹑掐﹑踢”这样的体罚措施,与《大阪调查报告》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当然有时候不得不打孩子,但有的家长打了一次以后就无法克制自己了。同时还体现出体罚的社会行为在日本已经根深蒂固了。

使用体罚的母亲的特征

  我将数据统计得出的使用体罚的母亲的特征总结如下。

  首先,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尚未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在日本社会的急剧变化中,父母本身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再有抚养孩子的经历,导致不了解婴幼儿、没有育儿技能,并进而发展为了体罚的诱因。具体的可以举出,常常感觉到①在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前所想象的育儿和现实的育儿之间有很大的差距,②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③不知怎样和孩子接触才好,④对抚养孩子总是没有自信等。

  第二个体罚的原因是,家长对抚养孩子感到担心和不安,导致育儿引起烦躁情绪和负担感。比起上述的①~④来,这更是直接地导致使用体罚的原因。例如,⑤当对抚养孩子感到担心和强烈不安时,⑥当烦躁情绪感强的时候,⑦当育儿中负担感重的时候,⑧丈夫不合作的时候,⑨经济困难的时候等。

  <图16>显示,3岁孩子体检时“你会因为抚养孩子常常感到烦躁吗?”以及“你斥责孩子的时候,采用打﹑或者掐﹑踢等体罚吗?”等的交叉统计结果。在这里表示的结果全都用χ2验证,其有意差为0.0%以下,显示了极强的相关性。


<图16>

Ⅵ 在自我实现和母亲职责之间苦恼的母亲们

  我在分析《兵库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件有点出乎意料的事,就是引起母亲对抚养孩子产生精神压力的原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阪调查报告》中,由于丈夫的合作和育儿伙伴的存在等,母亲的精神状态相当稳定。可是,此次的《兵库调查报告》并非如此。结论是现代的母亲们在“自我价值实现”和“母亲的责任” 之间难以找到平衡。这种烦恼,不是靠丈夫的一点帮助和附近有聊天的人在就能解决的,它属于更深层的涉及到人生的根本的问题。《兵库调查报告》反映了这个事实。<图18、19、20>


<图17>


<图18>


<图19>

  在培养孩子、培养下一代的支援活动中,我们有必要向家长们提供能够解决他们自身问题的办法。

回到顶部

作者简介

原田 正文 (大阪人间科学大学院 人间科学研究科教授。)

原田 正文 大阪人间科学大学院 人间科学研究科教授。 1945年出生。 理学博士。精神科医生。 大阪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就任于大阪府。参与了以“大阪报告”为基础的调查统计分析。以保健所为据点,致力于对有心理问题孩子的支援体系的建立、以及集体育儿的支援活动等。 经池田保健所所长一职,2001年起任现职。 著有《育儿的变化与下一代育成支援—通过兵库报告来看育儿现场及儿童的虐待预防—》(名古屋大学出版会)等众多著作。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