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所长博客 > 2021年 > 新冠疫苗接种体验记 (二) 重度过敏反应没那么可怕?

  • weibo

所长博客

Director's Blog

新冠疫苗接种体验记 (二) 重度过敏反应没那么可怕?

榊原洋一(CRN儿童研究所所长,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
2021-07-30

摘要:

  关于接种新冠疫苗,大多数人担心的不是肌肉注射或发烧等轻微的副作用,而是重度过敏反应。本文想要阐述的是“过敏反应听上去很恐怖,但只要身边有医生或护士并准备好必要的药物,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当然关键在于“身边有医生或护士并且有足够的药物”。
English

  在上一回新冠疫苗接种体验急的文章中,我写道肌肉注射并不痛。

  并且(就我本人而言)也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只是,那也许是因为我已经是老年人的缘故。我的年轻朋友反应说,在接种后出现了发烧、头痛等症状。从统计上来看,报告显示尤其是第二剂接种后大约一半人出现了发烧症状1。这样的副作用并不需要治疗,顶多服用一下退热镇痛药而已。

  但大多数人担心的不是肌肉注射或发烧等轻微的副作用,而是强烈的重度过敏反应。

  本文想要写一下这个听上去很恐怖的过敏反应,“只要身边有医生或护士,准备好必要的治疗药物”,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关键在于“身边有医生或护士并且有足够的药物”。

  率先实施疫苗接种的美国和英国将接种辉瑞或莫德纳公司的疫苗后出现的过敏反应分为“轻微或中度过敏反应”和“重度过敏反应”。两者皆为根据接种疫苗后数分钟至30分钟左右产生症状的种类及程度分类的结果。

  “轻微或中度过敏反应”的症状为:①嘴唇、脸部、眼睛肿胀;②荨麻疹;③口腔内的刺痛感;④腹痛等。最后的腹痛是由肠内平滑肌的收缩或肠部浮肿引起的症状。

  与此相比,“重度过敏反应”会引起更严重的症状,包括①呼吸困难、②舌头肿胀、③咽喉肿胀、④发声困难、声音嘶哑(由声带肿胀引起)、⑤喘息、咳嗽不止、⑥眩晕、昏厥等。

  但是,我觉得日本媒体报道的“重度过敏反应”中似乎也包括了“轻微或中度过敏反应”在内。

  “轻微或中度过敏反应”和“重度过敏反应”都是体内发生以下状况所引起的症状。

  过敏源(引起过敏的物质:食物、药物、马蜂的毒素等)刺激血管内壁细胞(内皮细胞)导致体内产生应激反应,一种免疫抗体(IgE)被释放至血管内,引起全身平滑肌的收缩(肠内平滑肌收缩引起腹痛、气管和支气管的收缩引发呼吸困难)、血管扩张(低血压、昏厥)及血管周围浮肿(嘴唇、脸部肿胀、荨麻疹)等,继而出现相关症状。

  全身血管扩张等同于相对血液循环量的减少,会导致低血压,甚至休克(循环系统衰竭)(眩晕、失去意识)。

  这样的叙述可能会让人感到恐惧,但是只要有“医生、护士和治疗药物”,其实无需过分担心。因为已有能够瞬间改善体内上述反应的药物。出现轻微或中度过敏症状时可使用肾上腺素这种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药物(肾上腺素稀释液)并予以观察,即便出现重度过敏反应的症状,只要肌肉注射肾上腺素稀释液,也能迅速缓解大部分症状。如果出现更为严重的症状,静脉滴注肾上腺素或类固醇药物也基本能够治愈。医学教科书中写着,只要及时实施上述治疗,不耽误时机,则恢复情况均良好。而这样的治疗,是每个临床医生都熟练掌握的最基本的医疗行为。

  食物过敏或被马蜂蛰刺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的确有时会危及生命,但那多半是由于出现症状的地点离医疗机构太远、无法立刻实施治疗的情形。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对某些食物过敏的人或工作中可能被马蜂蛰刺的人可携带简易注射器(预充式肾上腺素笔),便于自己注射医生开的肾上腺素稀释液。这样便可达到自救的目的。

  在新冠疫苗接种点或医院,要求接种后在原地停留15分钟左右。我接种后也在接种点隔壁的房间等了15分钟,观察是否出现相关症状。

  综上所述,只要准备充分、能够在发生重度过敏反应时当场治疗,重度过敏反应也没有那么可怕。

  有的年轻人觉得自己即便感染新冠病毒症状也较轻,所以不打算接种疫苗。一位到我的诊所看病的孩子的母亲(年龄40出头)不久前感染了新冠病毒。她虽然并未发烧,只是剧烈的咳嗽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就痊愈了,但现在味觉和嗅觉完全失灵的状况仍在持续。所以,绝不能因为年轻就掉以轻心、忽视新冠病毒的威力。

作者简介

榊原洋一 (CRN儿童研究所所长,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

榊原洋一 医学博士、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CRN儿童研究所所长。 日本儿童学会理事长。研究领域为儿童神经学、发展神经学,其中特别致力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阿斯伯格氏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等发育障碍的临床及脑科学。兴趣为登山、音乐鉴赏,是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的父亲。 主要专著:《穿尿布的猴子》(讲谈社)、《不能集中精神的孩子们》(小学馆)、《多动症儿童》(讲谈社+α新书)、《阿斯珀格氏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与学习障碍》(讲谈社+α新书)、《ADHD的医学》(学研)、《育儿起步百科》(小学馆)、《榊原博士的ADHD医学》(学研)、《儿童的脑发育 临界期・敏感期》(讲谈社+α新书)等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