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新闻点评 > 中国"学前班"发展报告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中国"学前班"发展报告

2012-07-10

摘要:

近几年,许多省、市陆续出台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的政策通知。这一政策是否合理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为我们介绍了"学前班"的创立、历史、发展现状,分析了取消学前班政策出台的原因和弊端,提出学前班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要形式之一,中国要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幼儿教育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张燕、向导

一、学前班的定义与由来

  学前班教育是指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所)教育的5至6岁幼儿在入小学前所接受的,为其入小学学习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会适应性以及对客观是的初步认识等方面打好基础而接受的一年的入学教育。【1】

  学前班最早出现在缺乏幼儿教育的农村。有数据显示:20世纪70-80年代,全国一年级小学生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比例在20%-30%左右,说明小学一年留级率很高;1985年和1986年小学毕业生复读和辍学率高达32%和29%。全国贫困省、区小学复读率、辍学率居高不下,带来的后果是基础教育沉重的重复教育经费负担和一部分农村儿童将成为新的文盲和半文盲。由于当时小学一年级课程难度过大,尤其对没有享受过幼儿教育、没有读写算基础的农村孩子来说更是有很大的坡度,"发展幼儿教育,提高幼儿入学起点,会大幅度减少小学辍学率和复读率"被广泛认可【2】。学前班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很多贫困地区的小学都附设了学前班,以便减轻一年级课程的难度,减少学生的留级率、辍学率。

二、学前班遭遇"被取消"

  30年来,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文件承认学前班对学前教育及小学教育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几年,许多省、市陆续出台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的政策通知。迄今为止,已有天津、重庆、成都、北京、郑州等数地学前班被教育行政部门强力取消。

  如:2006年4月4日,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关于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的通知》,规定自2006年6月起,北京市各区县小学将取消所开设的学前班,同时禁止小学出租房屋给社会培训机构开办学前班;"取消行动"将分步进行,"到 2010 年, 北京将逐步取消全市近900 个小学学前班。"

  据了解,各地取消学前班的理由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城市幼儿园已经满足社会需要,学前班已然完成了历史使命;其二,学前班"小学化"的顽疾会贻害儿童。

三、对"取消学前班"政策的质疑

  学前班的历史使命真的已经完成了么,学前班是否已无存在的必要?以下就此作一些分析推敲。

1、城市幼儿园是否真的已经满足社会需要?

  必须看到,城市对幼儿教育的需要不等于城市户籍儿童的需要。伴随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有研究表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流动呈现出家庭化现象,流动的学龄前儿童大幅增加成为城市面临的新问题。但是目前城市管理(包括幼儿教育管理)依然停留在对户籍人口管理的思路,城市幼儿园面对这一新情况也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2006年北京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学前班在各个区都有一定比例,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学龄前子女限于经济承受力以及其它原因与正规幼儿园无缘,他们或是在街道或摊位前乱跑,或是进入了学前班和非正规教育组织。在郊县和外来人口较多的地方,外来儿童上学前班和非正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相对较多,门头沟和房山外来儿童上学前班的分别高达47.06%、40%;朝阳区外来儿童进入非正规教育机构的比例高达30%【3】。

  这表明学前班有其发展的空间和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

2、关于学前班"小学化"的批评

  "小学化"的批评似是而非。学前班的教育活动形式应兼有学前、小学两个阶段的特点,或是由有较多学前特点(即以生活体系组织活动形式)向较多小学特点(即系统课堂教学)转变【4】。学前班从出现至今30年,长期的实践基层中已经积累和创造出有效的经验,理应予以推广,发挥管理上的正面引导作用。即使果真有"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小学化"倾向,也需要分析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简单化地取消了事表明教育行政主动放弃管理职能,是不负责任的消极做法,不足取。

3、对取消"学前班"政策的进一步分析

  进一步分析,取消学前班事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体制上的原因。长期以来教育部门内部一直各自为政,相关部门处室之间存在权责利益之争,而不是协调配合,作为一个整体而发挥作用。对某市教育行政相关人士的访谈了解到,对学前班管理,理论上学前班应该由学前处和基教处合作,共同管理。学前班的主办权是小学,由基础教育处负责,即在行政上学前班由基教处管理;同时,其招生对象是学前孩子,在业务方面由学前处来管理。但事实上双方之间沟通很少,由于学前处和基教处是平行机构,又缺乏上级部门进行协调,合作起来确实有较大难度。这就导致了学前班管理上的漏洞;此外,限于教委机构人员配备紧缺而管理任务在增加,也带来了幼教管理中的困难【5】。由此看来,是教育行政部门自身因缺乏沟通而产生管理的疏漏致使"小学化"等问题的存在。因为自己管理上的疏漏就强行取消有存在意义和合法地位的小学附设学前班,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四、学前班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要形式之一

  纵观世界各国幼儿教育,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向。多渠道、多样化地发展幼儿教育也是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方针。实践表明,学前班早已成为幼教事业多样化发展的一种形式,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容置疑,并非权宜之计。不顾客观现实贸然予以取消,不仅违背多元化的幼教发展方针,更有可能使社会低收入人群包括大量流动儿童失去学前教育的机会,损害他们的受教育权利,损害教育公平。

  如今,我国幼儿教育要能够有比较大的发展,迫切需要对"什么是幼儿教育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如何确立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幼儿教育的管理和政策确立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把握?如何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和增强对幼儿教育管理的综合协调功能......"等深层次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进而形成正确而适宜的策略。

  

注:

1. 谢应宽,当前学前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重庆师专学报.
2.潘仲茗、沈芝莲,农村幼儿教育体系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张燕,北京市幼教机构构成及其办学理念调查报告[R],北京市教育规划办委托研究项目,2006年7月
4.张燕,学前班管理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吴婷,北京市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政策的合理性考查[D],北京师范大学07级本科生毕业论文,2007年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