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好!今年也请大家多多关照CRN儿童研究所。
医生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为患者治病,同样的道理教师的工作就是通过教育挖掘和培养孩子的能力。
我一直对此坚信不疑,但最近经历的事情却令我的信念有所动摇。
有一个10岁的男孩到我的门诊寻求咨询,理由是班主任老师建议他去特殊教育班。据说,班主任提出这一建议的主要原因是课堂上教的内容越来越难,考虑到男孩智力测试的结果觉得他很难跟上学习进度。
我让家长给我看了智力测试的结果和最近的成绩单。智力测试(WISC-Ⅳ)的结果显示男孩的IQ智商为59。智力测试IQ的平均值是100,低于70意味着智力发展迟缓,50~70说明可能患有轻度智障。但是男孩的成绩单让我大吃一惊,所有学科中三分之二的科目都是3分评估制下获得了2分的成绩(即“能够完成”)。
由于男孩的成绩超过了患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可能达到的水平,我向孩子的母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孩子学校成绩不错呀。智力测试IQ的结果受当时的情绪和气氛的影响可能出现很大的出入,孩子的真实智商肯定比之前的结果要高,我认为留在普通班级也能跟得上学习的进度。”
可是之后从孩子母亲那里听到的班主任的言论,着实令我不寒而栗,那个老师竟然说:“考虑到这个孩子的智商,成绩单上的成绩已经超过了本人能力的上限”。
我不禁想起了有关大黄蜂的一个类似笑话的趣闻。大黄蜂粗短的躯干上长着小小的翅膀,流体力学专业的大学老师根据大黄蜂的体重、翅膀面积和振动次数进行计算后得出了“靠这双翅膀大黄蜂不可能会飞”的结论。
这位流体力学专家的大学教师和这位男孩的班主任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罔顾事实。这位老师不仅未能挖掘和培养孩子的能力,反而武断地认为“那是孩子的上限”,草率地给孩子的人生盖上“玻璃天花板”?!
榊原洋一 (CRN儿童研究所所长,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