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前教育研究 > "学前教育还是"教育"吗----从深圳的公办园转企说开去(3)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学前教育还是"教育"吗----从深圳的公办园转企说开去(3)

2012-07-10

(二)学前教育的属性:改革中透视出来的添加和弱化

  改革对学前教育基本属性的添加和弱化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在属性的添加方面,以"生产性"为例;在属性的弱化方面,以"去教育性"为例。

 1. 生产性   所谓"生产性",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界定方式。这里提出"生产性"一词不是因为其与学前教育有某种"家族相似性", [7] 恰恰相反,"生产性"一词与学前教育有些水火不容。学前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幼儿园是一种教育机构,不以生产利润为目的。之所以使用这一与学前教育根本属性背道而驰的概念意在引起人们的关注,警惕以"改革"为借口来戕害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生产性"一词的核心要义是赢利性。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赢利是好事,但一旦将之应用到教育中,则难免有"教育产业化""学校企业化"之嫌。虽然国家三令五申反对教育产业化,但产业化的进程似乎一直在悄悄进行。不可否认,深圳的这次公办园转企虽然严重地违背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相关规定,但还是谨慎地避开了《教育法》和《教师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但从事实层面来考察,深圳的这次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基本属性还是进行了某种改写。这种转企的改革措施和对学前教育准公益性的定位,隐含并且折射了人们对学前教育生产性的内心期待。与早先流传的"幼儿园是不冒烟的工厂"不同,公立幼儿园转企、改制非常隐晦地表达了市场经济下人们对幼儿园的重新定位。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这种生产性的添加会不同程度地导致学前教育教育性和福利性的弱化,从而使学前教育越来越不像教育。

 2. 去教育性   如前所述,教育性是一个由 干预性、关怀性、策略性和系统性相互关联所构成的整体结构,这里的"去教育性"不是指学前教育完全缺失了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干预、教育关怀、策略引导和系统设计,而是指转企后的幼儿园在这些方面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弱化,只关注到家长急功近利、企业老板挣钱赢利的需要,而忽略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的根本价值,忽略孩子生命的不可重复性,从而造成对孩子受教育权的强力践踏。

  此外,这里的"去教育性"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学前教育可能会渐渐地从教育大家庭中被清除出来,失去教育的身份,失去教育法的保护。如有些转制后的幼儿园打出"一切为了家长"的口号,他们似乎忘记了孩子才是教育服务的真正对象,"一切为了孩子"才是幼儿教育的应然选择。这种明目张胆的对市场、对家长的迎合,歪曲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将会把学前教育引上歧途。而且,根据以往的改制经验,我们能够推测,一旦深圳的幼儿园全部变"公"姓为"企"姓,实行市场化运作,进行企业化管理,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将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管理方式或经营方式的变化,还会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变化。在改制或转企后的幼儿园中,幼儿园老师、幼儿家长和幼儿都将面临一个完全陌生的社会环境,建构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感受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当学前教育的一些核心要素,如老师、孩子、课程的性质在发生改变时,谁还能保证现在所说的学前教育还是原来界定的那种"学前教育",现在所称的幼儿园还是原来那种意义上的"幼儿园"?

  最后,即便学前教育没有完全从国民教育体系中清除出去,至少学前教育也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属性也不再是原来意义和内涵上的教育性和福利性。说得乐观一些,学前教育至多成为一种"准教育",还要为自己的合法化"教育"身份苦苦努力。也许,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基础性"与"非义务性"将是社会转型期一个不断伴随的争论,也会是学术权力、专业权力和行政权力、市场权力之间的一种持久较量。然而,在这一纷争中,我们仍需要一种信心、一种责任和使命感,因为中国不仅有深圳、宿迁的改革模式,中国还有上海、青岛、广州、张家港的另一种改革方向。他们的努力,他们在政府、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让我们看到中国学前教育的希望。但是,作为专业的幼教人,我们还是必须提防深圳作为特区形象的改革对全国的"示范"效应,捍卫学前教育的教育属性。

 参考文献: [1] 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康、李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52 [2]曾晓东.我国幼儿教育由单位福利到多元化供给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史慧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50年大事记.幼儿教育.2000(15) [4][5]刘庆昌.论 教 育 性:关于"教育是什么"新探索.当代教育科学, 2006(15) [6] 毕天云 .社会福利的文化透视:观点与简评.社会学研究,2004(4) [7](德)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51 1.庞丽娟,胡娟,洪秀敏.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02(1) 2. 冯晓霞.幼儿教育应立足于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人民教育,2002(6) 3. 蔡迎旗,冯晓霞.我国幼儿教育财政体制的沿革与创新(上).学前教育研究, 2006(1) 4. 蔡迎旗,冯晓霞.我国幼儿教育财政体制的沿革与创新(下).学前教育研究, 2006(2) 5.王海英.复杂性思维视野下的儿童观.学前教育研究,2004(3)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