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 > (2007)我眼中的"家长"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2007)我眼中的"家长"

2007-07-10

摘要:

在城乡差距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的今天,或许城市人与近在咫尺的农民工之间相互认识并深入地了解对方是缩小城乡差距的第一步。本期作者通过亲身的社会实践走近了农民工,获得了了解他们的机会,同时也通过访谈和调查,初步了解了北京市民对农民工的看法。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04级本科生 陈舒洁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背井离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对城市生活的顾虑,告别了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来到陌生的城市里勤劳地打拼着,这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农民工"。我们在每个城市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首都北京也不例外。

  在北京这个诺大城市,无论是在建筑工地上、餐馆里、菜市场上还是在大街上、地铁里......几乎每个地方都能看到农民工的身影。他们似乎充满了城市的每个角落,离每个城里人都那样的近。但,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的孩子又是怎样成长?这一连串的问题,城里人并不清楚,甚至也不愿意去了解。在一些人眼里,农民工只是一群匆忙的"城市过客",逐利而来,无利而返,不可能融入城市的生活中去,更不可能成为城市的一员。从前的我,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看待农民工的。在我的印象里,农民工是城市的"边缘人":他们总是不停地忙碌着,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城里人很感激他们,却始终无法接受他们;而农民工自己,既难以融入或者不愿意融入城市的生活,又不愿回到农村,始终游离在农村和城市中间。而农民工的孩子,则是更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了。他们随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地方,不仅要像父母一样忍受思乡的痛苦、生活的艰难和城里人的歧视,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此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或者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进入大学之后,我曾经跟随着学校的社团参加过几次支教,为一些农民工子弟教书。在与这些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他们虽然有诸多令我这个城里人难以习惯的地方,比如卫生习惯很差、说话很冲等,但他们的心是朴实善良的,同时又是矛盾的。有一次,我让孩子们写写自己对北京的印象,许多孩子都提到:喜欢北京,更喜欢家乡。因为北京的一切十分新鲜有趣,而家乡则充满了温暖的气息。孩子们在作文中都表现出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北京的好奇,也表达出对未来生活的困惑。这,大概不仅是孩子们的心声,也是农民工自己的心声吧!

  之前,我对农民工的生活并不太了解,借着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我获得了一次走近农民工的机会。前几天,我自己去了四环农贸市场了解那里的农民工的生活状态。那天天气很热,四环市场更是因为通风不畅而显得闷热异常,并且充满了各种食品混合起来的异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许多的农民工摊主一边扇着扇子,一边扯着嗓门招呼顾客。其中,一些摊主身边还带着自己的孩子。也有一些比较大的孩子在不断地跑来跑去,自己玩耍。为了找到四环游戏小组的所在地,我向其中的一个摊主问路。那个摊主的女儿大概才两岁多,正摇摇晃晃地努力将自己的脚放进大人的鞋子里。我一走近那个摊位,小女孩就一把抓住我的腿以保持平衡,摊主则微笑着看着我们俩。就如同许多人说的,农民工的孩子不怕生,十分单纯热情。小女孩紧抓着我的手和摊主的笑容让我感觉到他们对我的信任。一下子,我感觉到我们的距离拉近了。当我问四环游戏小组的位置时,摊主一下子笑了起来,热情地为我指出了地方,并说:这里很多人都知道那个小组,她的孩子还太小,等大一点也可以送到那里去。从她的话中,我可以感觉到她对游戏小组十分感兴趣,也很信任我们这些大学生。

  在四环游戏小组,我再次感受到了这种信任。在简陋的空间里,孩子们和志愿者利用简单的玩具,快乐地玩耍着。一瞬间,我发现幸福快乐与物质条件的好坏并无太大的关联。对于这些农民工的孩子来说,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注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只是一天时间的接触,我对农民工的看法却改观了许多。那么,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对农民工又有怎样的想法呢?在一个清爽的早晨,我和小组成员何亚柳在四环市场旁边的胡同随机采访了十二位北京市民,希望了解到他们眼中的农民工。在采访中,大家纷纷打开话匣子,说出了自己对农民工的印象。有的人告诉我们,自己打工的农民工经常流连在色情场所,认为他们是传播疾病的源头;也有人说农民工随地大小便,污染了城市的环境;还有人提到农民工特别吃苦,干了一天活,吃几个馒头就满足了......可以说,十二个人对农民工就有十二种印象,这些印象大多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多少受到电视媒体的影响。其中,一位年轻人提到了照顾他奶奶多年的保姆。保姆虽然在北京已经呆了几年,也很少回家,但是她每天都往家里打电话,也时常流露出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保姆非常老实而且吃苦耐劳,她照顾患病在床的奶奶就如同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正因为如此,一家人对保姆十分信任,保姆也从未辜负过他们的信任。在这个家庭里,农民工和城里人融洽和谐地相处,就如同一家人。从年轻人以及其他市民的言谈中,我们可以发现,与农民工有过经常接触的人,对农民工的印象一般都不错。这是因为他们能够了解农民工真实的生活与处境,了解他们背井离乡的痛苦,也亲身感受到他们的努力与纯朴。有两三个采访对象还说,看到农民工们干活很累的样子,自己就感到很心疼。还有人甚至说:城里人比农民工坏多了,农民工都很善良热心。虽然大家都承认农民工的一些生活习惯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大部分人觉得,这并不能抹煞农民工对城市的巨大贡献,只要好好地向他们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农民工就能够被城里人所接受,也能够融入城市当中。有些遗憾的是,比起对农民工的关注,农民工的孩子似乎更不受到重视。在采访中,许多人都表示不太了解农民工孩子的生存状态,也仅有一个人听说过四环游戏小组。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农民工的孩子也是孩子,应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快乐健康地成长。看来,市民们对农民工和农民工孩子都多多少少抱着理解的心情,但他们是否都能像自己所说的那样对待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呢?这似乎还值得我们再思考。整个采访过程中,我思考了许多,思考着是否有一天,农民工真正成为城市的一员,成为城里人的朋友;思考着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会有怎样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社会实践结束了,但农民工的笑脸,孩子们活泼的身影和市民们的话语依然留在我的脑海里。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不仅走近了农民工,获得了了解他们的机会;也通过访谈和调查,初步了解了北京市民对农民工的看法。经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我觉得,农民工也是人,他们并不陌生、并不疏远,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推动着这个城市快速地发展着。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和亲人而奋力拼搏,渴望的并不多。只要城里人能够试图去了解他们,与他们真正地接触过,给予他们应有的信任,他们就会感到十分满足。也只有通过沟通和相处,农民工和城里人才能相互了解,齐心协力,共同为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

 

 

 

 

自下而上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的管理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贾蔚云

  四环游戏小组是一种面向低收入人群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其组织成员全部来自各个阶层的志愿者,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主体的多元化,较强的流动性决定了它不能采取正规托幼机构的管理模式。与体制内的托幼机构相比较,四环游戏小组的管理方式有以下特点:

(一)去"权威化"
  四环游戏小组作为一种"草根"志愿组织,一直坚持以较低的成本运作,志愿者是其主要的人力资源。这个组织不提倡"权威意识",志愿者之间都是相互平等、合作、朋友般的关系。在与家长的接触中,这一原则尤为重要,家长在游戏小组活动初期,与学生志愿者并不熟悉,往往把我们当成是"权威","一切老师说了算",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评价很低。正是学生志愿者一次次发动家长,走近家长的生活,家长们才渐渐跟学生志愿者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不断参与四环游戏小组的活动,树立了自己的育儿信心。大学生们不能把自己当作精英,把老百姓看作是愚民。通过在四环的行动研究,我们发现农民工身上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民间其实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

(二)以组织的目标凝聚人心
  由于志愿者教师都是不收薪人员,大家之间没有物质利益上的斤斤计较,人与人之间也不存在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志愿者教师的管理面临着这种较为松散的人际关系的挑战。为此志愿者组织必须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组织者与管理者也必须思考人力资源如何与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相结合,进而达到组织的发展目标。同时,志愿者是在认同组织的宗旨、价值观的基础上而加入其中的,志愿者不支薪,在经济上并不依赖于该组织,他们最需要的是挑战和满足;他们需要了解整个组织的使命,并且将其作为人生信念。

  家长和大学生分别有自己的专职工作和学业,正是四环游戏小组的目标把我们凝聚在了一起。尤其是家长生意很忙,生活很辛苦,但是每到他们值班,家长们还是如约而至。现在家长对游戏小组的目标和任务已经认识的很清楚,"这里是家长互助的平台",只有大家之间相互帮助,轮流照看所有的孩子才能把孩子的教育、把游戏小组持续下去。学生志愿者也是如此,或许开始的时候大家是带着研究的任务、带着个人的不情愿走进志愿小组的,但是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渐渐认识到了志愿活动的意义,并且"解决和改善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使命成为每个志愿者的行动准则。所以,志愿者教师管理的前提是大家认同组织的任务,并且与组织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三)规章制度在志愿者组织中的作用
  游戏小组的成员多元化,并且以兼职为主,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如何使组织持续运转,把人员流动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制定一些基本的规范制度来规范志愿者的行为,以达到协调统一的目的。这些制度与自上而下的组织中的制度不同。自下而上的组织中的制度不仅是给志愿者提供基本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能够给志愿者的参与提供一种宽松的和谐氛围。

  四环游戏小组制度的制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研究进程的推进适时制定的。制度的内容体现了组织在行动中的价值观、责任感、态度、技能和行为的理念和文化。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组织管理制度,四环游戏小组就不可能正常运行,也就谈不上实现游戏小组的发展目标。非正规学前教育中制度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了志愿者的行为,保证活动质量。为克服志愿者行为的随意性,我们制定了志愿者的行为守则,沟通衔接制度,使大学生和家长等志愿者成员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在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在志愿活动中有"法"可依。在游戏小组活动之初,家长们经常会光着脊梁、拖着拖鞋就来到游戏小组,实行了家长的规范制度后,家长们渐渐自觉地对照自己的行为,并适时地做出调整。

  2.激发了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四环游戏小组口号、标志和目标的确立为志愿者的行动提供了一种愿景,激发志愿者乐于参与到行动中去。另外,通过制定并执行志愿者的激励制度、学习制度、对家长的现场培训制度等,既增强了大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在组织中更好服务于幼儿和家长,又激发了志愿者的成就感。

  3.增强志愿者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建设优良的组织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四环制定了家长负责人制度、对外宣传小册页、家长宣传页、下摊位与家长交流等工作制度,志愿者能够充分与家长交流和沟通,为二者之间的了解奠定基础。家长以及一些社区成员对四环的活动最初是不理解、不支持、不参与的,通过制定和执行以上的工作制度,我们跟家长的关系越走越近,沟通的信息也愈加丰富和深入。

  4.促进新老衔接,保证组织的持续运转。志愿者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为保证在四环的活动质量不受到影响,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新老人员之间的衔接制度,以维持四环游戏小组的正常运转。每周的例会是新老志愿者之间培训的良好时机,对新志愿者进行"传、帮、带",使她们能够在组织中尽快成长,很快进入四环的工作状态。

  总而言之,在非正规学前教育中,随着制度的逐渐完善,志愿者对制度的遵守体现了成员的行为由外在约束逐渐转化为内在认同,游戏小组中制度的制定体现出了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组织文化,具有先进性、前瞻性和服务性等特点。

(四)注重团队意识、强化共同体建设
  由于四环游戏小组的志愿者教师都是兼职人员,也没有物质报酬,不存在老板与雇员的上下级关系,所以比较容易陷入"一盘散沙"的局面。另外,志愿者由于毕业或者升学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教育又是一门强调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活动,为了弥补组织本身的不足,必须借团体合作的方式完成工作,快速整合全体人员的知识,群策群力,发挥协力合作的功能,提升团队合作的效能。

  事业留人和情感留人是培养团队精神的关键环节。事业留人就是要换位思考。在策划活动时,不仅从组织需要出发,还要很好地兼顾个人需要,把志愿者的个人需要有机地融入服务组织的过程中使其得到最大的满足,实现组织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彼此对接,达到"双赢"的结果。针对学生志愿者,四环游戏小组通过组织大型的社会活动、头脑风暴、目标激励、志愿者自我教育会、以老带新等方式满足不同志愿者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志愿者团队意识的培养。

  情感留人,就是要沟通与鼓励。沟通,需要管理者定期和持续地与志愿者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化解行动过程中常见的倦怠感等情绪,促进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四环游戏小组的成员定期召开自我教育生活会,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四环的常规制度,并且也为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对自我行动进行反思的空间。这样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与金钱,就达到了促进、提高团队精神的目的。这些活动易操作且运作成本低,其他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也可以借鉴实施。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