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震灾中的儿童科学 > 【灾区报告】第四回:东日本大地震灾害周期特征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灾区报告】第四回:东日本大地震灾害周期特征

吉田 穗波(妇产科医生、哈佛公共卫生大学研究院研究员、社区医疗(primary care)联合学会灾区支援小组(PCAT)派遣医师)
2011-09-16

摘要:

  在日本初级关爱联合学会东日本大地震支援项目(PCAT)中,自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以来,实行了多个行业联手合作的综合性医疗支援。在海啸大于地震而成为主要灾难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支援与普通的灾害支援不同,需要有内科方面的对应以及慢性期的医疗支援。另外,对于避难所生活本身所需要的医疗支援、避难所管理等公共卫生方面的需求,需要从预防医学、地区医疗的层面采取措施。在日本这个福利先进国家,及时察觉了比例占人口大多数的老年人护理的重要性,实行挖掘型支援,在避难所内也主动地去发现患者进行诊疗,应对真正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本初级关爱联合学会东日本大地震支援项目(PCAT)中,震灾发生两周以后,在原本出生率低、对孕产妇和婴幼儿关爱不足的灾区,医护人员怀着更强的危机感,开始对孕产妇展开支援。我们的孕产妇支援项目(东北茁壮成长项目)在这两个月期间,持续向灾区派遣助产士和医师,为当地的孕妇和产后的母亲们提供咨询服务。

  
    震灾两周后的南三陆町       被压坏的三轮车(南三陆町)

  我本人也定期前往灾区,并切身感受到了此次的震灾和以往所有的一般性灾害的迥异之处。

颠覆现有经验的东日本大地震灾害形态特征

  首先,最大的特征在于,主要的灾害不是地震而是海啸。

  一般的灾害周期,可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

  ■超急性期(灾害刚刚发生过后)

 关键词 治疗类选法标记
 必要物品、必要事项 进行救助
 医疗需求、医疗目标 采取治疗类选法,进行救命急救医疗
 需要的诊疗科目 救命急救科、外科

治疗类选法是指通过赋予绿色(健康)/黄色(需要在几小时以内得到治疗)/红色(需要马上治疗)/黑色(死亡)等不同颜色的标记,来确定伤病者的治疗优先程度,相应的标记即称为治疗类选法标记。

  ■急性期(灾害发生后48小时左右)

 关键词 终于逃到了避难所
 必要物品、必要事项 衣食住、保暖
 医疗需求、医疗目标 最弱者、重度精神压力导致的急性期内科障碍 (高血压、心绞痛、脑血管障碍等)、海啸肺
 需要的诊疗科目 救命急救科、内科

海啸肺是指溺水时进入肺内的海水中的病原性微生物、重油等污染物质引发的炎症。

  ■亚急性期(灾害发生后两周左右以内)

 关键词 长期的避难所生活、恶劣条件下的生活
 必要物品、必要事项 生活----作为每一个个体的生活,婴幼儿、学童、思春期、 青年、成年、中老年、超高龄人群的生活、残障人群的生活
 医疗需求、医疗目标 逐渐表面化的潜在弱势群体----需要护理的人群、残障人群、婴幼儿、老年人、孕产妇等
 需要的诊疗科目 公共卫生、内科、精神科等

  ■慢性期(灾害发生过去两周以后以年为单位)

 关键词 复兴、重建
 必要物品、必要事项 社会本身----家庭、地区(学校、工作单位、俱乐部活动)
 医疗需求、医疗目标 逐渐表面化的社会弱势群体----无业人员、无家可归者、女性等
 需要的诊疗科目 所有领域


地震4周后的石卷地区

  但是,由于本次灾害周期的特点是海啸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并且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非常寒冷,很多情况是只有健康人才能存活下来,因此,在超急性期内几乎都是绿色(健康)或黒色(死亡),治疗类选法的必要性并不大。也就是说,要么是丧失了性命,要么是失去了生活的基础,属于二者其中之一。而在所谓"急性期",却不仅仅只需要外伤的治疗,作为高龄化社会、慢性病蔓延社会的反映,内科方面的关爱也成为了必要的内容。另外,在亚急性期,作为高龄化社会、高福利社会的反映,需要护理的人群作为支援对象而凸显出来。和普通的灾害不同,本次在灾害刚刚发生过后就需要有内科方面的对应和慢性期的医疗支援。

  另外,不仅是人员的伤病治疗,避难所生活本身所需要的公共卫生方面的医疗支援、避难所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PCAT原本就是由将重心放在初级健康关爱(Primary Health Care)这种地区医疗、预防医疗上的医师所组成的团体。在家庭医生的网络中,有很多医护人员这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他们一直从预防医学、地区医疗这一侧面来对应避难所的管理等公共卫生方面的需求。在亚急性期显现出来的潜在弱势群体中,在日本这个福利先进国家,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占大多数,因此,与日本地区医疗、家居医疗、老人医疗等密切相关的PCAT成员及时察觉了这些人群的重要性,实行挖掘型支援,在避难所内也是主动地去发现患者,对他们进行诊疗,满足了真正的需求。这一点和在国际保健领域众所周知的理论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如何改善地区居民的健康。

  海啸加上核辐射,在超级高福利大国日本发生的核电站7级事故引发的灾害,需要的是超越以往所有想象的支援方法,不是急性期的救命这种医疗支援,而是慢性期的关爱。

参考文献:

1.发生自然灾害时的医疗支援活动手册(日文)
2.大规模灾害中的保健医师活动手册(日文)

作者简介

吉田 穗波 (妇产科医生、哈佛公共卫生大学研究院研究员、社区医疗(primary care)联合学会灾区支援小组(PCAT)派遣医师)

吉田 穗波 1998年成为圣路加国际医院妇产科临床实习医生。2001年进入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德国进行临床研修期间,于2004年(31岁)生下第一胎。2005年回到日本后,致力于女性门诊的设立,并分别于2006年(33岁)、2008年(35岁)生下第二胎和第三胎。2008年8月到美国留学。2010年从哈佛公众卫生大学研究院公共卫生硕士(MPH)课程毕业后,在波士顿生下第四胎。目前一边在该大学研究院从事妇产科医疗、少子化对策的研究,一边在日本作为妇产科大夫工作,同时养育四个孩子。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