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 > (2011)走向儿童生活世界的幼儿教育----读《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感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2011)走向儿童生活世界的幼儿教育----读《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感

2011-06-21

摘要:

  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反思并成长。四环游戏小组的志愿者团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行动、不断成长的团队。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相互之间的探讨与学习,尤其是已有经验的再认识。本期呈现了几位新老志愿者对于游戏小组七年来经验积淀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思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于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和行动有更鲜活的认识。

  作为一个对非正规教育知之甚少又身处于其中的学习者,我是幸运的!可以第一时间在实践中阅读、在阅读中实践这部沉甸甸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宝典!对我而言,阅读《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就是对非正规学前教育这一独特的、重要的学前教育形式的一个不断认识、接纳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被感动的过程感动于此书的编著者,也就是在四环游戏小组践行非正规学前教育理念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志愿者老师们,他们前赴后继、无怨无悔地辛勤付出及对流动学前儿童执着的关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老师和同学,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扎根田野,用他们的坚韧和智慧凝结成了这样一部内容丰厚的书籍,为我们呈现了一种走向儿童生活世界的非正规幼儿教育的理念,并探索出了一条学前教育多元化的成功之路,发人深省、与人启示。

  启示一:非正规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流动人口子女,特别是农民工学龄前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日渐凸显,成为困扰学前教育公平发展的一大社会问题。创立于2004年的四环游戏小组,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社会背景,基于四环市场内农民工子女被拒绝在正规教育体系之外,但又对学前教育有着强烈的渴望和需求的现实状况下,由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发起的,"组织社区人士和家长,整合各方面力量和教育资源,为四环社区内0--6岁农民工子女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非正规教育组织。"它的出现与库姆斯在最初提出非正规教育这一概念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库姆斯在终身教育的观念下针对当时的"学校教育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型劳动力方面难以让社会满意",同时,"相当一部分儿童和成人未被正规教育体系所接纳,没有学习机会"的社会现实提出了非正规教育理念。他认为"相当一部分正规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促进非正规教育的迅速扩展而得以解决。"四环游戏小组正是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洪流中,尚存在"相当一部分"未能进入数量有限的正规学前教育机构而没有学习机会的农民工子女的现实背景下诞生的。

  经过了七年的对非正规学前教育的行动探索和研究,使大家坚定地认识到"非正规学前教育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四环游戏小组作为非正规学前教育的一种模式,相对于正规学前教育具有:1、形式多样,服务性强,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2、地域性特征明显,能够因地制宜,适应当地的环境及实际需要,具有地方特色,易为当地接受。3、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强,可以针对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服务对象,为满足受教育对象的迫切需求而设计课程。4、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入学条件灵活,教育教学活动便于组织,教育教学方法灵活便利。5、开放度较大。能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在充分利用现有社区条件和资源的同时,挖掘、组织、整合潜在的社区资源,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教育资源。6、费用低廉,少花钱多办事,低投入高效益。7、参与性广泛等明显的优势特征(4),可以作为其他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借鉴。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学前教育发展严重不平衡,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边远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历史、经济条件的制约,相当一部分学龄前儿童难以享受正规的、良好的学前教育。"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适龄幼儿入园率只有40%多,尚有近60%适龄幼儿没有机会进入正规幼儿教育机构学习。"要改善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现状,仅靠发展正规幼儿教育机构是不现实的。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当前,解决学前教育的上述不平衡问题,不能一味强调单一的解决问题的形式,不能将其孤立于当地社区的发展现实,应从社会生态的视角来看待失衡问题,要有"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勇气,就有可能找到多样性的、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学前教育从一开始,其服务的性质、承担的功能、管理、运作及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诸方面,都不能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包括儿童所处的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即儿童的生活世界。无论是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女,还是散居在广大农村和边远民族地区的学前儿童,他们都相对生活在处境不利的生存环境之中,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价值取向,他们对教育的需求与城市儿童相比是有差别的。城市儿童在拥有一定教育资源的前提下,部分家长可能会追求更高更优的教育,如:进名园、入名校,即便是天价园也在所不惜。而生活在处境不利条件下的儿童渴望的可能仅仅是有人照料生活、有干净的水喝、有一支绘画的彩笔、有一本好看的图画书读......

  杜威说过: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不同群体因其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就会产生与其生活现实相关的教育需求,教育的形式也应切合他们的生活世界,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这是正规教育难以克服和实现的。因为"非正规教育办学完全从实际需要出发,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教育与社会、理论与实际是紧密结合的"。(6)可见,正规教育并不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唯一方式,关照儿童生活世界的非正规学前教育作为正规学前教育的补充和完善,也有其存在的价值,是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

  启示二:适宜的幼儿教育,就是好的幼儿教育

  什么是好的幼儿教育?在一般看来,好的幼儿教育应有完善的硬件设施、精致的装修、有一定的知名度,然后有高学历的师资、高质量的教学,甚至高价格的收费。这种认识上的偏见导致了城市幼儿教育的"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其实,好的幼儿教育,并不在于外在的奢华与所谓的"高质量"。四环游戏小组七年来的实践证明,适宜的幼儿教育就是好的幼儿教育。"适宜的幼儿教育,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幼儿教育"。(7)

  好的幼儿教育首先应看到教育是否满足了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否促进了他身体、心理、行为、情感、社会性诸方面在原有状态下的积极变化?四环游戏小组是专门为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这一弱势群体服务的,四环的孩子身处嘈杂的农贸市场,有着与城市儿童截然不同的发展特点:他们习惯于在市场随意奔跑、攀爬,使大肌肉发展良好,父母的无暇顾及,使他们有了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性,同时,他们有的人不讲卫生,好用武力解决问题,缺乏礼貌,与人交往能力较低。四环游戏小组不追求外表的华丽、设施的讲究,而是针对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和需要,设定适宜他们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有计划、分层次、螺旋式上升的方式,把培养的重点放在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上,如:抓常规训练,逐渐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作息;珍爱生命,培养安全意识和行为;文明礼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根据家长来自农村的特点,融入了乡土民俗的教养内容,用他们身上存在的天然的、美好的资源教养孩子。(8)这种因需而生,以游戏为主的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深度的参与,也获得了社区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四环的经验对其他处境不利的儿童实施适宜的非正规学前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教育者只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真诚地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敏锐地观察、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找出有待提高的关键能力,设定源自他们真实生活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也就给予了他们好的、有效的幼儿教育。

  启示三:能者为师,家长从幕后走到台前

  四环游戏小组的"家长老师"是非正规学前教育的一大特色,尽管农民工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为生计奔波没有育儿的时间与精力,"但这并不代表农民工家长完全不能给子女教育以帮助,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学习兴趣等核心要素,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加以关注,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9)实践证明,"不仅仅专业人员可以做老师,非专业人员也担负同样的任务,成为教育的主体"(10)

  父母是儿童生活世界中接触最密切的人,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他人,由于血缘的关系,父母之于孩子的影响是旁人难以替代的。正规教育中的很多家长,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把教育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向幼儿园、推向老师,即使有家园合作,也只是习惯于客观地呼应和辅助,很少有实质性的、深度的、可持续的在课程建设、教育活动组织、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能量,教育的主体仍是老师。"在游戏小组,家长被视为更有价值的潜在资源,他们的作用深达非正规教育的各个方面",(11)他们有实际的育儿经验,有的人对教育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的人心灵手巧,是制作玩具的高手,堪称原生态的艺术家:几片柳树叶眨眼功夫在他们手中就变成了一只灵巧的小鸟;几缕粗糙的玉米皮,竟能被他们编织成一个个精巧的小盘、小碗等等,四环孩子们所用的大部分玩具都是经他们的双手制作出来的;家长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保持的民俗习惯、玩过的民间游戏、听过的传统故事、唱过的儿歌都是他们担任教师角色的优势所在。

  四环游戏小组通过家长排班的参与式培训,帮助和引导家长逐步建立起了自己做老师的信心和能力,很多家长已由幕后走到台前,担任了四环的管理者、教师等角色,成为幼儿教育的主体,获得了孩子、家长的喜爱和认可。总之,"四环强调家长的参与,试图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教育公益服务,唤起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的角色意识,通过参与达到家长互助并最终实现家长自治"(12),四环已然成为家长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舞台。

  启示四:走向儿童生活世界的课程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的教材。"他反对把儿童关在"幼稚监狱"里过呆板的生活,倡导幼儿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充分接触,这种走向儿童生活世界的课程,可以说是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四环游戏小组探索的非正规学前教育课程,正是秉承了这一理念,"从流动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特定的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的选择、组织综合性活动,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在以大带小的混龄教育中,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促进其富有个性的发展。"(13)创设出具有针对性、开放性、灵活性、乡土性(14)的四环课程特点。

  七年来,探索者们始终清醒地意识到四环是服务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女的育儿组织,那么它的课程也就必定与其特有的社区环境、社区生活密切相关。这里没有固定的教材。本着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长远目标,从学期初制定课程的框架到每周及每一天的课程设置,都密切围绕孩子的生活环境、发展需要来发现课程的生成点,精心探讨、筛选,在四环化的蒙式活动、主题活动、户外活动及大型亲子活动、读书会中具体实施。如:结合四季的变迁而展开的春游、秋游活动,使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用自己的皮肤、眼睛、耳朵、鼻子感受自然的变化,体验不同的心情;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周边社区环境如农贸市场、图书馆、后海等资源进行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孩子认识世界从身边开始。

  启示五:走向儿童生活世界的行动研究

  正如首届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发展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董奇副校长所评价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这本厚厚的著作不是从图书馆查资料得来的,也不是学习外国得来的,而是历经六年的脚踏实地的教育实践得来的,它凝聚的首先不是学者的智慧,更是学者的一种爱心,一种对这些特舒需要关注的家庭的一种爱心。可见,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与可贵之处就在于"四环游戏小组所进行的研究是对农民工子女接受非正规学前教育的民间道路探索,是从现实问题出发,对实践进行的研究"。(15)

  行动研究要求研究者沉入现场,置身于真实、自然的情境中,与这个场景中的人们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四环的探索者们,本着对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的真诚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现实场景,"承担着学生、研究者、教育者、示范者、培训者、学习者等诸多角色,需要根据不同活动场景,随时调整自己的角色"(16)他们既能通过每天的下摊位、唠家常等方式,以真诚的情感走进流动儿童与家长的内心世界,真实地记录他们的心理历程与行为表现,又能以研究者的敏感与理性来发现、反思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出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不断充实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这种不为名利、耐得住寂寞的研究态度,正是目前我们多数人所缺乏的、或者只是意识到但又在现实中做不到的,四环探索者们以走向儿童生活世界的行动研究,默默地为我们树立了做学术的榜样!

  七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从游戏小组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各方面适应良好;一批又一批的家长在这里得到了成长,"能者为师"已成为现实,每天在四环都有爸爸老师、妈妈老师组织孩子们开展主题活动、做游戏、带操;同时,非正规学前教育的探索者们更是一批批成长起来,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的公共知识分子。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像一粒种子,洒向广阔的幼教天地,以它深厚的内涵,惠及祖国天南地北的处境不利儿童。

注释:

⑴张燕:《非正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四环游戏小组的探索》,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2 171页
(2)同上:7页
(3)同上:203页
(4)同上:202页
(5)同上:203页
(6)同上:18页
(7)同上:218页
(8)同上:219页
(9)同上:56页
(10)同上:57页
(11)同上:57页
(12)同上:86页
(13)同上:258页
(14)同上:254页
(15)同上:225页
(16)同上:244页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