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 > (2010)流动儿童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_02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2010)流动儿童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_02

2010-07-10

(2)"培育幸福生活能力的根基"

  我们接触的这一批流动儿童将来是要留在城市继续生活的,成为城市人。农民工家长希望通过自己的辛苦工作,给子女创造一个好的物质条件,使子女不像自己一样辛苦的生活,能够出人头地,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什么是幸福生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流动儿童的幸福生活不仅是现时的物质上满足,更应该是一种能够创造未来幸福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就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习惯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父母给孩子留下的物质财富,用一天少一天,而只有良好习惯的力量是终身受益的。若是父母从小宠着孩子,剥夺孩子劳动的机会,或者是信奉霸拳主义,这将影响孩子以后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成人真正该做的是从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成为一个有能力控制自己生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一价值具有普遍性,不仅是流动儿童习惯养成教育的价值,它是养成教育的基本价值,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能力的人,习惯培育出幸福生活的能力。

(3)"造就健全的合格的公民"

  教育是要培养健全的人,而不是造就人才。健全的合格公民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其中行为习惯是其标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习惯养成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当社会的规则秩序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和行为,不仅体现着个人的修养和人际关系,奠定做人的基础,也反映了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流动儿童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其目的也是要把流动儿童培养成健全合格的公民。在很多的研究中都是把流动看做是存在问题儿童,这是不正确的,所谓的问题是由于他生活背景所致,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中会带上这个背景的烙印。流动儿童其实具有这个群体的优秀品质,积极、乐观、独立、勤奋等,这些是健全人格中的一部分。而我过城市儿童中反倒是存在片面的人才,孩子从小被宠着,没有做过一点家务,没有经历过一点挫折等,这样温室的孩子将来怎么承受生活中的挫折,怎么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从小的习惯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一个人一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的整合和内化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流动儿童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在发挥流动儿童的天性的基础上,巩固幼儿原有的良好习惯,使其成为人格的组成部分;另外一方面是根据流动儿童的特点培养幼儿社会化的行为习惯,是其全面发展,造就健全的合格公民。

四、对幼儿教育的再理解

  通过流动儿童养成教育的实施,我们认识到了习惯养成对儿童的价值,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幼儿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1)更早还是更远----幼儿教育的价值追求

  现在家长都努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开始训练。其实起跑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并不重要。起跑快的运动员并不一定能最早到达终点的,而起跑慢一拍的运动员也有可能第一个到达终点,教育也一样。在市场经济和功利主义的侵袭下,家长们只考虑更快更早的让幼儿接受教育,而不是考虑让孩子走得稳、走得远。在父母的心目中,幼儿从小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和艺术特长,能够使幼儿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处于优势地位。过早的展现早期智力成果的硕果,极有可能留给幼儿的是枯燥和没有好奇心的童年。须不知,这样的期待给幼儿带来多大的压力,同时也形成了幼儿的不良习惯,比如生活自理能力弱、创造力缺乏、不会与人交往、自我中心等。这对孩子的以后上学、工作、生活都是有害的。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尊重教育,近10年一直也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但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思想仍然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成人根据他们的社会经验,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在激烈的社会中胜出,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孩子上好学校,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把孩子的生活打理得妥妥帖帖,孩子的生活世界只有学习这一件事了。这是父母的期待,而不是幼儿的自我需要。父母将社会压力前移,将残酷的社会竞争压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以各种借口将知识强加给儿童,强化了孩子在学习中的压力。我国的教育缺乏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开始设计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人才。鲁迅提出,"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的儿童教育主张。成人不应该将自己重担传递给幼儿,而是应该培育幼儿幸福生活的能力,学会如何做人。

  四环游戏小组的非正规学前教育是以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根据流动儿童的生活状况和行为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综合运用各种材料(故事、儿歌、音乐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流动儿童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习得各种习惯,这里没有学业的压力、没有教师的唠叨、没有父母不切实际的期待,孩子们在游戏小组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虽然我们没有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硕果,但是我们相信幼儿的快乐健康成长是远比知识重要,幼儿在自然的步调中成长,在游戏中建立内在的稳定性、发展的想象力和生命的乐趣。在幼儿阶段养成的习惯会伴随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过程,他们有着千军万马的力量,指引幼儿生活的方向。

(2)自由与规则之间----幼儿教育之道

  习惯养成教育看似是给孩子的行为树立各种规则,变成了束缚孩子的一种外在要求,没有尊重孩子,没有给予孩子自由。但其实,我们需要看到,真正的自由是在一定界限范围内的自由,不是无法无天,胡作非为的自由,是尊重与爱的自由,是出于对孩子的深入理解,给予孩子的自由,这种自由才能滋养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如果缺少了成人温柔保护和制约,孩子的成长会失去方向 。幼儿的成长需要成人的帮助,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需要成人给他们树立规定,引导他们把规则内化,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将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如果孩子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不用思考怎样适应生活,能在下意识的反应中正确、有序的选择生活,此时规则已经不是强制的外在压力,而是保障自由的前提。

  给孩子树立规则,是为了构建孩子的生活,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做事情,让孩子学习为自己行为负责。无规则,不成方圆。如果幼儿的生活中缺乏一定的规则,幼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印象,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周围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他的要求和需要。这样的个体"自由",导致的是大家的困惑,影响他人的行为,干涉到了别人的自由。给孩子树立界限,不是要控制孩子做什么事情,而是让孩子有选择的去做想做的事情,体验选择的后果,然后根据行为规则承担后果,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成为生活的主人。习惯一旦养成,将给孩子行为更多的自由。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使学生成为"一个自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

  成人在给孩子立规则的时候,一定要先树立自己行为的规则,规则的多次训练成为习惯,孩子在观察你的行为中,观察你是如何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他们的,不管你的行为是否好与坏,他们会照单全收的模仿你。一旦给孩子树立了规则,期待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规则就不能随意的改变或者不服从,必须坚守规则。孩子即使持续要求时,成人也需要比孩子坚持多一次,如果有了第一次破坏规则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形成幼儿的良好习惯了。这一点是家长深有同感,规则的破坏,带来的是混乱和无序,影响大家的自由。给孩子树规则,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是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成为了一个自我管理的人。

(3)养成教育----幼儿教育本质回归

  不管我们今后成为什么人,不管今后你多么有出息,我们总是生活在普通平凡的世界中,就得遵守社会的规则,与周围的人、事、物和谐共处。教育不是要培养不平凡的人,而是要以平凡的姿态让人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人,能够快乐的生存,平凡的生活,珍视我们的生命。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物质的和精神的),以实现人的价值的生命活动。"而现在的教育丢失了教育的本质,消失了教育对象----儿童。学校成为了教育加工厂,儿童成为了加工的产品,被隐匿在灌输与训练中。这是一种与成人世界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把人物化,只注重数字化指标,如分数、排名等。真正的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教育,着眼于"人",包括人的生存、生活、生命,这是教育的本质。习惯养成教育关注的是儿童本身,目的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使幼儿与生活的的协调。游戏小组摒弃了功利主义、幼儿教育市场化、小学化等教育弊端,实施习惯养成教育,一切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真正以"儿童为中心",引导幼儿快乐的生存,幸福的生活。养成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还儿童以"儿童世界"。

参考文献:

[1]张燕. 四环游戏小组的故事----面向流动儿童的非正规学前教育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M].新世界出版社,2003
[4]孙云晓主编.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出版社,2003
[5]刘铁芳著.守望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吴蓓著.请让我慢慢长大----亲历华德福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7]【美】J. Amos Hatch.如何做质的研究[M].朱光明等译,陈向明审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8]【美】Henry cloud、John townsend.为孩子立界限[M].吴苏心美译.民族出版,2004
[9]邓一平、赵建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的研究[J].教育沙龙,2007.5
[10]段成荣.论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兼谈北京市流动人口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卷第3期
[11]韩嘉玲.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R].青年研究,2001(8)
[12]韩嘉玲.关于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1)
[13]庞丽娟,胡娟,洪秀敏.论学前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03(1)
[14]乔潮.推行养成教育势在必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
[15]李伟梁: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东西,2003
[16]张晓庆:幼儿自主活动及其指导研究----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在四环游戏小组的运用 [D].北京师范大学,2007
[17]杨希:《弟子规》在四环----流动学前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9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