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新闻点评 > 这么做,尊重儿童了吗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这么做,尊重儿童了吗

2012-07-10

摘要:

本文作者在某幼儿园进行调研时,发现该园内比起对幼儿的教学活动更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改善,为了避免儿童出现安全隐患,限制幼儿在游戏中积极的探索。作者认为,幼儿园的工作必须回归到"以儿童为中心"这一根本教育理念中来,各项实践都应该以此为根本导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徐莎

  最近去了石景山区某幼儿园调研,看到该园所的一些情况:因为刚开学,园所各处环境需要重新布置、教具材料需要检查更新。教师们忙于准备各项材料、布置环境,而将幼儿搁置一边。为省麻烦,一些老师放动画片让幼儿观看,这样就可以匀出时间布置教室墙壁。此外,不论是教师还是园所领导,在思考和布置环境的时候也没有考虑是否适宜儿童,仅仅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考虑环境是否美观、整洁。

  幼儿园各项工作要以儿童为中心,这是应有之义。可是在现实中却发现,幼儿园中不少做法偏离甚至违背了这一原则。

一、忙于环境创设,忽视教学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环境对婴幼儿成长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良好的环境是无声的老师,它会使孩子产生安全感、秩序感、舒适感、美感,陶冶出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必要的,教师注重定期更换材料、布置主题墙壁,这些也无可厚非。但是现实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在忙于布置环境的同时,无暇顾及教育教学活动。一些老师抱怨:“布置环境累的不行,加班到很晚,哪有时间备课啊,”但这是顾此失彼、本末倒置的做法;也有老师表示无奈:“这也是没办法,领导要求我们这样做,我们只能听从。各个班级还要评比,直接跟奖金挂钩,我们能马虎凑合吗?”一些园所的经办者很舍得在硬件上大量投资,以一流的设备吸引家长,而不注重教师教育理念的改进和精神氛围的创设。这种硬件超前、软件落后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方面是精神环境创设的缺失,另一方面,单从环境创设来看,也是有所偏离的。教师不仅一手包办、没有发挥儿童的作用,而且以成人化的视角,迎合成人社会的标准。在这一幼儿园中,布置环境中的一项原则是“整洁、美观”,而要符合这一原则,孩子们的涂鸦作品、活动照片是不被考虑的,因为在这些幼教工作者眼中是“乱七八糟、不美观的”,所有教师们费尽千心,筋疲力尽自己找材料,自己动手绘制。在制作过程中,也不是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特点出发,而是成人怎么方便怎么来。所以其实很可悲,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花费了这么多心血,可到最后孩子却不是最终的受益者。

  作为教师,其实真正重要的不是教具、教室的环境,而是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真正的以儿童为出发点。比如,许多装饰和布置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和创造,这种让幼儿参与其中的活动,从个人角度将可以减轻负担完成任务,从儿童角度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在活动也可体会成就感。

二、为了避免出事,剥夺了儿童尽情玩耍的机会

  在户外活动时,看到教师这样一些行为:一个孩子在玩篮球,突然他不想用手拍了,而是想用头顶一下,他刚做出这一动作时,马上就被旁边的老师制止了,说这么做太危险。球是用手拍的,不能顶到头上。篮球是用手拍的,可是孩子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个老师连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够没有。这边一个孩子荡秋千荡的有点高了,一个老师赶紧过去扶。

  幼儿园所有的设备和组织儿童一切活动都要从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出发,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放第一位的,但并不是说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就可以剥夺儿童尽情玩耍、自由探索的机会。儿童生来具有辨别能力和自卫能力,可是现在父母和教师都小心翼翼呵护,将儿童这些有生俱来的能力都给剥夺了,连他自己都没有办法衡量自己的能力,最终培养的儿童像温室的花朵不敢经历任何风雨。

  幼儿园不让孩子玩“危险”的游戏,看似是保护孩子安全的做法,其实是一种逃避责任、怕负责任的表现。为了能向社会主要是家长有个交代,为了不出意外,为了免于惩罚,与其“提心吊胆”不如“切掉祸患”。但是一个负责任的幼儿园不仅是对孩子“安全”的看护,而是要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那种以迎合家长心理设置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活动形式和课程内容,避免纠纷而禁锢幼儿天性,规避风险而删减孩子发展中应有的活动形式就是逃避和推卸幼儿园在幼儿发展和教育中应该担负的责任。

三、是迫于无奈还是信念丢失?

  儿童是中心,儿童是主体,儿童是园所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可是事实中的做法却背道而驰。或为了提高的园所名声、或为了迎合市场和家长需求、或为了教师自身利益……总之就是不把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应有权利当回事,这些说明在幼教实践工作中,很多领导和教师是缺少甚至丢失了这一教育信念的。儿童是独立完整的个体,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主动的,他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具有无限的潜力。

  “以儿童为中心”,既不是单纯地放任儿童,更不是极端的权威驾驭儿童之上。所以对幼教工作者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是孩子不出事故,环境装扮漂亮,还是鼓励幼儿探索,发挥儿童主体作用?这一问题涉及教育信念的问题,只有形成一定的教育信念才能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抱有坚信不疑的态度,才能在教育实践中不会受社会不良导向的影响而坚定不移的践行。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