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莲 苏贵民(西南大学教育学部,400715)
一、引言
作为信息化世界的“原住民”,21世纪的儿童生活在一个网络无所不在的世界。近年来,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风靡,数字设备使用者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在英国,三分之一的3-4岁儿童会使用数字设备,而在另外一些国家,这一比例更高,例如,荷兰为78%,比利时为70%,瑞典为70%(Holloway 等,2013[10])。在此背景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等成为学前儿童学习的重要工具,学前儿童的学习环境也从传统学习环境转向“传统学习环境与数字化学习环境结合”的新环境。
与此同时,幼儿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数字设备进行的在线学习已经进入学前儿童的生活中,成为学前儿童学习的方式之一。2020年1月,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加快了学前在线教育的发展。出于防控疫情需要,各类学校和线下教育机构均延迟开学。许多营利性在线教育机构瞄准这一契机,纷纷推出各类学前在线课程。与此同时,许多家长被迫为幼儿选择在线学习。一时之间,幼儿在线教育呈现爆发式增长。2020年6月,随着中国疫情逐步受到控制,幼儿园和线下教育机构也逐步回归常规教学。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调查自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城市地区幼儿在线学习的时间是否增加。
(一)幼儿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是指在同步或异步环境中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在方便的时间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Singh和 Thurman,2019[24]),或通过教育类互动软件进行学习。20世纪90年代末,在线学习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Palvia 等,2018[20])。自此以后,在线学习就一直存在争议。
围绕幼儿在线学习的问题更是争议不断。研究表明,数字设备的使用会对幼儿的身体健康(Kardefelt-Winther,2017[11];Cheung等,2017[4];Aston,2018[2];Gottschalk,2019[7])和心理健康(Kardefelt-Winther,2017[11]; Gottschalk,2019[7];Dempsey等,2020[5])产生不良影响。例如,英国一项针对715名6-36个月婴幼儿的研究表明,婴幼儿触摸屏使用频率与睡眠时间(总时长减少、夜间睡眠时间减少、白天睡眠时间增加)和入睡所需时间显著相关(Cheung等,2017[4])。美国儿科学会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数字屏幕使用时间的政策声明,首先建议两岁以下儿童不要使用数字设备(美国儿科学会,2001[1])。
与此同时,通过使用手机、平板等数字设备进行在线学习也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机遇。研究表明,在线学习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早期读写能力和语言发展(Plowman等,2008[21];Hisrich和Blanchard,2009[9];Lieberman等,2009[13];Plowman等,2010[22]);Dore等,2019[6];Griffith,2019[8];Neumann,2014[14],2018[15],2020[16])、数学能力(Plowman等,2008[21];Lieberman等,2009[13];Plowman等,2010[22];Griffith,2019[8])、社会交往能力(Kardefelt-Winther,2017[11];Lawrence,2018[12])以及心理健康(Plowman等,2008[21];Kardefelt-Winther,2017[11]),尤其是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儿童(Dore等,2019[6])。Przybylski和Weinstein 所提出的“金发女孩”假说也认为,适当的数字设备使用有益于儿童心理健康(Przybylskil和Weinstein,2017[23])。时至今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原住民”——学前儿童的学习环境早已转向“传统学习环境与数字化学习环境结合”的新环境,而关于幼儿在线学习的争论仍未停止。
最新研究表明,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未能考虑到数字媒体实践的异质性,使用不同媒体类型所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Burns和Gottschalk,2020[3])。纵观已有文献可以发现,近年来,关于幼儿与数字设备使用的文献较多,且大多数研究都从数字设备使用出发探讨其对幼儿的利弊,而较少对幼儿的数字设备使用内容和屏幕时间类型进行细分,以幼儿在线学习和幼儿在线学习时间为出发点的研究更不常见。同时,关于幼儿在线学习的研究也多集中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较少。因此,本研究将通过调查中国幼儿在线学习及在线学习时间来填补该研究空白。
(二)新冠疫情下中国幼儿的在线学习
2020年初,中国武汉市等多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具有大流行特征(WHO,2020[25])。新冠病毒的爆发给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新冠病毒从根本上扰乱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教育(OECD,2020[18])。面对新冠病毒危机,学校纷纷停课,在线学习机会已从一项额外的课外设施,提升为重要的教育生命线(OECD, 2020[19])。中国教育部发布了“停课不停学”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为中小学生的线上学习提供指导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17])。与此同时,教育部严禁幼儿园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尽管如此,幼儿园和线下教育机构的关闭以及幼儿在线教育市场的迅猛发展依旧使大量幼儿转向在线学习。2020年6月,随着中国疫情逐步受到控制,幼儿园和线下教育机构也逐步回归常规教学。在此背景下,探究新冠疫情下中国学前儿童在线学习的现状以及新冠疫情对学前儿童在线学习时间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调查: 自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城市幼儿是否进行在线学习; 幼儿在线学习时间与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相比是否增加; 以及在疫情受到控制和复课后幼儿是否仍继续进行在线学习、在线学习时间是否发生变化。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重庆市Y区和C县为被试选取范围,以3-6岁学前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回收有效问卷1452份。其中,问卷填写对象方面,75%为母亲,共1089人;大部分研究对象的年龄为30至40岁,共873人(60.1%);大部分研究对象的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524人,36.1%)、高中/中专(359人,24.7%)以及大学本科(302人,20.8%);大多数家庭的平均月收入处于10000元以下(1019人,70.2%)。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1。

(二)研究工具
鉴于直接考察幼儿在线学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自编《重庆市主城区学前儿童在线学习问卷》。首先详细阅读相关文献,再结合对3-6岁儿童家长的访谈明确和细化问卷维度和题目。邀请从事学前教育的专家对初始问卷进行评定,经修改和预测之后,最终形成正式问卷。该问卷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幼儿在线学习情况、在线学习对幼儿的影响和家长态度四个部分,共31个题目。
第一部分:家庭基本情况。本部分包括7个题目,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幼儿在线学习情况。本部分包括14个题目,调查内容包括幼儿在线学习课程、幼儿在线学习时间、幼儿在线学习方式、幼儿在线学习效果等。主要调查新冠疫情开始前后幼儿在线学习情况、在线学习时间和复课前后幼儿在线学习情况、在线学习时间。
第三部分:在线学习对幼儿的影响。本部分包括4个题目,调查内容包括在线学习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在线学习对亲子关系的影响以及在线学习对幼儿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
第四部分:家长态度。本部分包括6个题目,旨在调查家长对幼儿在线学习的态度。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线上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线上问卷主要委托在上述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发放。问卷发放前,均委托他们向家长介绍本调查问卷的研究目的和填写注意事项,并说明研究结果仅用于科学研究,同时承诺研究结果的匿名性和保密性。填写完毕后,通过问卷星平台自主回收问卷并导出数据。
(四)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重庆市3-6岁儿童在线学习情况
- 重庆市3-6岁儿童在线学习总体情况

表2为重庆市3-6岁儿童在线学习总体情况。总体来看,在所调查的儿童中,从未在线学习的为1015人,占69.9%,参与在线学习的为437人,占30.1%,这说明在线学习已经成为3-6岁儿童的学习方式之一,但接受度较低。在从未在线学习的儿童中,3-4岁儿童最多,共428人,占从未在线学习总人数的42.1%,这说明年龄越小,对在线学习的接受度越低。在参与在线学习的儿童中,以前学过,后来不学的儿童为159人,占11%,以前学过,现在仍然在学的儿童为278人,占19.1%,这说明虽然3-6岁儿童对在线学习接受度不高,但开始在线学习的儿童对在线学习的认可度较高,其中,仍以3-4岁儿童最多,共105人,占仍继续在线学习总人数的37.8%。当然,3-4岁儿童仍继续在线学习是否与开始在线学习时间晚于4-5岁儿童和5-6岁儿童有关,这有待进一步调查。
- 幼儿在线学习课程情况

从图1可知,重庆市3-6岁儿童在线学习所选课程主要包括识字、语文、画画、英语、数学、思维、儿歌、编程等。其中,选择识字、语文、英语、数学的人数占比最多。这反映了在3-6岁儿童在线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更加重视智力教育,体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 重庆市3-6岁儿童在线学习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从表3可知,在2020年1月以前,开始在线学习的儿童为155人,占35.5%;在2020年1月-2020年6月,开始在线学习的儿童为175人,占40%;在2020年6月以后,开始在线学习的儿童为107人,占24.5%,其中,64.5%的幼儿在2020年1月后开始在线学习,这表明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开始在线学习的幼儿数量显著增加。同时,在2020年1月以前开始在线学习的儿童占35.5%,这也反映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幼儿在线学习方式已较为普遍。

从表4可知,在2020年1月以前,结束在线学习的儿童为23人,占5.3%;在2020年1月-2020年6月,结束在线学习的儿童为54人,占12.4%;在2020年6月以后,结束在线学习的儿童为82人,占18.8%;现在仍继续在线学习的儿童为278人,占63.6%。其中,2020年6月以后结束在线学习的儿童多于2020年1月以前和2020年1月-2020年6月的儿童,这反映了随着中国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6月重庆市幼儿园和线下教育机构复课,结束在线学习的儿童较多。同时,在问卷截止日期前仍继续在线学习的儿童占63.6%,这说明幼儿在线学习不仅日益普遍,而且开始在线学习之后,家长和幼儿对在线学习这一方式认可度也较高。
- 2020年6月复课前后重庆市3-6岁儿童每天平均在线学习时间


如表5、表6所示,重庆市3-6岁儿童每天平均在线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1-15分钟和16-30分钟,其中,每天平均在线学习16-30分钟的儿童较多。对比表5、表6可知,在2020年6月重庆市幼儿园和线下教育机构复课前后,每天平均在线学习时间1-15分钟、16-30分钟和1小时以上的变化不大,而未在线学习和平均在线学习时间31分钟-1小时的有明显变化。2020年6月复课后,未在线学习的儿童增加了5%,每天在线学习时间31分钟-1小时的儿童减少了3.4%。由此可见,自2020年6月复课以来,重庆市3-6岁儿童每天平均在线学习时间较2020年6月复课前有所减少,其中,以5-6岁儿童每天在线学习时间减少最多。
(二)在线学习对幼儿的影响
- 幼儿在线学习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表7结果显示,“认知发展”被选中289次,占比32.5%,“语言发展”被选中263次,占比29.6%,明显高于其他选项,这说明在3-6岁儿童家长看来,在线学习促进了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而对“动作发展”、“情绪情感发展”和“个性发展”影响不大。当然,结合图1来看,这可能也与幼儿所选在线课程有关。
- 在线学习对幼儿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影响

表8显示了自在线学习以来,除在线学习之外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的情况。从表8可以看出,与以往相比,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持不变的为140人,占32%,时间增加的共228人,占52.1%;时间减少的共69人,占15.8%,这说明随着在线学习的开始,除在线学习之外,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明显增加,说明在线学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 在线学习对幼儿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

表9显示了自在线学习以来,幼儿户外活动时间的情况。从表9可以看出,与以往相比,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保持不变的为201人,占46%,时间增加的共157人,占35.9%;时间减少的共78人,占18%。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表5、表6、表8可知,幼儿每天平均在线学习时间和使用其他电子产品的时间均较多,但从表9来看,不仅46%的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并没有减少,35.9%的幼儿还增加了户外活动时间,这说明随着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增加,大部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并未随之减少,相反,还有所增加。这反映了家长在为幼儿选择在线学习的同时,也会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三)家长态度

表10结果显示,在疫情稳定或消除后,72.5%的家长仍会让孩子继续在线学习,说明总体而言,在开始在线学习之后,幼儿家长对在线学习较为认可,其中,3-4岁儿童最多,占比27%。同时,27.5%的家长不会让孩子继续在线学习,其中,以5-6岁儿童最多,占比10.1%。

表11显示了家长继续选择在线学习的原因,总体来看,“孩子喜欢”被选中次数最多,达218次,占比35.3%,说明在3-6岁儿童家长看来,是否选择继续在线学习主要在于孩子是否喜欢,这在3-4岁儿童家长中尤为明显。而在4-5岁和5-6岁儿童家长中,“方便”所占比例与“孩子喜欢”所占比例十分接近,说明在这两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家长看来,是否选择继续在线学习主要在于孩子是否喜欢和在线学习更方便。在“担心疫情反弹”这一项上,被选中次数为49次,占比7.9%,且这一选项在各年龄段所占比例均较低,由此可见,新冠疫情虽对重庆市3-6岁儿童是否继续进行在线学习存在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表12显示了家长不继续选择在线学习的原因,总体来看,“担心伤害孩子身体”被选中次数最多,达61次,占比30.2%,同时,这一选项所占比例在各年龄段均最高,说明在3-6岁儿童家长看来,不继续在线学习的原因主要在于担心在线学习伤害孩子的身体。除“担心伤害孩子身体”外,“对在线课程的质量不满意”被选中次数较高,为35次,占比17.3%,这说明在线课程的质量也较受家长重视。从“国内疫情受到控制”这一选项来看,被选中次数为8次,占比4%,在所有选项中最低,这再次反映了新冠疫情对重庆市3-6岁儿童是否继续进行在线学习影响不大。
四、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城市幼儿在线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是增加了的,虽然在疫情受到控制和复课后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但大部分幼儿仍继续在线学习。本研究首次对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城市幼儿在线学习时间进行了调查,为了解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幼儿在线学习情况提供了调查资料。同时,本研究还为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了解幼儿在线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从研究方法来看,本研究仅使用问卷法,未能深入调查幼儿在线学习情况,未来可能需要通过混合研究方法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其次,从研究数据来看,本研究仅考察了重庆市3-6岁幼儿在线学习情况,抽样面积范围并未覆盖全国以及0-3岁幼儿,而全面的研究数据才能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此外,在线学习的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否会使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产生更深刻的变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01).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television. Pediatrics, 107(2), 423-426. https://doi.org/10.1542/peds.107.2.423
[2] Aston, R. (2018). Physical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children and youth: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ECD Publishing. https://doi.org/10.1787/102456c7-en
[3] Burns, T., & Gottschalk, F. (2020).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Healthy and happy children. OECD Publishing. https://doi.org/10.1787/1209166a-en
[4] Cheung, C. H., Bedford, R., De Urabain, I. R. S., Karmiloff-Smith, A., & Smith, T. J. (2017). Daily touchscreen use in infants and toddlers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sleep and delayed sleep onset. Scientific Reports, 7(1), 1-7. https://doi.org/10.1038/srep46104
[5] Dempsey, S., Lyons, S. , & McCoy, S. (2020). Early mobile phone ownership: influencing the wellbeing of girls and boys in Ireland?. Journal of Children and Media, 14(4), 492-509. https://doi.org/10.1080/17482798.2020.1725902
[6] Dore, A. R., Shirilla, M., Hopkins, E., Collins, M., Scott, M., Schatz, J., Lawson-Adams, J., Valladares, T., Foster, L., Puttre, H., Toub, S. T., Hadley, E., Golinkoff, M. R., Dickinson, D., & Hirsh-Pasek, K., (2019). Education in the app store: Using a mobile game to support U.S. preschoolers’ vocabulary learning. Journal of Children and Media, 13(4), 452-471. https://doi.org/10.1080/17482798.2019.1650788
[7] Gottschalk, F. (2019). Impacts of technology use on children: Exploring literature on the brain, cognition and well-being. OECD Publishing. https://dx.doi.org/10.1787/8296464e-en
[8] Griffith F. S., Hanson, G. K., Rolon-Arroyo, B., & Arnold, H. D., (2019). Promoting early achievement in low-income preschool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educational apps. Journal of Children and Media, 13(3), 328-344. https://doi.org/10.1080/17482798.2019.1613246
[9] Hisrich, K., & Blanchard, J. (2009). Digital Media and Emergent Literacy. Computers in the Schools, 26(4), 240-255. https://doi.org/10.1080/07380560903360160
[10] Holloway, D., Green, L., & Livingstone, S. (2013). Zero to eight: Young children and their internet use. EU Kids Online. https://ro.ecu.edu.au/ecuworks2013/929/
[11] Kardefelt-Winther, D. (2017). How does the time children spend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impact their mental well-being,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physical activity? An evidence-focused literature review. UNICEF Office of Research – Innocenti.
[12] Lawrence, M. S. (2018). Preschool Children and iPads: Observations of social interactions during digital play.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29(2), 207-228. https://doi.org/10.1080/10409289.2017.1379303
[13] Lieberman, A. D., Bates, H. C., & So, J. (2009).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with digital media. Computers in the Schools, 26(4), 271-283. https://doi.org/10.1080/07380560903360194
[14] Neumann, M. M. (2014). An examination of touch screen tablets and emergent literacy in Australian pre-school children.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58(2), 109–122. https://doi.org/10.1177/0004944114523368
[15] Neumann, M. M. (2018). Maternal scaffolding of preschoolers writing using tablet and paper-pencil tasks: Relations with emergent literacy skill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32(1), 67-80. https://doi.org/10.1080/02568543.2017.1386740
[16] Neumann, M. M. (2020). The impact of tablets and apps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Childhood Education, 96(6), 70-74. https://doi.org/10.1080/00094056.2020.1846394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0-3-6). 教育部部署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3/t20200306_428342.html
[18] OECD. (2020). Coronavirus special edition: Back to school. OECD Publishing. https://dx.doi.org/10.1787/339780fd-en
[19] OECD. (2020, April 3). Learning remotely when schools close: How well are students and schools prepared? Insights from PISA. OECD. https://www.oecd.org/coronavirus/policy-responses/learning-remotely-when-schools-close-how-well-are-students-and-schools-prepared-insights-from-pisa-3bfda1f7/
[20] Palvia, S., Aeron, P., Gupta, P., Mahapatra, D., Parida, R., Rosner, R., & Sindhi, S. (2018). Online education: Worldwide status, challenges,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21(4), 233-241. https://doi.org/10.1080/1097198X.2018.1542262
[21] Plowman, L., McPake, J., & Stephen, C. (2008). Just picking it up? Young children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t home.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38(3), 303-319. https://doi.org/10.1080/03057640802287564
[22] Plowman, L., Stephen, C., & McPake, J. (2010). Supporting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t home and in preschool. Research Papers in Education, 25(1), 93-113. https://doi.org/10.1080/02671520802584061
[23] Przybylski, A., & Weinstein, N. (2017). A large-scale test of the Goldilocks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8(2), 204-215. http://dx.doi.org/10.1177/0956797616678438
[24] Singh, V., & Thurman, A. (2019). How many ways can we define online learn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definitions of online learning (1988-2018).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33(4), 289-306. https://doi.org/10.1080/08923647.2019.1663082
[25] WHO. (2020, June 29). Listings of WHO’s response to COVID-1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s://www.who.int/news/item/29-06-2020-covid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