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顾问论文 > 马来西亚的国民统合政策和青少年的自我认同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马来西亚的国民统合政策和青少年的自我认同

合田 美穗(香港中文大学兼任副教授、静冈产业大学兼职讲师)
2014-09-09

摘要:

以马来族裔为主流的多元民族国家马来西亚, 过去积极推行以马来族裔为中心的国民统合政策及马来族裔优惠政策。但是现在,马来西亚政府已放缓从前的马来族裔优惠政策,开始提倡所有的种族可共有的国家目标,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并实施以"一个马来西亚"为口号的民族融和政策。这使很多马来西亚的年轻人拥有多元的自我认同、多彩的语言能力和理解多种文化的能力。
English 

独立后推行对马来族裔的优惠政策

  马来西亚是由土著少数民族和马来族(约67%)、华裔(约25%)及印裔(约7%)组成的国家。全国人口的约六成(主要是马来族裔)信仰伊斯兰教。由于各民族的宗教、文化、语言及生活习惯不同,自1957年独立以来,"国民统合"成为马来西亚的重要课题。

  马来西亚自1969年爆发大规模的种族暴乱后, 由马来族裔精英所成立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简称"巫统")为中心的执政联盟, 推行以马来族為中心的国民统合政策。具体的马来化政策涉及宗教、经济及教育方面。在宗教上,将多数马来族所信仰的伊斯兰教定为国教。而在经济上, 为了扶持在经济和社会上较落后的马来族, 进行以马来族优先的经济政策。例如, 在1971年~1990年所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目的虽然是"不分民族,解决马来西亚的贫困问题",但实际上,落后的马来族裔的经济地位由此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教育上, 将马来语定为国语, 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将马来语定为主要的教学媒介语。并且, 为了提高马来族裔的大学升学率,政府在国立大学招生方面, 除了规定考生必须要通过使用马来语实施的中等教育结业考试达标之外, 还导入了"固打制"(按民族比例配额为标准)的招生方式。

实施尊重各民族多样性的教育

  另一方面, 政府接受了非马来族裔所提出的对母语教育的强烈要求,政府对非马来族裔的语言、宗教及文化没有进行弹压,也不强迫他们与马来族同化,而尽可能尊重各民族的多样性。例如,政府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除了必修课马来语和英语之外,还允许设立用汉语或泰米尔语为教育媒介语的"国民型学校",使华裔和印裔的孩子们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可以接受母语教育。实现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的母语教育,使华裔和印裔的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实际上, 在马来西亚,各民族的居住地区是自然而然地分开的,所以马来西亚的各民族都有着易于结成很强的民族归属感的环境。此外,由于马来族裔优惠政策的实施,马来族裔和非马来族裔的区别也变得明显。

  这样,通过尊重非马来族裔居民的语言和文化的形式,来实施初等及中等教育,非马来族裔的孩子们不会在自尊感情上受到什么伤害。虽然如此,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考学和就职等方面,有人会感受到因为非马来族裔而带来的不利,感到不公平。

马来族裔优惠政策所带来的缺失

  在实施马来族裔优惠政策的二十年期间, 马来族裔的社会经济地位得到提升,民族之间的社会经济差距缩小了。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方面发生了变化。高考时的马来语考试和按照民族比例录取考生的制度的导入,加速了成绩优秀的非马来族裔(特别是华裔)学生的海外流失。例如,在台湾的大学所录取的来自台湾以外的新生中,马来西亚学生一直是仅次于香港,占很大人数。并且,很多人毕业后没有回国。此外,国立马来亚大学在2006年的英国≪泰唔士报≫世界大学排名榜位居第192位,而在上海交通大学版的全球五百所最好大学排行榜和西班牙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3000所大学里,竟然都不再有排名。

  1969年的民族冲突成为教训,虽然之后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民族冲突,但是对长期以来所推行的马来族裔优惠政策而抗议的非马来族裔,支持倡导民族平等政策的在野党的倾向变得非常强,在2013年5月实施的联邦下议院选举中,在野党联盟获得的选票有了很大增加。而在华裔居民占多数的槟城,标榜民族平等政治目标的在野党联盟,一直维持着在槟城的执政。

对马来族裔优惠政策的放缓与倡导"一个马来西亚"

  独立五十年后的现在,"如何培养国家认同感"、"如何统合多元民族的国民",成为马来西亚的重要课题。在这过程中,政策上出现了一些变化。政府从2000年下半年起,开始采用"适合市场原理、绩效主义的形式",重新审度对马来族裔的优惠政策,放缓之前的马来族裔优惠政策,倡导所有民族都能够共有的国家目标。例如,政府在1991年所制定的"2020年宏愿",其奋斗目标是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在2020年之前跻身于先进国家行列。在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及中小学校在内的很多地方,都张贴了"2020年宏愿"的海报。

  每年临近独立纪念日,政府在电视上积极播放关于国旗和国歌的映像。近年纳吉布首相所提倡的民族融和政策"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也在电视上经常出现。笔者以前有机会访问过几所华裔子女就读的华文国民型学校。在那里,除了马来西亚国旗只外, 还悬挂着好几幅多个民族的孩子们身着民族服装在一起的绘画。目前在很多教育机关实施培养多元民族及多元文化共生以及"一个马来西亚"观念的国民教育。近年马来西亚还放映了描写华裔青年和马来族少女之间爱情故事的电影。此外, 2000年以后, 政府开展悬掛国旗的活动。刚开始时,没有什么反响,但到了2005年之后,悬掛国旗的家庭急剧增加了。这也可以说显示了对马来西亚有归属感的人在增加。

非华裔居民学习汉语的人数增加

  以马来语为中心的教育政策也开始发生变化。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马来西亚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强化以及商务往来的增加,非华裔的族裔学习汉语的人在增加。近年来,除了在只使用马来语和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国民学校开设汉语课之外,报读以汉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华文国民型小学的非华裔儿童也在逐渐增加。最近,还出现了演唱中文歌曲的非华裔歌手。为了改善优秀的非马来族裔学生的流失海外流及国立大学教育水准低下的情况,政府在2007年以后决定也提供奖学金给非马来族裔的大学生,还废止了按民族比例录取大学生的制度。,至此,民族平等在大学里得到了恢复。

今天的马来西亚年轻人有着多元化的自我认同

  马来西亚政府放缓马来族裔优惠政策,提倡所有民族可共有的国家目标以来,已经过去了大约二十年。笔者所采访的二十多岁的华裔马来西亚人说:"我在国内有自己是华裔的意识,但在国外,我是作为马来西亚人来自我介绍的。很多年轻人也不是和其他民族都完全没有关系的,也喜欢吃其他民族的菜肴。我认为马来西亚的年轻人对马来西亚的国家意识要比老辈人更强。而且,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有着多元认同,例如'我是马来西亚人,同时又是华裔',或'我是印裔马来西亚人'等。我祖父母和曾祖父母那一代人,很多人只有非常强烈的民族认同"。而另外一位二十多岁的华裔马来西亚人说:"去印尼的话,因为理解伊斯兰人的风俗习惯和语言(马来语和印尼语基本上相同),可以和当地人打交道,都没有问题。到中国也一样。英语是必修课,所以也不成问题。这种时候,我也会感到自己是马来西亚人真好"。有着这样多元自我认同的马来西亚年轻人,所拥有的多种语言能力和多种文化的理解能力,对于生存于全球化国际社会极有帮助。尤其是受过中文教育的年轻人,有望可成为近年和马来西亚保持紧密关系的中国之间的桥梁,成为极为活跃的人才,对马来西亚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作者简介

合田 美穗 (香港中文大学兼任副教授、静冈产业大学兼职讲师)

现职: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日本研究学系兼任副教授(2001年~现在),静冈产业大学兼职讲师(2010年~现在)。研究领域: 历史社会学、东南亚及香港社会研究、民族认同研究,民族支援及特殊教育比较研究。研究经历及工作经历: 通过文部省亚洲留学制度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留学(1996年~1998年)。担任甲南女子大学、园田学园女子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兼职讲师(1995年~2000年)。文学博士(社会学)(1999年,甲南女子大学)。所加入学会: 日本华侨华人学会,日中社会学会。 主要出版著作:《日本人与中国人共用的发展障碍手册 了解发展障碍多一些》(中日文双语。日文书名为《日本人と中国人が共に使える発達障害ガイドブック  発達障害について知りたい!》),向日葵出版社、香港、(2011年)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