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所长博客 > 2016年 > "知晓人情世事"是好事吗?

  • weibo

所长博客

Director's Blog

"知晓人情世事"是好事吗?

榊原洋一(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CRN儿童研究所所长)
2016-04-15

摘要:

  知晓人情世事,是好事吗?和儿童自尊意识有什么关联?CRN儿童研究所榊原洋一所长写了一篇妙趣横生的博文。文章中介绍了上个世纪初美国作家安德森撰写的小说《俄亥俄州瓦文温斯堡镇》中的一个词汇"sophistication",还提及一项正在进行中的有关儿童"自尊意识"的研究成果。

  要是有人说“你这人真是完全不懂得人情世事了”,大家会有什么想法?

  如果是被上司或老人这么说,那也没什么,但如果同辈的人这么说自己,很多人都会感到不快吧。更何况要是被年弱的人或下属这么说的话,谁都会血压升高的吧。

  那么,“懂得世事人情”究竟是不是好事呢?我想,如果身边有“很懂得人情世事”的孩子的话,我们一定会觉得这个孩子“很自以为是”。言外之意,也就是说,孩子“懂得人情世事”并不见得都是好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世间有些事,孩子们还是不懂更好。

  我为什么会谈起这个话题,请您把这篇文章读完就知道了。我先讲一下促使我写本篇博文的两个另外的话题。

  首先,是一部美国的文学作品。上世纪初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的小说《俄亥俄州瓦文温斯堡镇》(又译作《小城畸人》)风靡全美。作品描绘了发生在俄亥俄州的一座虚构的小镇"瓦温斯堡镇"的居民身上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其中有一个章节,日语翻译成“知晓世事”。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在瓦温斯堡从小一起长大的青年男女,渐渐地,从青梅竹马的朋友,开始变得互相意识到男女之情。男孩儿在即将离开小镇去上大学时,向女孩儿表露了爱慕之心。很显然,安德森将“意识到男女之情”视为“知晓世事”的一种表现。而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被翻译成“知晓世事”的英语原文为“sophistication”。现在这一词语在美国多被用于“精明、老练”之意,但是,如果翻开英语词典的话,会发现1920年前该词汇是用作“不纯洁、老于世故”。可见,安德森是把“意识到男女之情”作为这样的意思来理解的。我想,这也包含着孩子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在某种意义上是“变得老于世故”这样的诙谐之意。

  另一个话题,是以前我在博客也谈到过的儿童的自尊意识问题。我正在做的一项研究,是通过和亚洲数国的比较研究,来考察日本儿童的自尊意识是否比其他国家的儿童孩子低。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个新的令人深感兴趣的事实。在这个调查中,我们就儿童本人(5岁)的自尊意识(对自身的肯定意识)向儿童本人和家长问了同样的问题。结果发现,除了一部分内容以外,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要比父母对他们的"客观"的评价高得多。在对世界各国实施的儿童自尊意识相关调查中,都显示了不论是哪个国家的儿童,从幼稚园或保育园升入小学时,其自尊意识都会下降许多。比起家长们,小学老师对儿童的能力会更加客观地进行评价。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的自尊意识就会变得低下。所谓“知晓世事”(sophistication),就是了解社会,知道自己排名位置等等。所以,儿童随着更加知晓人情世事,就会使自尊意识降低。在知晓人世间的事情过程中,儿童会失去幼时的那种"自己能行"的感觉了。

  各位,怎么样?是不是能够理解彼得•潘的心情了呢?

作者简介

榊原洋一 (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CRN儿童研究所所长)

榊原洋一 医学博士、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CRN儿童研究所所长。 日本儿童学会理事长。研究领域为儿童神经学、发展神经学,其中特别致力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阿斯伯格氏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等发育障碍的临床及脑科学。兴趣为登山、音乐鉴赏,是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的父亲。 主要专著:《穿尿布的猴子》(讲谈社)、《不能集中精神的孩子们》(小学馆)、《多动症儿童》(讲谈社+α新书)、《阿斯珀格氏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与学习障碍》(讲谈社+α新书)、《ADHD的医学》(学研)、《育儿起步百科》(小学馆)、《榊原博士的ADHD医学》(学研)、《儿童的脑发育 临界期・敏感期》(讲谈社+α新书)等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