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所长博客 > 2021年 > 为什么只有大学生......?

  • weibo

所长博客

Director's Blog

为什么只有大学生......?

榊原洋一(CRN儿童研究所所长,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
2021-09-10

摘要:

  本期所长博客为大家介绍日本高校的一些新冠疫情防疫政策的巨大差异。为什么只有一部分大学生不得不蒙受过度防疫举措所带来的不利呢?这些学生实在是令人同情。
English 

  在日本政府大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怀着既担心又期待的矛盾心情度日,希望早日摆脱新冠病毒迅速蔓延的困境。我的熟人和朋友们中,对疫情的担忧程度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作为医生,我接触了很多有关新冠肺炎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了解很多有关疫苗效果的研究,因此我本人秉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对于疫苗接种效果,完成两次接种后感染风险变得极小的事实(即便接种疫苗仍然感染新冠的感染率仅为0.01%)和美国疾控中心(CDC)最新报告的调查结果(即2021年5月美国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患者中99%都是未完成疫苗接种的人,即一次也没有接种或只接种了一次疫苗的人)甚至让我对疫苗效果更加放心了。虽然关于疫苗效果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争议,包括和其他毒株相比,疫苗对在印度发现的德尔塔毒株的抑制效果略有下降以及疫苗效果的持续时间仍不明朗,但我认为疫苗作为应对新冠病毒的医学措施基本上还是令人满意的。关于疫苗,我最为担心的是那些毫无根据的有关疫苗的谣言通过社交网络(SNS)被传播的状况,说什么“接种疫苗可能导致不孕”、“会令基因产生变异”等等。我无法理解传播此类谣言的人动机何在,他们是真的相信这样的说法亦或是明知故犯、乐此不疲,只为享受被关注的快感,实在令人费解。

  也有人对疫苗接种率较高的以色列、英国感染人数增加的现状表示担忧,其实英国已完成接种(接种过两次)人数也只占全体国民的49%(截止于6月30日),据此可以判断,仍有一半左右的英国国民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也就是说感染人数增加是因为仍有约一半人可能感染病毒,并不能说明疫苗没有效果。

  人们对感染新冠病毒的担心程度确实因各自的年龄、居住地区或疫苗接种情况产生较大差异,但我对于接下来要陈述的我所听说的大学的状况就感到十分不解。

  那就是各个大学在应对新冠病毒感染时态度上的巨大差异。位于某县的一所国立大学,因在校外发生学生聚集性感染,几名学生(不到十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于是便禁止所有学生进入大学校园,而且不仅拒绝来自感染人数较多的地区(如东京)的来访者,甚至严格禁止本校教职员工前往那些地区。万不得已必须去那些地区办事时,回家后要跟海外归国者一样,在家自行隔离14天。另一所大学的教职员工也被要求不得离开本县。据有关人士说,一旦学生感染新冠病毒,负责老师在校内会议上被要求“道歉”,这种情况可能是催生了这样一种消极、明哲保身、作茧自缚的防疫策略的契机。这两所大学均位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较少的地区,可能对疫情特别敏感,过去的一年在校学生只能在家上网课,这样的状况也已持续至第二年。比起感染人数较多的东京和周边地区等区域,这些被迫上网课的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导致感染扩散的风险极小,从统计上来说感染的风险也应该很小。

  相反,东京和周边地区的大学感染新冠病毒的学生较多,校园内感染病毒的风险也比上述大学更高。但是根据我的调查,这些大学中仍有不少学校在实施网络授课的同时也开始面对面授课。某著名的私立大学官方网站上通报已有超过300名学生感染新冠病毒,但仍在努力做好防疫的同时坚持面对面授课。

  中小学的情况与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说感染人数比大学生少,但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边贯彻最新的防疫措施边实施面对面授课,地区间的差异很小。

  也就说,是这么一种情况:在感染人数少的地区的大学,甚至禁止学生进入校园,而感染人数的大学反而在实施面对面的授课。明明从统计上来说更安全,却被剥夺了面对面上课的机会,可以说,这些大学生成为过度防疫举措的牺牲者。

  为什么只有一部分大学生不得不蒙受这样的不利呢?这些学生实在是令人同情。

作者简介

榊原洋一 (CRN儿童研究所所长,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

榊原洋一 医学博士、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CRN儿童研究所所长。 日本儿童学会理事长。研究领域为儿童神经学、发展神经学,其中特别致力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阿斯伯格氏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等发育障碍的临床及脑科学。兴趣为登山、音乐鉴赏,是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的父亲。 主要专著:《穿尿布的猴子》(讲谈社)、《不能集中精神的孩子们》(小学馆)、《多动症儿童》(讲谈社+α新书)、《阿斯珀格氏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与学习障碍》(讲谈社+α新书)、《ADHD的医学》(学研)、《育儿起步百科》(小学馆)、《榊原博士的ADHD医学》(学研)、《儿童的脑发育 临界期・敏感期》(讲谈社+α新书)等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