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应对新冠病毒感染,保育园的老师们发出了如下的呼声。
“陪伴在孩子们身边是保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但是,一边要保持社交距离的同时来进行保育工作,这可能吗?”
回答是“No!”。
在和孩子之间保持两米的社交距离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顺利完成保育工作。婴幼儿在与父母以及保育工作者之间建立依恋关系中而健康成长。
拥抱孩子、和他们一起玩有身体接触的游戏,能够促进孩子社会性和共情意识的健康发展。儿童依恋行为是由想靠在父母或保育工作者身边的“靠近欲望”激发的,这样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育儿行为,相当于对孩子的忽视。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还不会自己控制情绪。他们往往通过啼哭得到父母或保育工作者的拥抱和抚慰,从而保持内心的安宁。
为防止新冠病毒的蔓延,大人们被要求保持社交距离,但在保育第一线只能采取例外措施。
这样的例外不仅限于保育工作。
在医疗工作的第一线,即便患者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医护人员都会守护在患者身边,必要时会接触摸患者的身体进行治疗。日语中将”治疗“称为“手当”,就是来源于“将手放在上面(用手触碰)”的意思。
当然,医生和护士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医学知识一边做好防护工作,从手部消毒开始到穿戴防护服、口罩、面罩,一丝不苟,然后再为患者做治疗。
我们应将保育和护理工作第一线视为“三密规定”和社交距离的例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应对新冠疫情。
所幸的是,婴幼儿之间传播新冠病毒的案例极为罕见,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也不是由孩子传给大人,大部分都是由大人传给孩子。
在保育工作第一线,保育园的老师们虽然无法像医生、护士那样全副武装,但也应具备专业人员的自觉性,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自己不被感染。
最近核酸检测,不管有无症状或密切接触史,只要本人愿意都可以接受核酸检测。网上也能查到负责实施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
由于未被纳入医疗保险的范畴,检测费用昂贵,但保育园的老师们若能定期接受核酸检测,就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由大人传染给孩子的风险。
检测费用当然不是由保育老师本人承担,而应该由公费负担。但在实现公费负担之前,也不得不考虑由保育机构暂时承担相关费用。这样一来,可以减轻老师们的忧虑。
我认为,保育老师、护理工作者应该积极接受核酸检测或抗体检查,不是去回避“三密”,而是去努力实现原本的“陪伴式保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