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所长博客 > 2021年 > 儿童与保育工作者的比例真的越少越好吗?

  • weibo

所长博客

Director's Blog

儿童与保育工作者的比例真的越少越好吗?

榊原洋一(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CRN儿童研究所所长)
2021-04-09

摘要:

  很多人可能都以为一名保育老师负责照看孩子的人数越少越好。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认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发展障碍的孩子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要比在特殊班级(学校)接受教育好,其中的理由之一便是儿童与教师的比例越低老师越能细心地观察和照顾孩子并实施符合每个孩子个性的教育。

  实际上,一个普通班级大约30个孩子配备一名老师,而特殊班级(学校)一名老师对应4个孩子。

  类似的思考方式也存在于保育(幼儿教育)界。在保育园,一名保育老师负责照看孩子的人数因孩子年龄而异,比如4岁班30个孩子配备一个老师。而在新西兰、瑞典等国家,一个幼儿园老师负责照看5-7名孩子。

  听说以前在保育领域的国际会议上,日本的参会代表无奈地感叹道,“日本的保育工作质量高,我们很有自信,但是,因为一名老师负责照看孩子的人数与发展中国家水平差不多,所以在欧洲保育界很难获得好评。”

  我觉得很多人可能都以为一名保育老师负责照看孩子的人数越少越好,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然,每个保育工作者负责照看的孩子越少,他们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就越多。然而,孩子之间接触的时间也随之减少。也就是说,儿童与保育老师的比例何种更好的这一问题,归结于儿童与老师的接触和儿童之间的接触相比哪种方式能令儿童学到更多东西这一问题上。

  聪明的读者可能会这样回答:“那要取决于学习的内容。有些事情通过跟老师的接触能够学到更多,也有些事情可能通过孩子之间的互动才能学到更多。”

  也有读者会从其他角度得出同样的结论。“如果每个保育工作者负责照看孩子的人数越少越能实现优质的教育(保育)的话,那新西兰、瑞典的孩子势必比日本的孩子更优秀。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所以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

  但是,至少在保育界大多数人认同“老师负责照看的孩子越少保育质量越好”的观点,我本人难以理解这样的观点,咨询了保育领域的研究人员,可惜谁都无法说出令人满意的理由。

  但是,最近出现了一个完全出于不同角度的观点,有可能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美国学者约瑟夫・托宾教授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准确描述了日本、美国和中国在保育中的差异。与他一起进行合作研究的林安希子女士,在通过日本保育工作第一线的庞大记录描绘日本保育特征的著述中就阐述了这一新观点。

  托宾教授和林女士发现,在日本的保育园或幼儿园孩子们之间吵架或闹矛盾时,很多时候老师尽可能不去干涉,而是在旁边“观望守护”。

  作为这种事实的背景,在于日本“一名保育工作者负责照看的孩子之所以保持在一定人数是有其文化上的理由”的。

  两位学者还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即“每个班级的人数较少的话,老师比较倾向于去介入,其结果会令孩子们失去不受成年人干涉、在容易感情用事的情况下和伙伴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机会。”著述中还提到,“日本的这一习惯成为导致班级人数较多的价值观,也反映了一种不成文的文化信念。”

  希望读了这些观点的保育、幼儿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务必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向欧美宣传和弘扬日本特色的保育和幼儿教育。

---参考---

*「一目了然 世界的幼儿教育・保育」Child Research Net发行 2020

**「幼儿教育的人种学」 林安希子、明石书店 2019

作者简介

榊原洋一 (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CRN儿童研究所所长)

榊原洋一 医学博士、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CRN儿童研究所所长。 日本儿童学会理事长。研究领域为儿童神经学、发展神经学,其中特别致力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阿斯伯格氏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等发育障碍的临床及脑科学。兴趣为登山、音乐鉴赏,是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的父亲。 主要专著:《穿尿布的猴子》(讲谈社)、《不能集中精神的孩子们》(小学馆)、《多动症儿童》(讲谈社+α新书)、《阿斯珀格氏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与学习障碍》(讲谈社+α新书)、《ADHD的医学》(学研)、《育儿起步百科》(小学馆)、《榊原博士的ADHD医学》(学研)、《儿童的脑发育 临界期・敏感期》(讲谈社+α新书)等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