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东亚的保育和教育观察 > 【中日韩问卷调查】第3期-②:关于"玩具共享"的自由感想(下篇)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中日韩问卷调查】第3期-②:关于"玩具共享"的自由感想(下篇)

2015-12-18

摘要:

这是一个读者与学者进行互动的栏目。这次是第三期的第二回,来看一下关于"玩具共享"方面有哪些不同。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和日本的大学生的问卷回答内容。
山本 登志哉(日本:心理学)
姜英敏(中国:教育学)

(文章上半部分)

六、中国和日本的大学生对李女士的评价出现较大差异

  从自由陈述中可以看出,日本学生的回答可以分成"肯定王女士、否定李女士","肯定李女士,否定王女士","肯定或否定双方"三大类。当然,中日双方意见分歧最大的恐怕就是对李女士的评价。所以我们在这儿主要聚焦大家意见分歧比较大的部分进行讨论。

(1)关于玩具的所有权

  在承认"玩具所有权在于王女士"这点上,双方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只有一位中方参与者回答"东西应该分享"而没有明确论及王女士的所有权以外,其他人都明确肯定了王女士的所有权。即使是反对王女士的人在玩具所有权问题上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但是,日本参与者在自由陈述部分批评李女士的做法,认为不理解李女士的想法时,说"李女士试图把所有权暧昧化",言辞中凸现出对李女士 的警惕。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批评李女士的日本参加者认为李女士之所以这样批评王女士,是因为李女士不理解玩具的所有权在王女士的事实,或者李女士不肯承认玩具是属于王女士的。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中方参与者对李女士的态度,即使是那些反对李女士的做法的中国人,也试图从多角度理解李女士的想法。比如"因为确实有那样的人(C16)"、"李女士没有恶意(C22)"等。他们都坚定地认为李女士绝不是要混淆问题的基本事实----即所有权的归属。他们想:"谁也没说玩具不是王女士的,干嘛那么紧张啊?"

(2)关于形式玩具所有权

  中日双方参与者在问题最本质的部分出现了大的分歧。那就是:"应怎样行使所有权?"从日本参与者的角度看:"明确区分你的东西、我的东西,才是承认所有权划分的行为,而且行使所有权的时候时刻保持这样的区分,才是所有权得到保障了的证据,也是人与人圆满和谐相处的前提。"不仅如此,8成以上的日方参与者支持了王女士 的做法,表示这样的人在周边"很多"、"有一些"。另外,日方参与者认为"借来的东西当然得还,无论在哪个集团,想必都是一样的(J28)"。大家对李女士企图模糊所有警戒线的行为感到愤怒,感觉李女士的行为"不可理解、傲慢、脸皮厚、愚钝"。

  但是赞同或表示理解李女士的中方参与者看来,"行使所有权的过程中时刻明确标出其界线"反而酿生出紧张情绪,让人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样维持彼此的关系。不仅如此,中方参与者与日方正好相反,有约半数的人认为周边像王女士那样在玩具上写出名字的人"不多"、"几乎没有",赞同王女士 和赞同李女士的人的比例几乎一样。

  在这一点上其实也体现出中方参与者对这个问题的矛盾心理。"玩具确实是王女士的,王女士想在玩具上写名字也确实是她的权利,但是李女士指出她的做法有点过分也是没错。"这样的矛盾心理在C17的自由陈述中也有所体现。"(玩具)本来就是王女士的,王女士的做法可以理解,李女士的做法从玩具的价钱来看也可以理解。"

  这句话也可以这么理解。中方参与者这段自由陈述背后的逻辑是"根据朋友之间的距离和所有物的价值适当把握'共有'和'私有'的距离,才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前提。" 中日双方参与者之间这个前提的本质差异,不正是导致这次讨论分歧的最大原因么?

(3)日方参与者对李女士的态度

  日方参与者那么严苛地评价李女士(不可理解、傲慢、厚脸皮、愚钝......等)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批评的内容大多直指李女士的人格,这件事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日方参与者对无法分清自己和别人的人是抱有警惕和嫌恶知心的。相反,中方参与者对李女士的评价很多是对事不对人的,比如"自我中心"、"没有搞清楚状况"等,或者干脆对她提出具体建议,提醒她该怎么说。恐怕双方对"所有权和所有权的行使"在维系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方面的认识也是相当不同的。(以上 姜:山本译)

  下次希望得到读者对这个结果的想法和意见,由姜和山本对它的意义做进一步的讨论。

  我们期待收到您的看法或意见。


作者简介



 山本 登志哉
(日本: 心理学)

  教育学博士。现担任儿童与金钱研究会代表、日本质性心理学学会理事和编委、法律和 心理学学会常任理事和主任编委、日中韩越圆桌会议ML管理人等多项职务。
  1959年生于青森县。在和服店做学徒后进入京都大学文学部攻读心理学本科和研究生。 硕士期间,兼职做保育员时,对婴幼儿"所有"行为进行研究并撰写了硕士论文,荣获日本教 育心理学学会颁发的城户奖。供职于奈良女子大学时期,曾作为文部省长期外派研究员在北 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以研究婴幼儿"所有"行为的文化比较研究获得该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在共爱学园前桥国际大学任教期间开始进行以零用钱为主题的日中韩越的共同研究,就此 研究撰写的论文荣获中国朱智贤心理学奖。近著有《非语言交流的心理学:生活在偏差中的 当代人》(与高木光太郎共编:東大出版会)


  姜英敏
(中国:教育学)

  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 比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教授。1988年-1992年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特殊教育专 业并获学士学位;1992年-1994年在辽宁省朝鲜族师范学校工作;1994年-1997年就读于北京 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并获硕士学位;1997年-2000年就读于同所并获博士学位后留 校任教至今。其中,1997年至1999年在日本鸣门教育大学留学,2003年至2005年作为博士后 在日本筑波大学进行相关研究。并和日本的中央大学、早稻田大学和青山学院大学的老师一 起,积极推动中日学生间的交流课程。同时通过实际观察学校课程,对中国、日本和韩国的 道德教育作了很多比较研究。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