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顾问论文 > 【营造保育环境】技巧之五:在保育环境中培养感性的技巧―准备"真东西"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营造保育环境】技巧之五:在保育环境中培养感性的技巧―准备"真东西"

佐藤将之(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
2017-04-04

摘要:

  环境设计对于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幼儿园或保育园里的环境布置,应该从儿童的视角来考虑。在本期连载中,继续介绍早稻田大学建筑学专业的佐藤将之副教授的文章。本文介绍在营造保育环境方面的技巧之五:在保育环境中培养感性的技巧―准备"真东西"。
English 

  在之前的几次连载文章中,笔者记述了营造环境的意义和作用,即思考"为谁以及为何营造这样的环境"?要将保育工作者的愿望和想法体现到实际环境中。之前主要聚焦于孩子的心情(心理侧面),创造能够使儿童安心、集中注意力的环境。事实上,环境的营造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对物体性质等因素的感性认知。比如说,CRN儿童研究所的文章中介绍过的"有艺术教师的保育园"的事例中,从艺术老师这样的专业人才的角度培养孩子们"画画"或"做衣服",通过手工制作提高孩子感性认知的活动十分充实。换言之,这些保育园通过发挥艺术老师的作用,教孩子接触真材实料,而不仅仅满足于"过家家"。我衷心希望配备艺术教师的制度能够推广到全国各地,但马上在全国普及这一制度尚有一定难度。为此,本次连载中将再度思考由保育工作者亲自参与营造保育环境的价值,强调籍此培养孩子们更丰富的感性的重要性。

老师亲自参与营造环境、孩子能感受到老师的用心

  照片1、照片2拍摄的是品川区立"东中延保育园"的营造庭院的事例。把以前没有利用起来的从沙坑到围墙这块地方利用起来。庭院角落多用于放置整理庭及游戏时的用具,一般不用作活动区域。但在这个事例中,老师们注意到了这个不太被使用的区域,对庭院内的布置做了调整。空间的角落是能将整体活动尽收眼底的地方,所以孩子们的活动范围变得更广,整个庭院看上去也变得更宽敞了。

  
  照片1. 品川区立东中延保育园花园角落(2014年4月)
  照片2. 在和照片01中一样的地方老师们不断改进、营造的环境(2014年11月) 

  在这一事例中我最想传达给大家的是,和过去介绍过的技巧篇中的事例一样,老师们就园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进行讨论,并一起参与施工。这次整修庭院时使用了废木材(木板、请孩子父亲锯成圆木柱的木材)、竹子和购买的两种小石子等材料。另外,庭园修整好后孩子们第一次使用庭院时,在进入庭院之前,老师和孩子们分享了这次营造庭院的经历并介绍了新庭院中使用的材料(照片3)。

  在介绍新庭院的材料时,4岁班级的孩子们做出了各种反应,闻闻木材和竹子的气味,用脸颊轻轻触碰木材、竹子,摸着石头说"凉凉的、滑溜溜的,握在手里变暖了"。也许是因为听到介绍说竹子是劈开后使用的,还有孩子捡起放在地上的竹子(照片2),将劈开的两片竹子合在一起,试着确认竹子原来的形状。

  可以说正是由于老师亲自参与策划、施工,才得以向孩子们提供有关修建新庭院时使用的材料的话题。这一连串的互动作为营造保育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给孩子的内心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我们该为孩子们准备什么?内容固然重要,但我希望大家再次思考一下"该如何准备"。


照片3. 孩子手里捏着修建花园时使用的石子的情景

设定易于留下印象的场面

  笔者从前为了解幼儿如何把握园内的音响环境曾使用园内的各种声音做过一个调查(注解)。当时,我曾以挂在泳池边的风铃的声音为题提问,结果竟有孩子不认为那是风铃的声音,回答说是"下泳池玩时的声音"。午餐时播放的音乐也一样,有孩子觉得那是"和小朋友一起吃饭时的声音"。

  这一调查令我了解到孩子们对音响环境独特的理解方式,他们记住的并不是发出声音的东西(即音源),而是结合自己经历的场面将声音当作场所、活动的记忆留在脑海中。

  现在,我所在的研究室的成员正在研究色彩与把握环境间的关系。研究证明对颜色的记忆和对声音的记忆好像又有所不同,很少有人会说"这是做某件事时的颜色"。我在日本几乎没有看到过无声区域(悄无声息的房间,又被叫做安静的房间)或午睡专用区域(照片4),这样的空间没有声音,可能更有利于了解除了声音以外的把握环境的线索(如色彩等)。

  若能发挥声音、色彩、材料等各要素的优势营造整体环境,那么这样打造出来的环境在培养孩子感性方面将有可能施加极大的影响。想象一下孩子们的每一天每一个场面,试着以"营造环境专家"的心情布置房间,房间内的空间肯定会变得非常有趣。


照片4. 德国・不来梅的KITA(幼儿园・保育园一体化设施)
(Kindertagesstätte in Bremen "Entdekcerhaus")用于午睡的房间

  德国专供午睡用的房间(被称为"卧室"(Schlafzimmer)或"梦之房间"(Traumzimmer))。室内有顶盖、暖色调的墙纸和窗帘,使用每个人从家里带来的被褥。既反映了每个孩子的特征(有时是各个家庭的特征),又形成了该房间独有的色彩舒服的氛围。在其他好几个设施也看到了这样的倾向。

注解) 佐藤将之・野口纱生・若盛正诚,有关保育设施内幼儿认知音响环境的研究,儿童环境学研究,vol.6, No.1,p102,2010年

前一篇文章|后一篇文章≫

作者简介

佐藤将之 (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

佐藤将之 1975年出生于秋田,先后毕业于秋田高中、新泻大学工学系,完成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建筑学专业的博士课程。曾受江户东京博物馆委托,担任“儿童活动场所创设协调人”等工作。是两个男孩儿的父亲。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