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新闻点评 > 我们的农村幼儿教育怎么了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我们的农村幼儿教育怎么了

2012-07-10

摘要:

眼下农村幼儿教育陷入了一个怪圈,在"一切向城里看"的大局势下,农村幼儿教师一方面心存美好愿望,一方面却困惑于盲目效仿城市的价值。农村幼儿教育究竟应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现实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向导


镜头一:

  第一次让孩子玩泥,许多孩子看到老师拿来泥都躲到一边,有的孩子还说:“真脏,老师还玩泥……”“我妈说了好孩子不玩泥,会把衣服弄脏的……”

镜头二:

  一次活动“夸夸我的爷爷奶奶”,娇娇仰着头说:“我那个爷爷胡子一大把,一天到晚弯着腰,就知道赶着毛驴车去地里干活,衣服脏兮兮的,有什么好夸的。哪像我姥爷,住高楼,坐小汽车,打开包,一大摞钱。”

镜头三:

  离园时,潇潇妈妈拉着潇潇的手,边走边数落:“让你学习你不好好学,长大跟你爹一样,土里刨食。”

镜头四:

  种植园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观察自己种的各种植物,教师指着一片小油菜问:“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孩子回答:“是草。”

——摘自北京密云县某乡村中心幼儿园一位教师的工作日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转非人口的增多,农民可用土地越来越少,许多农村地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弃”村“投”城,来到城市谋求生计;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接孩子进城读书,留在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而这些“不得已”留下来的孩子也一心向往着城市生活,不但不认识农作物、不以家乡为自豪,甚至以生在农村为耻……城乡二元对立的矛盾、城乡教育的失衡、以及因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种种问题越来越清晰地凸显出来。

  面对孩子趋于畸形的意识形态,我们不禁要追问一句: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的发生?我们的农村幼儿教育到底怎么了?

●盲目效仿的根源是不自信

  不少农村幼儿教师在农村园一扎就是十几年,工作中,她们内心怀着美好的愿望:让家乡的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得到优质的教育。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她们每次外出学习,都会从城里幼儿园搬回一些方法:学城里幼儿园教英语、学城里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学城里幼儿园使劲儿配备教学硬件、学城里幼儿园搞课题研究申请立项……只因为一句“不能让我们农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总是处于“追着城市跑”的状态,有时感觉很充实,因为总有的学,有得做;有时感觉很累,因为总在学别人,做别人的事;有时很自卑,感叹为什么自己没有分在城里的幼儿园?什么时候能让别人向我学习?然而,很难改变的是:她们坚持认为城市幼儿园的就是好的,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只是跟风、只是盲目效仿。而根源只有一个:不自信。

●不自信的根源是太过强势的社会价值导向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本来就是舶来品。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推崇着家庭教育、私塾教育,这些,都是小型化的教育模式。近代教育制度的改革、新学制的建立,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因走到极端而让学校教育逐渐替代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学校教育太过强势,家长反而变得不自信,宁愿退居教育孩子的二线,把与生俱来的教育孩子的权利拱手让给学校和教师。

  而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逐渐走入了一个“追大求豪”的怪圈:卖包子要开连锁的;卖梳子要卖连锁的;办幼儿园要办成连锁的;办学校要办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全包一条龙服务的……不知何时开始,整个社会越来越追求大型和豪华。而这些只能在城市里才有机会实现,因为城市之外缺乏资金也没有市场。

  追大求豪的价值取向让人们把目光都投向了城市中心,走到了“硬件第一、规模至上”的极端;“优先发展城市”的方针也让国家把更多优势的教育资源投入到城市中来。与此相应的,农村被忽略了、牺牲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城市的就是好的、城市的一切都是对的,城市的幼儿教育自然而然要成为农村应该追随的旗帜,却忘记了“小的才是美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教育资源分配失衡让农村幼儿教育处于不利地位

  大量优势的教育资源扎堆在城市,但“城里娃山里娃都有向上的心”,更多的农村父母宁愿自己多吃一点苦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2009年底,华商报的两名记者走访了陕西省近20个县40所乡村学校和专家学者,发布了一系列《乡村教育调查报告》,分别命名为:《走向“空壳”的乡村学校》、《倾斜的城乡教育天平》、《老教师的挖人行动》、《空壳学校的典型性样本》、《城市屋檐下的农村借读生》、《五岁离家上寄宿小学》、《被“废弃”的希望小学》和《学校对村庄意味着什么》。其中,有这样一组数据:2001年,陕西省靖边全县有7万多中小学生,其中城区2万,5万在农村;而现在全县6.8万名学生,城区占4万多,农村只有2万,而这2万中——东坑镇一个镇就有7000多,最多时一度达到1.1万人,另一个学生数较多的是宁条梁镇,2763人。算一算,真正留在乡村的学生还有几个呢?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父母对城乡资源分配失衡的不满意,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

  刘铁芳指出:乡村教育的出发点是乡土价值的激活与重建,而乡村教育问题的中心,则是乡村少年的健全发展与乡村社会健全生活方式的引导与培育 。在“一切向城里看”的大局势下,农村幼儿教师一方面心存美好愿望,一方面却困惑于盲目效仿城市的价值,就显得格外具有现实意义。农村幼儿教育究竟应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现实问题。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