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新闻点评 > 对中国西部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思考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对中国西部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思考

2012-07-10

摘要:

本文是"四环游戏小组"一行四人参与的一项西部农村学期教师培训活动的实践报告。靖远县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引发了参与者们对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莉

  2009年8月,四环游戏小组一行四人参与了由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组织的西部农村学期教师培训活动。一周来,通过与靖远县31名幼儿教师的访谈与讨论,以及进入幼儿园现场观察,我们看到了靖远县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引发了我们对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办好园: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靖远县,一个县只有一个公办幼儿园,其他幼儿园都是民办的,政府对学前教育没有财政支出。民办幼儿园一般都附属于小学,在教学、组织管理上受到小学的管制。小学要求幼儿园提前把一年级的知识教给孩子,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我们的孩子一年级的东西都会",但是,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都学了,那小学一年级做什么?孩子用什么方式来习得这些知识?他们学得快乐吗?很多老师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没有自主权,他们也想给孩子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可是他们只能跟着小学的作息时间走,只能按照小学的要求来实施学前教育。不用质疑,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中国又会出现很多读书匠,甚至出现第二个"范进中举"。

二、以城市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活动

  翻阅了参加培训幼儿园老师一个学期的教案,我没有看到生活化的、乡土性的、民俗的影子。教案中的内容离孩子的生活很遥远。在集体访谈中,所有的幼儿园都是在使用已经编订好的教材,按照教师用书的说明来教孩子。在这样的实践中,教师完成沦为教书的工具。农村幼儿教育中接触一些城市化的内容,本身无可厚非,但在借鉴城市教育的经验基础上,更应该立足于本地区,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开展具有特色的学前教育,而不是跟着城市走。在靖远的这一周中,我们看到了母亲河黄河、看到钟鼓楼、听到了美妙的民歌、听到了英勇的红军故事、尝到了可口的野菜、尝到了有特色的菜肴......,这么好的资源怎么就没有纳入到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呢?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民俗风情,特有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这些是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以它们为主题开展活动,会更加吸引孩子的兴趣。"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好的学前教育。

三、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

  参加此次培训活动的教师从年龄分布上来看,成锥形分布,年龄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处于两端的比较少;从学历上来看,大部分是初中文化,极少数参加过专门的学前教育培训机构的学习(包括师范学院);将近80%的教师没有资格证,甚至没有听说过幼儿教师资格证。教师的工资水平很低,平均水平为每月600元左右,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教师的月工资只有200元左右。大部分教师以前是教小学的,后来转入幼儿园,有的教师是生育后为了照顾自己的孩子自己办园,她们有过与孩子相处的经验,在育儿方面有自身的优势,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但是幼儿教师应该是全职教师,对孩子不仅是教育,更多的还有保育和行为习惯培养等。农村幼儿教师不仅需要自己的一颗爱心,也需要获得幼儿保健的基本知识,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能力。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水平是急需提高的。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

四、难以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

  在访谈中我们问到不少老师: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有哪些方式?很多老师都告诉我们:一个学期一次家长会。有的幼儿园甚至没有开展任何家长工作。在了解原因的时候,老师们给出了"标准化"的答案:家长根本就不管孩子,也没有管孩子的意识,只要求孩子能认几个字、能算数就可以了。托幼机构的两大任务,一是保教孩子,二是服务家长。和家长相比,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方面应该是"专家",需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引导家长。而在农村学前教育中,幼儿园成了"看孩子"的场所,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老师。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开展学前教育事业,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幼儿园可以打开门迎接家长,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激发家长的育儿意识和育儿自信,让家长承担起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责任。

  总之,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是我们目前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西部之行,我们看到了正在发展中的农村学前教育,虽然在发展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是幼儿教师有激情,他们有着办好学前教育的渴望。相信在以农村教师为主体的基础上,注入外部的支持,西部的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是能发展起来的,并且能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学前教育之路。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