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期的孩子每个人都应该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存在"
近年来,经常会听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提到"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正在增多"的议论。究其背景,源于2005年开始实施的"发展障碍者支援法"将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LD(学习障碍)、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等明确界定为"发展障碍",令这一概念变得广为人知。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于以前那种只是觉得"有点奇怪"的情况现在也很容易被认为是发展障碍这一问题。
事实上,"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究竟是否在增加,连专家也都各持己见。现在,比较占优势的看法是"人口总数变化不大,但由于出生率下降,孩子的总人数减少了,所以患儿出现率提高了",当然这也不是得到广泛认可的定论。
发展障碍者支援法强调了尽早发现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尽早发现,才能及时根据症状提供相应的支援,营造让孩子放心的环境,有益于发挥每个孩子的长处。
一般来说,发展障碍的症状即一些特殊的言行举止自儿童3岁开始渐渐出现,所以保育工作者所处的工作岗位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每个保育工作者都应该掌握有关发展障碍的正确的知识、并细心观察孩子们的行动。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幼儿时期的孩子症状发展速度和过程因人而异,可能大相径庭。比如说, "安静不下来、爱乱走乱动"和"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不让别人插话"等ADHD的典型症状也是小孩子中常见的现象。所以连专家都很难判断孩子是否患上了ADHD。如果仅仅因为孩子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就粗暴地为其贴上"需要特别关注"的标签,这样的做法是十分危险的。
作为保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处于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幼儿时期的孩子原本每个人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存在"。希望各位能够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即在承认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符合每一个孩子需要的支援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为包括发展障碍患儿在内的所有孩子提供更好的保育服务。
注意保持四种态度,贴近孩子们的心灵
由于与发展障碍有关的问题非常复杂,所以不能仅靠保育工作者单独采取行动,全园上下要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努力。首先希望大家能够共享向发展障碍患儿提供支援时所必须保持的四种态度。当然,除了患有发展障碍的孩子,在和其他孩子相处时这些态度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是要倾听孩子的诉说。听孩子讲话时不能只是随随便便地应付一下,要让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你在认真听他们讲话,这样孩子心中才会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与此同时,接纳、包容孩子的态度也很重要,要真诚地满足每个孩子希望得到接纳、包容的愿望。
举一个例子吧。有个3岁的孩子不遵守"到了幼儿园后把书包放到指定地点"的规则,整天背着书包不肯撒手。老师时不时地亲切地劝导他,"这么做不觉得碍手碍脚吗?",但却没有强行命令他遵守规则,而是接受了孩子的行为。结果,在快到4岁的某一天,孩子突然自觉地将书包放到了规定的地方,从此以后再未出现过问题。可以说,虽然比周围的孩子花的时间长,但是老师的耐心让这个孩子最终认同了规则并改变了自己的行动。
"倾注最大的关注,该放手时放手"的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患有发展障碍的孩子来说,周围人希望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想法确实能使他们更容易地接受指示、命令或批评,但是通常会导致糟糕的结果。这会令这些孩子失去自信,随着成长的过程会出现不去上学或暴力行为等次生障碍。孩子不听话时想批评、说教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可以先把问题放一放,待能够敞开心扉坦诚交流时再说也不迟。
最后要解释一下"贴近儿童心灵 "的态度。比如说,当孩子向大人们提问时,大人往往想要教给孩子正确的答案。这时,希望大人们不要急着说出答案,而是先问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孩子们肯定会给出大人们根本想不到的答案。倾听孩子的语言、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就是"走近孩子心灵"的态度。这样的态度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孩子。
特别是由于很多患有发展障碍的孩子智力上并没有问题,所以他们不同于其他孩子的心理世界往往容易被忽略。患有ADHD或LD的孩子中很多人明明知道应该干什么却做不到,因此常常焦躁不安。就像如果让一直用右手的人,戴上工作手套用左手写字,那他一定会因为写不顺手而焦急烦躁。只要能够关注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就能提供符合每个人需求的支援。
向家长展示"共同思考的态度"
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园方也要有一贯坚持的方针。
患有发展障碍的孩子的家长通常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已经注意到他们"有些奇怪",并喜欢和老师商量。在那样的情况下,意识到孩子存在发展障碍的保育工作者经常会说"没关系的"、"就这样再观察观察"。尽管这样的说法本意是为了安慰家长,却常常带来不太理想的结果。因为有些家长会觉得"老师没有认真对待自己"从而产生不信任老师的情绪,有些则认为"既然老师说没关系那就是没关系了",因而错过及时发现支援方法的机会。保育工作者如能讲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表示"愿意一起思考支援方法",那么家长就不会感到孤立无助,双方也完全可能互相配合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另外,患儿家长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承受着"必须做一个好家长"的巨大压力。尽管养育方法并不是发展障碍的诱因,但还是有很多家长深深自责,觉得可能原因在于自己管教不当。因此,除了提供适当帮助应对孩子的发展障碍以外,也应该采取和其他孩子家长接触时同样的态度,并告诉患儿家长"没必要太紧张,和大家一样做个普通的家长就行了"。这样的态度无疑能给那些家长带来极大的鼓励。
我还要再重复一遍,希望所有的保育工作者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努力探索符合孩子们需要的支援活动,从而为发展障碍患儿提供更有效的支援。也只有依靠以走近每个孩子的心灵、发挥各自的个性为目标的幼儿教育才能实现这样的支援,这一点,以实现各学科教学目标为目的的小学教育是做不到的。
(本文来源于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2010年季刊《放眼今后的幼儿教育》第三期『これからの幼児教育を考える』秋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