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育儿百科 > 皮皮在日本 > 十四. 谢恩会 

  • weibo

育儿百科

Child Care

十四. 谢恩会 

李 同归(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助教,讲师)
2012-07-10

  作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向日葵班有许多特别的活动,“谢恩会”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由父母会组织的,主要由父母会成员和家长们承办,主旨是为了表达家长们对老师辛勤劳动的一种感激之情。

一、师生关系:如何才能感恩?

 顾名思义,“谢恩会”是感谢老师一年来辛勤劳动的一种形式,相当于国内的“谢师宴”之类的活动。与国内单个家庭出资、或者几家联合出资为老师举办“谢师宴”不同的是,在日本,这种活动是通过父母会来完成的,这样,既避免了各个家庭之间互相攀比,也表达了每个家长对幼儿园老师的感激之情。

  其实,每个家长都有过这种苦恼:逢年过节的时候,该不该给幼儿园老师送点东西表示一下?送什么礼物比较好?送吧,怕老师把孩子宠坏了;不送,又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亏;送多了不好,送少了就更不好,还不能让其他家长看到。皮皮在北京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到教师节、春节,我们都很为此苦恼。多方跟别的家长打听,后来,几个家长决定不用给老师们送什么礼物,只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了一些卡片,送给他们喜欢的老师。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担心,如果有别的家长主动送点什么东西,是不是会让老师产生别的什么想法?事后我们也知道真有些家长给老师送点购物券之类的东西,但从孩子那儿并没有听说老师对这些孩子有所偏爱。现在,皮皮在北京上小学,每到教师节,会有不少学生给老师捧上一束鲜花,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或者讲台上,这倒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但有一件令我吃惊的是,有次出差去秦皇岛,听我的一个学生(在一所小学里任教)说,每年市民对各行各业的满意度评价中,排在最后一名的是医生,倒数第二名的是教师。 “白衣天使”和“灵魂工程师”竟然被广大市民评为最差,这不能不值得人们反思,突显出医患关系、师生关系的矛盾有多深!这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在医疗和教育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医生收受红包的问题,社会上已经说得太多太滥了。而教师为什么会得到如此低的评价?这恐怕更多地是与教育滥收费密切相关了。

  这种教育滥收费直接影响到了正常的师生关系。一旦将正常的师生关系扯上金钱利益,双方的矛盾就更加尖锐起来。这其中,有时老师和家长都显得无奈。据《大河报》在2005年教师节前的一篇文章中[1]介绍,记者在洛阳市采访了一些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发现学生给教师送礼渐成风气。当问到是否每个学生都送时,大部分孩子都异口同声:“当然了!”。他们说,不但送给班主任老师,其他的任课老师也得有一份礼品。孩子们说,老师过节了,表示一下心意是应该的。同时,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位教师。这位老师说,现在在教师节学生给老师送礼的风气非常不好,其实老师往往并不需要这些礼品,孩子给老师最好的礼品就是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是,“风气”这东西有时又很难阻挡,如果你不收,似乎就跟孩子有“隔阂”,弄得学生和家长都很紧张。更为惊讶的是,一位学生家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从二年级开始,每逢教师节都给老师送点小礼品。好像是一年比一年花钱多些。去年是20多元,今年是37元。“反正现在的社会风气都这样,可别说老师为人师表就跟其他人不一样,多收费巧要钱,教育腐败现在还是治理的重点呢。特别是城里的老师,他们的‘清高’和‘清贫’是很遥远的事情了。为了孩子,我们这些下岗工,勒紧腰带也得供着老师,谁叫咱孩子在老师手里攥着呢……”

  据广西教育教师网[2]在对1500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的看法,在回答“节日或老师有红白喜事,您的态度”时,只有3.2%的家长表示设法给老师送礼,21.9%的家长表示可打电话问候一下,54.5%的家长表示让孩子看着办,20.4%的家长表示不管。

  然而,这将近八成的“让孩子看着办”和“不管”,能够真正做到吗?从这两年有关逢年过节是否应该给老师送礼,也成了网络上热议的话题[3]的现状中就能看出点问题。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也视为传统美德。学生为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而送礼,本也无可厚非。据该网站报道,近些年来,学生给老师送礼的目的已不在单纯,而且这种礼越来越昂贵,越送越变味,更多成为“联络感情”的时尚。由“送礼”给老师学生之间引发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目前,在幼儿园和学校里,学生给老师赠送礼物的现象有相当的普遍性。教师节或其他特殊日子里,学生给教师送礼以表示孩子们对老师的敬慕和谢意,本也无可争议。可是近年来,学生和家长给老师所送的礼物,相互攀比,日益升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学生给老师送礼物,绝大多数还是为了表达对老师培养自己辛劳的感激之情,并无其他非分的意图;若说送礼另有所图,送礼投师所好,变味的礼品,那对于“学生应该给老师送礼”的答案,大多数中国人是否定的。可是做父母的总是忧心忡忡,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中受到冷落,甚至总期望能够得到特殊照顾。比如希望老师在平时能“偏向”或关照自己的孩子一点儿等。可送上一份厚礼,感觉就不一样了,不仅仅是对神圣净土(校园和孩子们纯净的心灵)的玷污,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的公平性。其实我们觉得大多数老师还是真正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若以礼谢师,一支鲜花、一个电话就可以了。一个原本很单纯的事情,若夹杂了多而难以明辨的“内涵”,受累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老师、孩子。

  如何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在这点上,我们认为,日本幼儿园通过父母会组织的“谢恩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做法。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介绍了父母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这里着重介绍他们所组织的“谢恩会”的活动。

回到顶部

二、“谢恩会”的筹备

  尽管只是毕业班诸多活动中的一项,谢恩会还是受到了所有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父母会,也把这次活动当作其年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其实,关于谢恩会的议题,在向日葵班的第一次家长会就决定下来了。在皮皮刚转到香椎浜保育园后不久,利用保育恳谈会的时间,家长们就开始酝酿谢恩会的事宜,关键的一步是确定成立了“谢恩会实行委员会”,专门负责筹备这次谢恩会。这是一个由毕业班的家长们推选出来的、热心集体事务的家长们组成的义务团体。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团队,“谢恩会”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在第一轮的通知中,就告诉大家,这次谢恩会的开销,大约是每个家庭6000日圆左右,因此,需要大家在规定的日期之前交纳这笔费用,对于过日子喜欢精打细算的日本人来说,及早做好准备,攒下这笔钱,及时的提醒是必须的。于是,实行委员会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一次性交清,9月份征收;二是可以分三次付,9月、11月和1月,每次交2000日元。征收时间都是当月25日到下月5日为止,将这笔钱放在信封里,直接交给两位班主任老师就可以了。这样早早的准备,能够让各家把这笔费用作为日常生活开支的一部分,从而避免到时收不上来的尴尬。

  接下来,谢恩会实行委员会陆续发下来一些通知,就筹备过程中的若干事宜一一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以及向大家汇报筹备的进展情况。通过下面一些简单的译文,大家就可以了解到谢恩会的概况,以及如何给老师“送礼”的了。可以与国内的各幼儿园的“行情”比较一下。

  我们还保留着的一份资料,是关于“谢恩会”的预算情况的,详细资料如下:

更多


  也有一份谢恩会实行委员会开列的“礼品清单”,原封不动地翻译出来:

更多


  终于,快到谢恩会正式登场的日子了。而有关谢恩会的正式通知也在1月份时就发下来了。大致内容如下:

更多

回到顶部

三、香椎浜保育园的谢恩会

  谢恩会那天,我们也早早地来到了幼儿园的礼堂,因为有些准备工作需要事先进行,摆桌子、椅子之类的工作,是需要人手的,将两张桌子拼起来,然后摆上一圈椅子,可以围桌坐两个家庭,以及两位幼儿园的老师,再摆上一些简单的小食品、茶、以及孩子们做的小装饰品,一个温馨的团圆桌就做好了。而会场的布置,则早就完成了,谢恩会实行委员会的家长们中午就已经过来开始忙碌了。

  随着谢恩会开场时间的逼近,来的家长们也越来越多,平日里略显空旷的礼堂也逐渐变得拥挤不堪起来,家长们各自找相熟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寒暄、交谈、以及对即将升入的小学校事宜的热烈讨论,顿时使得礼堂里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将近一年的时间,不光孩子们相互之间建立了深深的友谊,家长们之间也逐渐熟悉起来,不像刚开学时的家长会那样拘谨了。

  谢恩会那天是个星期六,到下午的时候,其它班级的孩子基本上也都被家长接回家了,这样,能够保证让保育园里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参加由毕业班家长组织的“谢恩会”,感受学生和家长对她们的敬意和感激。下午4点半,谢恩会准时开始,先是向日葵班的小朋友入场,他们欢快地叫着爸爸妈妈,扑向自己爸妈的身边,会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而随后在家长们和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中,香椎浜保育园的所有老师,一一通过父母会搭起的“贵宾通道”,跨入欢乐的礼堂中,然后,随机分散在各个家庭中。因此,坐在我们身边的并不是皮皮的班主任老师,而是带其他班级的老师,尽管我们对这两位老师不是很熟悉,她们却对皮皮的情况了如指掌。毕业班因为有许多活动,如野外宿营保育等,需要保育园所有的老师配合,因此,她们对毕业班的孩子的情况都非常了解。皮皮似乎也跟这两位老师相处得很好,不时地跟她们交谈几句。


桌子显得拥挤了些,但感恩的气氛到处都洋溢着!

  每个老师都与同桌的两个家庭见过面,打过招呼,聊上一段时间后,谢恩会实行委员会的成员便开始了她们真正的工作,宣布谢恩会开始,先由父母会的代表上台向保育园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简单的开场白之后,便是大家自由交流的时间,肚子饿了的孩子们有的开始偷偷地吃上了桌上的面包、小食品之类的东西。大人们则围着老师们问候,表达感激之情。然后,由家长(这次通常是由爸爸们)代表家庭,将自家做好的“金牌”挂在老师的脖子上,妈妈则把一包父母会提前准备好的小礼物奉送给老师,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最后,每个家庭都会与老师们合影留念,气氛非常融洽。

  突然,礼堂里灯光逐渐暗淡下来,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声,不知什么时候在礼堂的舞台上以及四周都站满了手持啦啦队彩条的年轻的妈妈们,跳起了魅力十足的热舞,一时间气氛骤然热烈起来,台下老师们和家长们的掌声也一浪高过一浪,孩子们也惊呆了的样子,简直不敢相信,在舞台上的是自己的妈妈吗?真想不到,这些平日里忙忙碌碌、为孩子们的成长绞尽脑汁的妈妈们还有这种本事!几分钟的热舞,让礼堂里充满了青春、活力、以及蓬勃向上的气息,也从妈妈们那种认真的精神中,领会到了家长们感恩的心情。同时,让台下的老师们充分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和感激之情,孩子们则领教到了妈妈生活中的另一面的才能。

  接下来的节目,也颇令孩子们兴奋,四个会魔术的妈妈们在礼堂后面的小舞台上表演起了魔术,一个气球在妈妈们的随意拨弄下,马上就变成了可爱的小兔,憨态可掬的小猪,……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者们的精彩演出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看来,谢恩会实行委员会确实下足了功夫,事先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大量的训练和彩排,使得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越来越高涨。谢恩会的最高潮是所有的妈妈们都站在礼堂的舞台上(爸爸们则只是默默地拿着各式各样的摄像机、照相机,忙碌着抓拍每一个感人的细节),合唱一首日文歌曲《最好的朋友》,将家长们的感激之情挥发到了极致,也表达出了家长们希望与老师们继续为孩子们的成长而努力的愿望,台下孩子们和老师们也情不自禁地跟随着吟唱起来,也许是妈妈们平时在家里也练习的缘故,孩子们对于这首流行歌曲,竟也哼唱得有有模有样,一时间,台上台下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每个人都尽情地挥洒着自己得激动和兴奋,感恩的气息弥散在整个礼堂当中。每个老师,每个家长,每个孩子都会在这种气氛中寻找着彼此的心愿!

  山口园长正是在这种气氛中受谢恩会实行委员会的邀请发表演说的。园长是位口才极好,极为和善的老师,我们还记得,她动情地说:“我要感谢刚才那些站在这个舞台上高声歌唱的妈妈们,以及一直坐在下面默默地支持我们的爸爸们,你们的歌声,掌声,以及每一个笑容,都让我们觉得对孩子们的任何付出都是有价值的。我要代表保育园的所有老师,感谢各位家长的支持和爱护!”。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香椎浜保育园里,家长和老师们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

  谢恩会的最后是家长、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合唱香椎浜保育园的园歌,这首孩子们每天必唱的园歌,也成了今天的主旋律,成了连接家长和老师心路的桥梁!

回到顶部

四、“谢恩会”给我们的启示

  谢恩会真的能够起到谢恩的作用吗?

  从整个谢恩会的场面来看,的确非常感人,家长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感激之情在流露,可以说,感恩的氛围从一开始就弥散在礼堂的各个角落,而妈妈们的舞蹈、魔术、合唱都是经过紧张的排练后,才能够达到如此良好的效果。我想,老师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家长为了这次感恩会而付出的努力,正如家长们也可以从孩子们每天洋溢着快乐的小脸上感受到老师们辛勤的劳动一样。

  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国内,“谢师宴”是家长们的一种“自发”行为,而且很容易造成互相攀比之风,往往会带来许多相应的负面效应。而“谢恩会”则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为,和幼儿园其他一些重大活动,如运动会、毕业典礼一样,也是保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巧妙地把家长和保育园老师之间的关系拉近了,让家长们也亲身感受到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保育园的事情,也是家长和社会的责任。而且这种活动均摊到每个家庭上的开支并不多,大大地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也避免了家庭之间容易形成的攀比和猜忌。

  对于孩子们来讲,这种活动是能够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感恩,为什么需要感恩,从而培养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感恩,“谢恩会”无疑是培养这种人际交往技能的相当重要的一个途径。也许,他们在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看到妈妈还有这么多的才艺能够奉献出来,但在这样的场合下,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让孩子们自己体会到保育园的老师们确实非常辛苦地照料他们。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处于开始将兴趣转向外面,探索外部世界的时期,这也是他们有意识地开始人际交往的关键期,“谢恩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参照的模板,让他们学会怎样感恩,也将会对他们以后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

[1] 参见河南教育网:http://www.henanedu.com/2005/09-05/08395863761.html
[2] 广西教育教师网:http://219.159.104.99/xlzc/sd/sd_5.htm
[3] 中共在线社区论坛:http://www.ccponline.net/bbs/savetitle.asp?ID=171862



                 ←第十三章   第十五章→ 

作者简介

李 同归 (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助教,讲师)

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助教,讲师。认知心理学硕士,人间环境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成人依恋的心理过程 (Adult Attachment)、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社会认知心理学 (Social Cognition)。2000年10月至2004年3月,在日本九州大学攻读人间环境学博士后课程。此专栏记载的是李同归博士在日期间的经历。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