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 > (2006)四环小组教案分析与课程结构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2006)四环小组教案分析与课程结构

2006-07-10

摘要:

本次的两篇文章,第一篇是《我们都是爱洗手的好宝宝》教案评析,为了养成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志愿者们设计并评点了教案,争取让活动办得更好。第二篇是对四环游戏小组举行大型活动的总结报告,这些经验将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得到发挥和拓展。

 

《我们都是爱洗手的好宝宝》教案评析

教案撰写与实施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吕 萍
教案评析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 羽
活动缘起: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志愿者老师发现很多孩子的手平时都比较脏,孩子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爱卫生、勤洗手的重要性;
2.知道洗手的正确方法;
3.练习、培养爱洗手、爱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不爱洗手的当当》的故事贴绒;四块肥皂;四个水盆(四环游戏小组由于条件有限,只有一个与整个市场共用的水龙头);干净毛巾。
活动过程: 1.老师以贴绒表演的形式讲故事《不爱洗手的当当》。

  当当是一个不爱洗手的小孩,妈妈经常教他要洗手,说要不然细菌魔鬼就会找到他,然后就会生病。但是当当根本不听妈妈的话,他以为妈妈在骗他呢。

  他每天去外面玩沙子、开汽车玩具,饿了以后不洗手就开始吃饭。上完厕所以后也不洗手就直接去买包子吃,接着玩玩具。哎呀,因为他不爱洗手,所以他的小手总是黑黑的。玩具上、泥土里、沙子中的细菌变成了魔鬼,他们在当当玩的时候悄悄地藏在了他的手指上。这些细菌魔鬼都长的很小很小,他们有的住在了当当的指甲里,有的趴在当当的皮肤上。这些细菌魔鬼一直等啊等,等到当当吃饭的时候,它们就跟着食物一起进了当当的肚子里。

  一天又一天,当当肚子里住着的细菌魔鬼越来越多,它们在当当的肚子里跳啊、唱啊,饿了就把当当吃进去的东西吃掉,长得又胖又圆,它们的力量也越来越大!有一天,当当要睡觉的时候,突然觉得肚子好疼好疼,哎呀,疼得都直不起身子了,开始在地上打滚了!妈妈发现以后把当当送到了医院里,医生给他打针,杀死了当当肚子里的细菌魔鬼。医生告诉当当,要是他不经常洗手,忒碑石饭前便后不洗手的话,细菌魔鬼还会再回来的,到那个时候当当的整个肚子就都变成细菌魔鬼的王国了。当当想了想,哎呀,原来不爱洗手这样可怕,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爱洗手的好孩子!医生很高兴,但是他又告诉当当,不仅要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而且在洗手的时候要洗干净,这样细菌魔鬼才不会住进当当的肚子里。当当一听,有点发愁,原来他自己不知道怎样洗手才能洗干净!这可怎么办呢?
2. 教师针对故事情节向孩子提问。
3. 老师引导孩子对"爱卫生,要洗手"进行讨论,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引导孩子讨论什么情况下应该洗手。(吃饭前、上厕所后、玩耍后、从外面回到家里或者教室里,等等)引导孩子讨论自己平时是怎么样洗手的。
4. 老师讲解正确洗手的方法,示范洗手的过程,引导大孩子帮助小孩子。
卷袖子,如短袖则不用卷----把手放在水盆里(打开水龙头)----抹肥皂:拿出肥皂放在一边,先把手沾水,再把肥皂涂在手心、手背、手指缝里----搓洗:手背搓搓,手指搓搓,双手搓搓,搓出白泡泡,然后把手放在水盆里清洗(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关水龙头)----擦手:拿毛巾擦手心、手背和手指缝。
5. 教师组织孩子开始洗手,让孩子比一比谁的小手洗的最干净。
6. 大小分组:大幼儿剪纸,制作花手绢
注意事项: 1. 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注意要生动形象,尽量将当当和幼儿的生活距离拉近或等同。
2. 要注意幼儿在洗手过程中会造成地面有流水,注意活动结束后迅速清理地面场地,一面幼儿在后面的户外活动中发生滑倒现象。
3. 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在家里进行配合,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
4. 教师在每日幼儿来游戏小组时都要检查孩子的小手卫生,比一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活动延伸: 可以进一步组织洗手绢等培养卫生习惯的活动。

教案评析:


一、值得借鉴之处

1.教师设计的故事很有针对性,故事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因为四环游戏小组的孩子家长中很多都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孩子们常常脏着小手就来游戏小组了。据老师们观察,他们也没有在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针对孩子们不爱洗手的问题,老师设计了这个主题活动,并提前准备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画,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手中形象的图画有效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对画中的"细菌魔鬼"感到震惊,虽然是一副疑惑的表情,但我们能看得出孩子们对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兴趣,一些年龄小的孩子不停的凑上前去,想看看故事中那个不爱洗手的主人公当当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通过故事的讲述,孩子们能够了解小朋友之所以要经常洗手的原因,若是不洗手又会有怎样的后果,不只是因为小手看起来不干净,更重要的是手上的细菌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给孩子具体的示范,并为孩子们提供了操作的机会
  四环的很多孩子大概真的像故事中的当当一样,并不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老师通过亲自示范的方式让孩子们练习洗手的步骤----卷袖子----把手放在水盆理(打开水龙头)----手沾水----抹肥皂:把肥皂涂在手心、手背、手指缝里----搓洗:手背搓搓,手指搓搓,双手搓搓,搓出白泡泡,然后把手放在水盆里清洗(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关水龙头)----擦手:拿毛巾擦手心、手背和手指缝。孩子们都很专心的跟着老师练习动作,之后老师安排了分组洗手的环节,几个老师也各负责一个环节,分工合作配合得很好。孩子们都很喜欢操作性强的活动,所以都高高兴兴地跑出去洗手了,好几个孩子甚至重复洗了好几遍----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开始喜欢洗手这项"游戏"了。我想,孩子们对洗手的兴趣大概是促使他们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吧!

3.在活动中加入了大带小的因素,并提示家长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
  在洗手的操作环节中,老师请孩子们分组洗手的时候说:"大家要注意洗手前把袖子挽起来,小弟弟小妹妹如果不会挽袖子,哥哥姐姐要帮一下忙。"虽然大多数孩子此时还没有这个意识,但我看到大一点的孩子开始注意到身边的弟弟妹妹了,尽管这些大孩子还没有出现助人行为,但我们相信在各种活动环节中这样一次一次的重复和鼓励,孩子们一定能够逐渐建立起大带小、大帮小的意识。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大孩子能够主动地带小弟弟小妹妹去上厕所了,而这种助人行为会逐渐泛化到其他环节中的。

  另外,老师在当天的宣传页中也给家长写了温馨小提示,不但提示他们要注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经常洗手的必要性,还提供了琅琅上口的《洗手歌》、《小手绢》等儿歌,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因为我们四环孩子的家长很多就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他们的言传身教也影响到了孩子,所以要想帮孩子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家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用这种婉转的方式提示家长,既能够让他们意识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也能促使他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强化的契机
  这次主题活动的核心就是要帮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必要性,并促使他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最好能够抓住一些契机来强化主题活动的核心,如在洗手之前引导孩子们看看自己的小手是什么样的,说说手上那些黑黑的东西是什么,也可以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的手是什么样的等等,在洗手活动之后,再让孩子们重新观察一下自己的小手,引导孩子们看看小手有什么变化。虽然这些环节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但正是这些微妙的提醒能够引导孩子们重复注意到主题活动的核心问题,并起到强化的作用。

2.常规活动的延伸
  这是一节与常规活动有关的活动课,无论是从老师的准备还是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都能够看出这次活动的成功之处。然而建立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就像这次"爱洗手"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主要解决了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必要性和正确的洗手方法这两个问题,而洗手的习惯如何养成?这个相对来说更长远、更重要的目标如何才能实现呢?我认为这就需要所有的志愿者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醒,并在孩子们有洗手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看起来,这似乎有点困难,但仍需要每一位志愿者老师都留心,毕竟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才是更重要的。

三、改进的空间

1.主题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对活动的印象

  在主题活动中,老师以讲故事并配合图画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洗手的必要性,之后又创造条件让孩子们亲自尝试洗手的过程,我认为这些形式都非常适合孩子,效果也非常好。如果在介绍洗手的方法这一环节中,就把写给家长的儿歌加入进来,孩子们可以一边说着琅琅上口的儿歌,一边练习洗手。儿歌是孩子们喜欢的,他们记住儿歌后,老师们就可以通过之后每天活动的过渡环节----复习儿歌,起到提醒孩子们常洗手的作用。这样的话,家长实际上只要帮助孩子"复习"儿歌就可以了,这要比完全让家长教孩子念儿歌要容易一些,效果应该也会更好一些。

2.延伸活动的意义
  在洗手活动之后,老师把孩子分成大小两组,小孩子在户外游戏,大孩子在室内剪纸,制作花手绢。虽然用剪纸的方式制作花手绢在形式上与主题有一定的关系,但总觉得没有起到强化主题核心的作用。事实上,主题的延伸活动应该是为主题服务的,而与洗手相关的内容除了手绢之外,还有洗手时不浪费水、神奇的香皂、(洗过手的)脏水里有什么等等。这些内容有些可能作为当日的主题延伸活动复杂了些,我们也可以安排在日后,作为同一个主题下的分支活动,也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从大型活动看四环游戏小组的课程结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莹

  四环游戏小组作为非正规学前教育的机构,开放性强,注重挖掘社区资源,结合四环市场家长与幼儿群体的生活实际开展课程。四环游戏小组根据四环市场中家庭的作息规律,建立了适宜于这一群体幼儿的作息时间安排,同时根据这一群体幼儿所表现出的行为特点及游戏小组自身的特点,形成蒙氏活动、户外活动、主题活动、读书活动、大型活动五种类型活动。大型活动是四环游戏小组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充分利用当地社区资源定期举行的活动。我们每年都举办规模较大的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新年游艺活动、周年庆祝活动、亲子运动会、春秋游等大型活动,本文从大型活动入手,谈谈四环游戏小组的课程结构。

  一、从课程的实施主体来看,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都能够成为课程实施主体,四环游戏小组的课程具有广泛的参与性。
  在大型活动中,四环游戏小组注重动员家长力量的参与,发挥家长的作用。比如让家长为组织活动出谋划策,家长和老师一起商量设计哪些亲子游戏。大型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看到生活中的教育和他们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家长的育儿信心。每次大型活动对家长来说都是一次参与式培训的机会,帮助家长认识到要重视自身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作用。例如,在大型活动中,虽然老师强调了要把垃圾放在已提供好的垃圾袋里,但是还会有一些孩子把垃圾乱扔。有的家长没有提醒孩子的错误行为,而有些家长却用行动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孩子的行为就是家长行为的一面镜子,家长的爱卫生、勤快、有环保意识必然会影响着孩子的观念和行为。教育是在生活中无时无刻进行的,小小的一个捡垃圾行为折射出家长教育观念的不同。良好的行为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家长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家长做了好榜样,孩子们也学会了怎样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从小树立公德意识。

  二、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说,幼儿生活中一切有价值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我们四环游戏小组课程的来源。我们的大型活动就是活生生的课程内容来源,包括了认知、礼貌、意志、安全、社会性等方面。
  四环市场的孩子虽然生活在北京,但他们的家长长期忙于生计,很难带他们外出。他们的生活范围非常窄,甚至对市场外的北京的了解都很少;四环游戏小组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活动空间,但是所处的环境仍然是相对狭窄的。我们秉承的是从实际出发探索低费用、高效益的教育途径,必须广泛利用社区资源。

  我们组织春游、秋游等活动,带孩子去广阔的户外空间,如后海、玉渊潭公园,参观北京师范大学等活动,扩展了孩子的眼界。户外活动更能吸引孩子,一方面,大型活动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给孩子带来了快乐的体验,为志愿者和家长的交流提供了轻松的场所和机会;另一方面,对自然事物了解得比我们志愿者老师多的家长们也能在大型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不同季节的出游让幼儿通过感受天气的变化,观察植物的变化和人们穿衣的变化,具体生动地感知季节,我们四季的课程就这样在游玩活动中实施了。比如我们组织家长和孩子参观北京师范大学,家长们在北师大参观的过程中,认真地让孩子观察校园中的风景,和孩子一起感受百年学府那种浓浓的书卷气,同时鼓励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配合我们近期开展的"冬季"主题活动,引导孩子观察冬天的树和人们穿着的变化,培养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和孩子分享成长的快乐。

  大型活动除了地方较远的玉渊潭公园、北京师范大学等地方,其他地方都是家长和孩子们步行去的。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坚强,也鼓励大孩子拉着小孩子走,孩子的意志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的好习惯。一路上,我们的队伍会吸引不少社区居民观看,我们教孩子热情地问好,邀请社区里的孩子一起参与我们的游戏,让四环的孩子们学会热情、礼貌、大方地待人接物。

  三、从课程实施的效果来看,孩子们获得了教育和快乐,家长们获得了成长和放松,有戏小组获得了团结和发展。
  大型亲子活动既可以改善亲子关系,又可以对外宣传游戏小组独特的魅力,还可以增强家长们的信心,增强集体感,可谓一举多得。

  随着大型活动经验的丰富和积累,我们陆续开展了新年游艺会,毕业生欢送会等新的活动方式,我们将在以后的实践中探讨更多的活动方式,及时总结和整理我们已有的经验,进一步探索适合流动学前儿童的非正规教育课程。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