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交流活动 > CRN亚洲儿童研究会 > 专题讨论会:提高儿童向学力和保教质量的国际比较(下篇)

  • weibo

交流活动

Events

专题讨论会:提高儿童向学力和保教质量的国际比较(下篇)

2017-10-19

摘要:

  今天我们接着来介绍"2017第一届亚洲儿童科学研讨会"上的专题讨论会的后半部分内容。该专题讨论会聚焦"儿童向学力"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和向学力有关的问题。CRN儿童研究所木村治生研究员从日本教育改革的现状和课题出发,对比亚洲众多国家的研究数据,强调了社会情绪发展能力的重要作用;刘爱萍研究员则介绍了CRN儿童研究所的历程和部分研究活动,着重说明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的特殊地位,呼吁培养儿童的"向学力"。

<< 上一篇

木村治生(CRN首席研究员)、刘爱萍(CRN主任研究员)

木村治生:日本教育改革的现状和课题

  当今,日本政府正在大力推动教育改革,但在教育改革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也是亚洲共同的问题。

  比如我们对北京、东京、首尔,赫尔辛基、华盛顿,伦敦这六个城市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平时学习时间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平时学习时间较长的前三位都是亚洲国家,首尔第一、北京仅次于首尔居于第二位。欧美的孩子学习时间是亚洲的一半,而做学校布置的作业的时间却差不多,显然他们在学校以外的学习时间比亚洲学生少。(图1)

图1

  亚洲的孩子学习非常认真,那么其父母的意识是怎样的呢?我们对亚洲五大城市的父母也做了调查。结果表明,无论哪个城市都有一半以上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顺利长大成人。(图2)

图2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也可能会挑战人类。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日本的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我们定义了三个学习的目标:一个是知识技能;一个是思考能力、判断力和表现力;另一个是向学力和人格。为了培养这些能力,需要主动学习,需要提高在课堂中主动学习的比例。为此,评估的方式也要转变,除了评价学习的知识技能之外,还要考虑其他的要素。基于这样的一种动向,我们的幼儿教育、早期教育,要重视幼小衔接,通过游戏来实现综合性的指导,也就是寓教于乐的综合性指导。(图3)

图3

  以往的学习是一种"阶层结构",即以各门学科为体系,由老师教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单向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用。然而,今后的学习将是一种"网络结构"。互联网的普及会进一步加快这样一种学习方式,比如美国提出的"翻转课堂式"教育模式也是其中的一种。先在家里通过视频教育来学习知识和技能,然后在教室里把在家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跟同学们进行交流,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的职责也发生转变,变为一个辅助的角色。(图4,图5)

图4
图5

  很多家长看到小孩子在玩的时候会训戒他们,让他们好好学习。但是学习和游戏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游戏里面涵盖了很多学习的要素。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提出21世纪的人才要培养他们的社会情绪能力,这是与我们所说的"向学力"或"向学力"比较接近的概念。所谓社会情绪能力,包括实现目标的能力、和他人协作的能力以及情感控制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和认知能力也是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两者必须要做到兼顾,才有助于人生的成功。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意识到这两个方面。(图6)

图6

  这是我们的一个研究结果。我们让家长回答:"您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游戏经验如何?"对不依赖老师的自主性的一些游戏或手工制作经验等那些尽情玩耍的场景,对于孩子是经常性的还是偶尔才有的。然后将尽情玩耍的孩子和不太有此经验的孩子做比较,结果表明:尽情游戏的经验越多,他的向学力也就越高。(图7,图8)

图7
图8

  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并不是优先灌输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是需要同时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情绪能力"。正确的生活习惯是基础,有了正确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日本现今推进的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孩子的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判断力、表现力和向学力及人格。本次国际会议的主题是“关爱儿童设计(Child-caring Design)”,从关爱儿童设计的角度来看,理想是很美好的,但任务也是很艰巨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在日本,有助于儿童成长的人际关系日渐淡薄。过去我们都是在非常丰富的人际关系中来培养孩子,但是现在由于城镇化城市化的进展,家长工作繁忙,成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减少,在户外玩耍、活动的孩子明显减少了。再有,新的"学习观"难以得到普及。家长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希望孩子可以早一点多一点接受教育,希望可以上好的大学,只有一部分家长认识到培养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最后,还有一个就是日本的育儿环境不完善的问题。日本存在保教机构数量不足、教师数量不足而造成的"待机儿童"的问题;也有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的问题。由于贫困造成的两极分化,这个问题并不单是日本的问题,而是亚洲共同的问题。

刘爱萍:培养儿童的向学力

  儿童既有生物学的一面,又有社会学的一面。我们在探讨儿童问题的时候,既要从生物学的层面,也要从社会学的层面去思考相关问题。为此,生物学的有关专家,例如医生、脑科学专家,社会学的有关专家,例如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专家等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儿童工作者和家长有必要聚集一堂,共同开展研究。基于这一理念,CRN儿童研究所的创始人―-- 日本著名儿科专家小林登博士提出了"儿童科学"(Child Science)这一理念,即多学科融合地、多角度地研究儿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CRN儿童研究所以"儿童科学"为砥柱,20年来始终如一地致力于推进和儿童科学有关的各项活动。

  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CRN所走过的路。1996年-2006年,是CRN起步的十年;以"儿童科学"为起点,开发新型的学习模式的十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游戏和学习融合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playful。大家看一下这个playful的符号:一个问号+心+感叹号。先说"?",每个人儿时都喜欢问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充满好奇和疑问。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什么的提问越来越少了。那我们是不是真的就没有问题了呢?其实我们心里仍然存在着为什么,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了。所以把这个隐藏在心里的为什么发掘出来,以后用心去思考,用手来坦言。通过工作坊,通过游戏,动手制作,用身心去体验,把心中的为什么通过实践去领悟。当我们恍然大悟时,会惊叹!会心跳加快!会兴奋!这个就是"心+!"的涵义。我们把创造性学习设计为"创作--表述--回顾"的一个自主性学习的过程。在日本各地举行了多次类似的活动,赢得了家长和孩子的好评。(图9)

图9

  接下来的十年是发展和扩大的10年。我们将"儿童科学"遍及日本,在日本建立了日本儿童学会;我们又将之扩展到东亚地区,启动"东亚儿童科学研究项目",和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地联合举办了十余次的交流活动。(图10)

图10

  近几年,我们聚焦于学前教育,就"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进行了国际间的比较研究。当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者世界潮流,情操、还有忍耐力等,就是向学力的这个理念。那么向学力到底是指什么呢?我们把它定义为善于表达自己、倾听对方、敢于挑战等等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有主见、协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坚持不懈的毅力等等。这些能力对人生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而培养能力关键期是在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对他们来说非同小可。我们今天就想谈谈"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图11,图12)

图11
图12

  说到学前教育的质量,我们会考虑到影响质量的诸多因素,也会想起很多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的例子。那么,优质的保教有哪些特点呢?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是在什么文化和背景中产生的呢?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如何本土化?等等。届此,我们研制了一套CRN的矩阵图(图13)。矩阵图收罗的国家和地区为:瑞吉欧(意大利)、上海、新西兰、日本、皮斯托亚市(意大利)、英国、韩国、荷兰、瑞典等。收集并整理了各国和地区的教育制度、儿童观、教育观;保教的实际状况(保育形式、一天的作息时间、师生关系、儿童之间的关系、家园关系等等);提高保教质量的措施(培养教师体系、进修体系、评估等等)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高保教质量的措施。最后是针对每一项的具体内容,总结此长处和短处,并提出对自己国家的启发。有这样的一个工具图,今后我们去看某个先进事例时,不只是看"热闹",而是帮助我们看清"门道"了。我们把保育的现象用文字表达总结,将之做成一种评估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同时找出提高向学力关键的内容。

图13:瑞吉欧的矩阵图


作者简介

木村治生(CRN首席研究员)
CRN儿童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副所长,东京大学客座副教授。专业为教育社会学、社会调查。在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主要从事以儿童、家长、教师为对象的调查研究,并多次受日本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总务省等中央省厅委托实施调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学习基础调查》(2001年~)、《育儿生活基础调查》、《青春期孩子使用时间的方法和对时间的感觉》(《青春期学刊》,Vol.34, No.2,日本青春期学会,2016年)等。


aiping_liu.jpg 刘爱萍(CRN主任研究员)
CRN儿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日本儿童学会常任理事、玩具顾问。参与实施的研究活动与编辑的资料,有《从"儿童科学"角度看少子化社会-―东亚的孩子们》(2006年)、《游戏集锦(DVD)》(2011年)、《东亚儿童科学研究项目》(2007年~2014年)、《ECEC(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研究》(2013年~2015年)、《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p262-277,翻译)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