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怪异的标题,也许有些读者会很吃惊。在新冠疫情蔓延、看不到希望的当下,本想尽可能讲一些阳光的、充满希望的话题,实在是感到抱歉。但是,我只能如实告诉大家真实的情况。
让我先来为大家讲述一下这个题目的由来,是两个小故事,都是我在实际诊疗中碰到的真事(对当事人年龄稍作更改)。一个是粗心、容易冲动的小学二年级的男孩,从去年开始出现厌学的情况,家长甚为担忧故带孩子来就医。根据男孩的行为特征,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在继续进行药物治疗。听其母亲反映,男孩是因为去年和其他孩子吵架时受到班主任老师的严厉训斥而开始不愿去学校的。母亲进一步询问事发原由,男孩本人是这样解释的:“老师不听我的解释,明明是对方先取笑我才开始吵架的,但老师光大声训我一个人!”之后,母亲提出的“希望也能听听本人的解释”的愿望得以实现,男孩也因“和老师顺利沟通”而心情变得明朗,不愿上学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而我深感震惊的是老师对孩子母亲说的下面这句话。
“我无法忍受学生不按我说的去做。”
虽然我很想对这个老师说“谢谢你说了心里话”,但是毫无疑问,他完全没有理解“班级不是必须坚决服从老师(上级)命令的军队组织,也不是让老师实现自我的地方”。
正如以前的博文中提到过的那样,我觉得上面介绍的这个案例只是一件奇闻轶事,但最近碰到的另一个案例让人实在无法觉得也只是一件轶闻。
那是一个小学低年级女孩的案例,她非常有个性,喜恶分明。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这个女孩会坚决拒绝。在诊疗过程中曾经对女孩的母亲说过,“这孩子正好很像《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主人公”。而我对女孩的看法是在控制注意力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有时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又过于集中。
不久前,在和班主任老师的面谈中,老师向女孩母亲指出了孩子的问题。说是在做算术题时用心算(加法、减法)的方法,让她用笔算也不听。答案还是正确的,成绩也不差。听了介绍我也能理解老师的苦心,可能正是出于教育上的考虑才提出如此建议,因为老师觉得不习惯笔算的话随着年级上升碰到更复杂的计算会很困难。但令我惊讶的是,女孩母亲告诉我的老师的下列说明。
“不和大家一样的话让我很麻烦。”----因为女孩母亲觉得这个班主任老师很负责,所以我没有像对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师一样进行责备。
但是,即便是这样负责的老师也期待孩子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对日本学校的这种氛围我不禁发出一声叹息。难道文科省的基本教育方针不就是“以发展培养每个孩子个性为教育目标”的吗?
某家人寿保险龙头企业对小学女生“将来想从事的职业”的调查中,教师职业仅次于糕点师排在第二位。也许这也证明了很多小学生对自己老师的崇拜,但愿本文介绍的两位老师只是逸闻趣事般的存在。
榊原洋一 (CRN儿童研究所所长,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