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新闻点评 > 谁的兴趣班?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谁的兴趣班?

2012-07-10

摘要:

幼儿园开设兴趣班的问题引人注目已久。民办园有,公办园也存在,但普遍现象并不等于正常现象。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尖锐的问题:幼儿园必须要开设兴趣班吗?开设兴趣班是谁的需要?是为幼儿发展的需要?还是为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是否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权利?"小学化"究竟是谁挑起的?请看作者的深入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尖措吉

案例回放:

  ●给孩子报兴趣班,我遭遇了“被自愿” (重庆晚报,2010年09月14日)

  居民刘琴(化名)接到6岁儿子的学前班老师的电话,问孩子上不上兴趣班,每周六两个小时,就在老师家中。老师还特别强调,兴趣班是自愿参加,不自愿就不要勉强。她心中不悦,但口里又不好说:“口头上说是自愿,但电话都打到家里来了,能不参加吗?要真不参加,老师不是很没面子吗?老师不高兴,给孩子穿小鞋怎么办?”据了解,其他大多数家长都接到了老师的电话,由于怕得罪老师,只好报名。

  ●“现在不学,将来跟不上” (解放日报,2010年10月11日)

  记者拨打了数十所民办幼儿园的电话咨询后发现,几乎所有的民办幼儿园都开设了兴趣班,其中,70%的幼儿园在托班就开设兴趣班,课程涉及画画、英语、看图说话等;闸北区某民办幼儿园老师说得很“干脆”:“现在不学,将来就跟不上,自己看着办。”采访发现,尽管部分家长不赞成将孩子过早送入兴趣班,但大多数家长认为参加兴趣班很有必要,“不上兴趣班的后遗症是一年级时孩子吃苦头,没有学过拼音汉字阅读、数学珠心算,学习总跟不上。”

  ●幼儿园正常教学时间上兴趣班(重庆晚报,2010年09月14日)

  王梅(化名)给读中班的女儿报了绘画和舞蹈两科兴趣班。然而,她每天接孩子回家时,发现孩子仍是五点钟离校。询问得知,原来老师在正常教学活动时间给兴趣班上课。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幼儿园都这样。“我们有专门的老师,对没有上兴趣班的孩子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江北区一幼儿老师透露,的确有少数幼儿园是在正常上课时间给孩子上兴趣班,没上兴趣班的孩子一般是交给保育员带着,只要不出事就行了。

  ●孩子不参加被晾一旁(解放日报,2010年10月11日)

  沪上不少民办幼儿园在托班就开设了兴趣班,尽管名义上是自愿参加,但有些兴趣班被安排在教学时段开展,孩子若不参加就只能被“晾”在一旁。一位家长说:“我认为孩子太小,原本不想参加。可老师却又告知,兴趣班要安排在上午上课,如果不参加的话,其他小朋友都在上课,自己的孩子只能在旁边自由活动了。哪家父母忍心看到自己孩子被‘晾’在一旁?明摆了就是必须参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办幼儿园老师解释:大部分兴趣班都是安排在下午放学后,但考虑到部分兴趣班课程要聘请校外专业老师,为了配合专业老师的时间,部分课程只能调整到正常教学时段内开展。

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开设兴趣班似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但上述几则消息重新引发我们对这一现象的反思:

  首先,幼儿园必须要开设兴趣班吗?开设兴趣班是谁的需要?是为幼儿发展的需要?还是为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从报道中看到,幼儿园开设兴趣班是个普遍现象,民办园有,公办园也存在,但普遍现象并不等于正常现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应是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的纲领性文件,每个幼儿园在开办之初,都是以其为指导和办园宗旨,进而将其转化为响亮的口号张贴于幼儿园最醒目的位置:“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等等。按理说,一个幼儿园如果真能认真贯彻执行《纲要》精神,履行自己的办园宗旨,那么,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应该是健康的、快乐的,获得了足够的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经验的了,何必又画蛇添足来个兴趣班?

  当然,开设兴趣班总是要有理由的,是为幼儿?还是为幼儿园?为老师?

  既然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就是为满足幼儿发展而进行的,那就应提高日常教育活动的质量来服务于幼儿、促进其发展,如果幼儿园能将正常教育活动保质保量完成,孩子的兴趣不也自然而然培养起来了吗?从兴趣班开设的科目来看,有舞蹈、绘画、语言、剪纸、唱歌、英语、看图说话等,这都未超出《纲要》所涉及的五大领域的内容,完全是在日常教育范围之内就可解决的。而不是通过另外收费的兴趣班!看来,要么这个幼儿园就是个不合格的!日常教育活动无法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依靠兴趣班做补充?要么,兴趣班就是这个幼儿园的一个生财之道!完全是为幼儿园自身利益考虑。

  其次,是否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权利?

  兴趣班利用正常教学时间活动,让未参加的孩子在一旁坐冷板凳、无所事事,按老师的话说:把他们“交给保育员带着,只要不出事就行了”。表面看,只是侵犯了这部分孩子的受教育权利,毕竟他们是交了学费来幼儿园的,有权利享受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的,但他们在应该享受教育的正常上课时间,被老师冷落一旁,显然是不合理的,只是孩子们无法提出抗议罢了。而上了兴趣班的孩子,难道其教育权就未受到影响吗?实质上,他们既交了学费,又交了兴趣班的费用(双份费用),而也只能享受兴趣班的教育,日常应有的权利无形中已不存在,看来他们在这个时段的学费是白交了。其权利同样受到了侵犯,谁来维护幼儿的这一权利?

  第三,“小学化”究竟是谁挑起的?

  上海幼儿园70%从托班就有兴趣班,说到底这也是一种“小学化”的翻版再现,说明升学的压力波及到了托班!报道中那位老师不就说:“现在不学,将来就跟不上,自己看着办!”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似乎已深入人心,从上述报道中不难看出,幼儿园在这个问题上是否对家长构成误导?因此,本来就有育儿观误区的家长们大部分也“被自愿”让孩子参加兴趣班了,导致他们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在省去双休日外面报班麻烦的同时,能较早学拼音、汉字、数学珠心算……是个好事,更强化了兴趣班的合理性。因此,在抱怨家长使幼儿园“小学化”的时候,我们也应思考是谁误导了家长,幼儿园、幼儿教师对家长的影响有多大?如何正确发挥幼儿园、幼儿教师对家长的引导作用?从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