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育儿百科 > 皮皮在日本 > 九. 保育园的日常生活(下)

  • weibo

育儿百科

Child Care

九. 保育园的日常生活(下)

李 同归(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助教,讲师)
2012-07-10

   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给读者介绍第3期的保育活动。

   每年9月开始到转年的3月末为止,是保育园的第3期保育阶段。这是时间最长、活动最多的一段保育时期,也是让孩子们既高兴又痛苦的一段时光。高兴是因为有相当多有意思的活动,痛苦是因为需要进行近乎残酷的训练。

  第3期保育园的活动特别多,一些重大的活动,如运动会、生活发表会、毕业典礼等我们在后面的章节里将专门介绍。在这里,我们撷取一些小规模的活动进行介绍。

一、第3期保育的保育特点

  (1)作息时间与小学接轨:第3期保育因为是保育园的最后半年,为了与小学生的作息时间相一致,向日葵班最大的变化,就是从9月份起取消了午睡。这样,中午的时间就多出来了,可以让孩子们多玩一些文字游戏,还有就是更多的集体活动。

  (2)培养孩子上小学的意识和欲望:在保育园的第3期里,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到了一些有关学校方面的知识。老师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小学的一些情况,同时,保育园里的图书室也对向日葵班的孩子在借书方面进行倾斜,可以一次借三本书回家,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爱看书,爱读书的习惯。此外,通过参观访问附近的小学,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小学的氛围,也在保育园的活动中,邀请毕业生过来与向日葵班的孩子进行交流,从熟悉的大哥哥、大姐姐那里知道小学生活的情况。

  (3)在保育园的活动安排中处处体现出向日葵班的自豪感:作为保育园中最年长的班级,向日葵班是所有活动的绝对主力,尤其体现在第3期的保育中。比如,保育园的运动会,向日葵班担负起了大型的队列表演,以及组体操的表演;在圣诞节的聚会中,他们又担负起合唱的重任;在生活发表会中,他们表演了短剧。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保育园中的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表现出哥哥、姐姐的样子来,也激励他们意识到不久自己将是一名小学生了。

  (4)培养孩子们动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以及合作精神。除了知识方面的训练之外,保育园也注重培养孩子们动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表现在要求她们剪出一些规定形状的纸片,然后贴出一个图形出来。还有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强调共同制作。最明显的就是按照惯例,每一届的毕业生要给保育园留下一幅用碎纸屑贴成的作品,挂在走廊里。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决定一个主题,然后找出不同颜色的纸,撕成不同大小的纸片,再一一拼接起来,贴在一张大纸上。皮皮她们花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所有的小朋友都参与,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成了一幅名为“海洋馆印象”的大幅作品,至今仍挂在保育园的走廊上。

回到顶部



二、收获的秋天:秋游・挖红薯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孩子们感受大自然之恩惠的季节。按照惯例,在10月初,保育园组织了一次挖红薯的秋游活动。

  经过近乎残酷的运动会训练,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皮似乎对秋日的阳光更加感兴趣。老早就兴奋地谈起将要进行的挖红薯活动。对皮皮来说,红薯是从市场上买来的,从来没有机会到过红薯地,更不用说去挖红薯了,所以,显得很是兴奋。而我们对要进行哪些准备也一无所知。好在没多久,保育园就来了通知,对这次活动的具体细节进行了介绍。(详细内容请参见《有关“秋游・挖红薯”的通知》

  那天皮皮的收获是5个红薯,大的小的都有,装在一个大大的袋子中,宝贝似地拿出来,摆在桌上,给我们一一讲述挖这些红薯的经过。从如何根据叶子的大小进行判断,到如何用铲子去挖而不至于把红薯铲断,说得非常详细,听得我们都想亲自去挖一回。当然,自己收获的东西,总是最好吃的。直到现在,当冬天北京的大街小巷里飘散着烤红薯的香味时,皮皮总会提到在日本的那次挖红薯的经历,以及那难忘的烤红薯的味道。


不让你看,这可是我挖的红薯!袋子里装着好多大的呢。

回到顶部

三、“勤劳感谢日”:与警察叔叔、消防英雄们相聚

  在日本,11月23日是勤劳感谢日。日本的节日繁多,这些节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一是由政府规定的国民庆祝节日;二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传统民俗节日。前者在战前称为“祝祭日”,其中主要的节日都是围绕神道和天皇而制定的,如“四方拜”、“纪元节”、“地久节”、“春(秋)季皇灵祭”、“天长节”、“明治节”等。战后随着新宪法的制定,“祝祭日”中有的被取消,有的被重新命名,改名为“元日”、“建国纪念日”、“春分日”、“秋分日”、“勤劳感谢日”等等,顾名思义,这些节日名的改变不仅仅是名称的变更,内容上也有了新的含义。此外,战后新规定的节日有“成人节”、“宪法纪念日”、“儿童节”、“敬老日”、“体育日”、“文化日”等。民间流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节日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中多数来源于中国,通过佛教自中国传到日本,和化而成。主要的民俗节日有“正月”、“元日”、桃花节、端午节、七五三节等。

  这些节假日对保育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多数的活动均是与这些节假日联系在一起的。“勤劳感谢日”主要是对辛勤劳动一年的工作者的感谢和慰问,通常也是保育园对一年来给予支持的单位表示感谢的时机。最忙碌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他们分拨去保育园附近不同的机构慰问,主要的任务是向叔叔阿姨们表示感谢,送上孩子们画的画,巧手制作的小礼品,等等。而被访单位也会热情接待,也回赠孩子们一些小礼物,如小挂历等。


勤劳感谢日和警察叔叔在一


瞧,够威风的吧!


和消防英雄们合影


  这样的活动实际上也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一个最好的机会,他们会到保育园附近的超市、工厂、医院、邮局、警察局、消防署、牙科医院等机构走访,直接跟不同行业的劳动者进行接触,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状况等等。

  皮皮对这次慰问活动记忆深刻。因为,他们组被安排去警察局、消防署、以及附近的医院。去警察局尤其令她至今难以忘怀。小孩子对穿制服的警察本身就怀有好感,加上有许多警察抓小偷的故事,让孩子们觉得警察真是了不起的大英雄。日本的警察总是彬彬有礼,训练有素,待人和蔼。皮皮她们组去了后,向警察叔叔们致以问候,递上了她们的作品作为见面礼之后,警察们带他们参观了警察局的一些设备。当然,最吸引孩子们的还是抓犯人的汽车和摩托车。在征得警察的同意后,孩子们抢着坐到驾驶室里过过当警察的瘾。平日在马路上威风八面的警车顿时成了孩子们快乐游戏的道具。只是时间太短,顶多让摸摸方向盘,按按喇叭,运气好的,可以让老师照上一张照片。

  上午的走访慰问就在孩子们对警察署的恋恋不舍的气氛中结束了,下午的任务也相当繁重。这回要访问的是该地区的一个消防署和一所医院。先是到附近的消防署,孩子们对那里的红色消防车特感兴趣,这个庞然大物,还有长长的云梯。消防员叔叔给孩子们讲了消防车的用途,当然也少不了讲一些消防知识,以及预防火灾和在火灾中如何逃生等知识。让孩子们也长了不少见识。当然,也少不了在消防车前与消防员叔叔们合个影。

  医院恐怕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了。因为,那里总是有一些让孩子们产生疼痛的联想的地方,比如打针、抽血等等。但只有那天的走访慰问,是皮皮在医院里最愉快的一次经历。那天从消防署出来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步行近30分钟,才到达了这家医院。儿科大夫热情地接待了她们,孩子们把自己画的作品献给大夫们。这次医生们没有带上听诊器,一个一个地给他们听诊,而是从赞扬孩子们的绘画入手,给孩子们介绍医生的工作,以及一些冬季常见病,如感冒等,也告诉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个人卫生方面的知识,等等。


瞧,这是我们的作品,大夫们的工作情景是


  在国内似乎也提倡让孩子们接触社会,但实际上是把孩子越来越禁锢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了,在幼儿园时这样,在小学,甚至中学仍然是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孩子在学校里学的是一套理想的东西,而在社会上接触到的是另一套现实的东西,所以,常常会有失落感,或者过于理想化。日本的教育从幼儿园阶段开始,逐渐培养孩子们这种与社会中不同角色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意识,让孩子们知道这个社会的繁荣稳定,需要不同角色的人进行辛勤的工作才能够完成。而“勤劳感谢日”给幼儿园和学校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可以让孩子们向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劳作的人们表达感激之情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会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辛苦和贡献。这些做法,对于以建立和谐社会为宗旨的国内教育来讲,无疑具有参考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回到顶部

四、绘画造型展

  日语中的“绘画造型展”,正如读者从汉字中就可以猜测的那样,是孩子们在保育园的作品展,包括绘画方面的,以及一些小创作,等等。主要是通过这样的展示让家长们看到孩子在保育园里所学到的东西,所参加的活动,也是保育园技能培养方面的成果展示,因此,园方非常重视这次展示会。

  在11月初的时候,我们就拿到了一份香椎浜保育园有关这次绘画造型展的说明资料。从园长先生的寄语中就可以看出保育园开展这项活动的主旨。详细译文请参照 这里。

  在这份资料中,也对各个班级的展示内容有了详细的说明。在这里,我们只选取向日葵班的孩子们的作品,简单加以描述。并且把孩子们实际做成的作品,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以期能让读者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许多内容是译自这份展示会的小册子。
  向日葵班的孩子们经历了许多的事情。欢迎远足、七夕节、运动会等保育园全体的活动之外,还有一些本班特有的活动,如参观天文馆、木匠游戏、野外宿营保育、参观海洋馆、观摩相扑比赛,等等。因此,这次绘画造型展,正是反映这一系列有趣经历的作品展示,看看教室里满屋的作品,你就会感受到孩子们的喜悦。

  

教室里的展台
  〈木匠游戏〉
  从练习钉钉子开始,到做一个简易的像框、木船、滚珠台、亲子制作等等,孩子们有许多的手工制作品。这回展示的是使用许多钉子做成的挑担偶人,一种颜色 鲜艳的,特别有趣的现代绘画题材。


这是我画的招牌画


这是我设计的挑担偶人,数数用了多少钉子


  〈野外宿营保育〉
  不用说爬山、滑草、水边嬉戏,这是孩子们对野外宿营保育印象最深的活动。这部分展示反映了孩子们对山中小木屋最美妙的记忆,大家一边兴奋地回忆,一边动手做出来的作品。


野外宿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河边戏水!


  〈参观天文馆〉
  在天文馆里,孩子们见到了缀满星星的夜空。这次展示的作品是孩子们用手指画的方式,将这些美丽的夜空表现出来的。

  〈运动会〉
  在运动会上,孩子们挑战了跑步、跳箱、单杠等项目。当顺利地完成这些项目的时候,孩子们的兴奋和快乐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通过制作“皮诺曹偶人”,身体部位的制作,以及对运动时动作的研究,孩子们用粘土把这些项目一一表现出来。


这个皮诺曹的鼻子是不是短了点?


这是我做的新年日历>


  〈海洋馆〉
  通过利用废弃材料,孩子们制作了许多海洋生物。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个性。

  〈向日葵班的回顾,以及从现在起……〉
  到现在为止,孩子们觉得快乐的记忆,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在每幅画的下面是一个空白的日历。从现在起,新的一年将会怎么过呢?

  〈树叶〉
  用方便筷蘸上墨汁画出来的作品。从这些红叶的颜色中,你就可以看到孩子们开动脑筋,进行的创造。


运动会上最有趣的是投球比赛!


这就是抓坏蛋的车!


这个树叶可不好画!右边是真树


这就是我爸爸!


  每个孩子都用纸版画制作妈妈的面孔。眉毛、眼睫毛、牙齿等细小的部分一点一点地进行了精细加工。画得像自己的妈妈吗?


这就是我妈妈


这是在礼堂里展示的我的作品


  〈自行车〉
  为什么自行车会动?孩子们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一边就自行车的部件(龙头、刹车、车座、脚蹬子、链条)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孩子们的观察力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大波斯菊〉
   使用蜡笔、水彩画出来的作品。尤其是通过水彩笔,对花瓣的浓淡进行调色,画出了漂亮的波斯菊。

  〈设计〉
  使用卫生纸等圆筒纸芯,用毛线或者风筝线进行缠绕,再在水彩颜料里滚一滚,就做成了好多有趣的模样。这些设计可以用来做七五三纪念日的红白色棒棒糖的人偶服装。

  〈海洋馆〉
  非常漂亮的鱼、海豚表演等优美的、诱人的作品!这里传递着孩子们对海洋生物的喜爱。


  仅仅从我们简单的描述和呈献的照片中,我想大家就可能会惊叹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细致的观察力,以及极具潜力的创造力。孩子的创造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日常的经历,这样的展示会正是提供了一个在日常保育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的舞台。需要强调的是,在日本的保育园,要求每个孩子对所有的主题都有自己的作品,无论做得好与坏,都是同等地展示出来,给所有的孩子平等的机会。这点与国内的幼儿园的做法不一样,在北京的幼儿园的时候,常常会把画的好的孩子的作品展示在走廊里,或者教室里,而那些画得不太好的孩子则没有这种机会。换句话说,在国内,注重培养的是少数有天赋的孩子的能力,关注的是少数人;而在日本,是对所有的孩子都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关注的是所有的人。恐怕这才是中国和日本在教育理念上的一个最大的差异。

回到顶部



五、给爷爷奶奶寄家信

   每年的9月15日是日本的敬老日。通常在这天,各市、町、村纷纷举行集会向老年人赠送礼物,这与中国的重阳节十分相似。日本的年轻人成家后,通常会离开父母,到外面租房子住,加上工作繁忙,通常很少有机会能与父母团圆。这与目前国内城市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是一样的。在国内,习惯上让父母过来帮忙带孩子,而且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在老年人中根深蒂固,带孙子成了老人的义务。但在日本,由爷爷奶奶抚养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像在北京这样普遍,除非住的比较近,可以常常过来帮帮忙。大部分时间孩子是跟妈妈在一起的,主要是因为日本女性在结婚后一般会辞掉工作,在家做专职主妇,抚养孩子就成了她们的重要职责了。

  这样孩子们平时与爷爷奶奶相处的机会并不多,现在由于通讯工具的发达,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等进行联络,而写信似乎变得越来越珍贵了。我们在日本的时候,也通常是通过电话与国内的亲人进行联络的,给家人写信似乎很少。但是,皮皮的爷爷奶奶却珍藏着一封来自香椎浜保育园的,皮皮用日语写的信。尽管他们对日语一点不懂,但每每拿出这封信却让两位老人激动不已。因为,皮皮从小一直在北京长大,只有出国前随爸爸妈妈回过一趟湖北老家。爷爷、奶奶对这个宝贝孙女的了解,更多的是从照片中见到的,从电话里听到的,突然来自日本的一封信自然成了他们的珍藏品了。

  这都是由保育园的那次给爷爷奶奶寄信的活动引起的。在敬老日前一个礼拜,我们就收到了皮皮从保育园带回来的一个大信封,要求在信封上写上爷爷奶奶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还要求贴上220日元的邮票。给我们的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把班主任老师写的有关皮皮在保育园里的表现的一封信,翻译成中文,还蛮长的。主要是介绍在保育园里大致做了些什么活动,在活动中她表现怎样之类的评语。当然,都是比较努力,进步很快之类的话。然后把这些资料又原封不动地放回信封里。剩下的工作,需要皮皮在保育园里完成了,她必须要给爷爷奶奶用日语写一封问候信(那时皮皮还不会写汉字,只会写日语的平假名),还随手画了一些小图画在上面,最后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整理起来,一起放到信封里,小心翼翼地封上口。在敬老日的那天,向日葵班的孩子列队步行到附近的邮局,依次把贴好邮票的信封郑重地交给邮局工作人员,那感觉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托付给别人一样。“什么时候能够寄到?”,“有没有超重?”,“邮票贴得够吗?”,小家伙们还颇不放心的样子。邮局工作人员则耐心地给大家一一解释,让大家放心,两三天之内就可以送到的。

  我们常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际上,我们现在离这些传统的东西,似乎越来越远了。也正因为如此,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多少老人心中的那个并不奢侈的愿望。生活在日本那样快节奏的社会里,与父母团聚也似乎越来越少了。正因如此,让孩子们从小体验到对老人的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许孩子的爷爷奶奶就住在附近,走路10分钟就能到,但怎样跟老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则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让孩子学会给爷爷奶奶写信,无形中也体验到了与老人沟通的乐趣。常常在报纸上看到北京的小孩对爷爷奶奶动辄颐指气使的报道,我想要是让他们也尝试一下给爷爷奶奶们写封信,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回到顶部

六、参观大相扑比赛

  众所周知,相扑是日本的国技。大力士们在土台上的角力,让人们感受到了力与美的魅力。日本每年有6次大型的相扑比赛,固定在不同的地方进行,NHK每次都会现场直播,颇受欢迎。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在2004年,日本的大相扑比赛就挪到了中国,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进行,引起了轰动,据说是场场爆满,盛况空前。这些比赛中,每年11月份会在福冈举行。这样的大相扑比赛无疑是九州半岛上的重要赛事之一,也是我们了解日本国技的绝好机会。

   相比中国观众对在北京、上海的相扑比赛的热捧,日本的年轻人对这项国技的热情却在慢慢消退。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他一些运动的普及和兴盛,尤其是足球和棒球运动,在日本是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在2002年韩国和日本共同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上,日本队破天荒地挤进了前16强,让年轻人狂欢了好长一段时间。而棒球则被奉为日本的国球,每年的棒球联赛,都会如火如荼地开展。尤其是棒球运动员的高收入,以及近年来日本棒球运动员加入美国的棒球联赛,并有出色的成绩之后,棒球运动员成了日本年轻人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相比之下,相扑在日本似乎已显出颓势,以至于在著名相扑运动员贵乃花退役后,日本人突然惊讶地发现,目前的横纲(相扑的最高级别)都是外国人了。

  为了让传统的国技能够保持和发展,相扑比赛也逐渐地想出一些方法吸引观众,培养一些潜在的相扑迷。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参观相扑比赛正是在这种情景下产生的。小朋友对相扑运动员有许多好奇,“为什么他们那么胖?”,“他们那么胖,怎么还那么有力?我们中的小胖子为什么不行?”等等问题。香椎浜保育园为了组织这个活动,还专门让孩子们练习相扑,告诉他们相扑比赛的一些规则和技巧,也曾组织孩子们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幼儿相扑比赛,让他们有一些亲身的体验。当然,在参观之前,也得告诉孩子们要注意观察相扑运动员是什么样子的、比赛的时候有哪些姿势,等等。


大相扑福冈赛场


大力士亮相的仪式


后面的那位可是真正的大力士!


我们可不是来玩的

  参观大相扑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不巧的是,皮皮那天发烧,一早起来就有点发蔫,我们问她要不要在家休息,可她一定要去保育园,因为惦记着相扑比赛。没办法,只好送她过去,跟老师说明情况,建议如果中午还发烧的话,可以打电话给我们,接回来就行了。到了中午,老师真的打电话过来,说皮皮还在发烧,但她自己又特别想去,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当然不想让她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求老师带她一块去,所以,老师给她在额头上贴了一块退烧的药,就出发了,这就是照片上为什么有这么一块白药膏的缘故了。

  相扑比赛我们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据说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东队和西队的拉拉队都使出浑身解数,呐喊助威,而孩子们则不管哪边,谁赢了都会叫唤几声。当然,他们的任务还是要把看到的东西画下来,记下来,因此,也不能完全地投入看比赛。从后来孩子们画画的结果来看,她们还是观察得非常仔细的,对运动员的动作、比赛的细节、裁判的手势,都有相当细致地观察,画出来的画也栩栩如生。

  这是皮皮唯一的一次观看相扑比赛,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有时还跟爸爸一起玩相扑游戏。即使现在已经在北京上了四年级,还能对班里的同学们说起日本相扑的规则和比赛方法,颇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回到顶部

七、圣诞节的聚会

  圣诞节并不是日本的节日。随着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的节日也逐渐渗透到了日本人的生活中,慢慢地影响着日本人的习惯。其实,这种现象何止在日本,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是这样的。只是相对于北京,在日本的圣诞节似乎更有气氛。每年从12月中旬起,大街小巷都回荡着圣诞歌曲,商店里的圣诞装饰品也热卖着,在繁华的商店街周围,由各个商家布置的圣诞树,竟然成了游客们必到的旅游景点。总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提醒着你,圣诞节快到了。

  不用说,圣诞节里最高兴的是孩子们。保育园也抓住时机,为孩子们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知道圣诞节是怎么回事,也讲一些圣诞故事。皮皮也从保育园图书室借回来了几本有关圣诞的书籍。在圣诞的前一个礼拜,皮皮从幼儿园拿回来一些材料,要求做成一顶圣诞帽,我们想尽了办法,才完成了这项任务。




在圣诞集会上,我们向日葵班手持蜡烛的合唱最受欢迎




怎么还没见到圣诞老人给我们的礼物?




由家长和老师表演的戏剧颇受欢迎

  保育园也组织了一次3岁组以上班级的圣诞晚会。那是在圣诞节的当天晚上在保育园的礼堂里举行的。家长们几乎全到了,把礼堂挤得满满的,到得早的,可以在前面找个地方铺上座垫坐下,而到得晚的,则只能在后面站着。在集会上有孩子们的表演,也有父母会和保育园老师表演的戏剧,引来阵阵掌声和笑声。通过这些演出,让孩子们知道圣诞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圣诞集会的高潮是临近尾声的时候,让孩子们到保育园的院子里,高声呼唤圣诞老人,然后,可以看见圣诞老人从屋顶上缓缓地走下来,背着一个大包裹,里面装着给孩子们的礼物。圣诞老人会走到礼堂里,从帷幕中钻出来,用他那特有的笑声与孩子们打招呼,最后把装满礼物的大布袋打开,把这些礼物一一分发给孩子们。香椎浜保育园每年都会从留学生中挑选出一名身材高大的父亲来扮演圣诞老人。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圣诞老人让所有的孩子觉得惊奇,认为真有圣诞老人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日本,专程给他们分发圣诞礼物。直到现在,皮皮还相信,会有圣诞老人给听话的孩子带来圣诞礼物。不过去年圣诞节的时候,我们没有给孩子准备圣诞礼物,给她的解释是圣诞老人从日本的幼儿园赶过来,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不要失望,只要表现好,明年圣诞老人一定会过来的。这不,又快要到圣诞节了,皮皮又开始询问,保育园的圣诞老人今年真的会到北京来吗?

[1] 参见“日本的主要节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4/01/content_331474.htm



                  ←第八章   第十章→ 

作者简介

李 同归 (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助教,讲师)

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助教,讲师。认知心理学硕士,人间环境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成人依恋的心理过程 (Adult Attachment)、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社会认知心理学 (Social Cognition)。2000年10月至2004年3月,在日本九州大学攻读人间环境学博士后课程。此专栏记载的是李同归博士在日期间的经历。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