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所长博客 > 2014年 > 虐待的文化意义

  • weibo

所长博客

Director's Blog

虐待的文化意义

榊原洋一(CRN儿童研究所所长,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
2014-10-16

摘要:

什么是虐待?这看上去可以进行科学定义的事情,也会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很难对其下一个全球性的定义。对于同一件事,东西方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English  

  看到本文的标题,一定会有人感到震惊:"难道虐待还有什么意义吗?"请放心,完全不是那样的意思。

  我任教的女子大学,为推进大学的国际交流于3年前开设了暑期课程,也就是暑假期间用英语进行集中授课。暑期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这三个课程,除本校学生外,与本校有着合作关系的海内外各个大学的学生都可以来听讲。来自国外的学生如符合一定条件,还能享受奖学金。去年和今年都分别有100多名外国学生申请参加暑期课程,其中约50人前来参加了该课程。这些外国学生主要来自亚洲(越南、中国、韩国、泰国等),也有一些来自意大利、德国、俄罗斯和土耳其。

  我在担任暑期课程总负责人的同时,还兼任人文科学类课程的讲师,这几年负责担任"关于虐待儿童"的三个课时的课。

  学生中大约一半是外国学生,与性格低调的日本学生不同,他们碰到不解之处,即使老师还在讲课,仍会积极举手提问。这让我感到很刺激很兴奋。

  为了加强和学生的互动,我有意识地频频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各国学生对虐待的看法有着极大的差异。

  比如说,我给学生看一幅父亲抱起孩子打孩子屁股的漫画,询问学生这算不算身体上的虐待,学生们的反应不同。我事先也知道,在欧美不管何种形式的体罚都可能被视为身体上的虐待,结果不出所料,意大利和德国的学生都坚决认为体罚就是虐待。但亚洲学生的反应则完全相反,一个缅甸男生用流利的英语堂堂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我们国家,很多人认为体罚是管教孩子的一种手段"。来自越南的女生的发言更为激进:"在越南,还有家长甚至要老师在自己孩子捣乱或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时候施以体罚。"来自泰国的学生也说:"在泰国的学校,现在仍有老师用竹鞭对学生进行体罚。"听了亚洲学生的发言,德国和意大利的学生都睁大了眼睛,震惊不已。

  在被问到对童工的看法时,各国学生的观点也反映了其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将15岁以下儿童的就业劳动诠释为"广义的虐待儿童"。在联合国绘制的15岁以下童工人数多的国家分布图上,显示多为非洲和亚洲的国家。我让学生们在上完我的课之后,写一篇有关"对儿童做工的看法"的报告,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表意见。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学生们的意见完全分成了对立的两派。前面提到过的那位雄辩的缅甸男生发言说,"在缅甸,为了贴补家用,很多孩子都要干活儿。我不认为那是虐待。"中国等国家的学生也发言支持他的观点。而德国和意大利的学生则露出难以置信、目瞪口呆的表情。

  这样的文化差异在有关"性虐待"的讨论中反映得最为明显。我在讲完有关性虐待概论的课之后,讲了一个能够如实显现出对于性虐待问题的文化差异的事例。那是发生在居住于加利福尼亚的一个日本家庭的一件实事。父亲给婴儿的女儿洗澡的纪念照,被冲洗照片的店员当作儿童色情照片的证据照片向警方举报了。父亲立即遭到逮捕,在有关人员向警方说明了日本的沐浴文化之后父亲才获释。讲完这个故事后,我告诉学生们在女儿上小学低的时候,也是和女儿一起入浴的。结果,德国、意大利的女学生看我的目光瞬时变得像是在看一个儿童色情犯一样。幸好,一名日本女学生举手说:"我在上小学5年级之前,不光跟父亲、还跟弟弟一起洗澡呢"。这一勇敢的发言将我从窘境里救了出来,而德国和意大利的学生则表示,"虽然是孩子,也不可以男女一起洗澡!",一副很愤然的样子。

  什么是虐待?这看上去可以进行科学定义的事情,也会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很难对其下一个全球性的定义。我希望欧洲的学生不要因为暑期课程的体验,就从中得出"亚洲到底还是落后"的结论来。不知各位有何感想。

作者简介

榊原洋一 (CRN儿童研究所所长,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

榊原洋一 医学博士、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CRN儿童研究所所长。 日本儿童学会理事长。研究领域为儿童神经学、发展神经学,其中特别致力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阿斯伯格氏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等发育障碍的临床及脑科学。兴趣为登山、音乐鉴赏,是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的父亲。 主要专著:《穿尿布的猴子》(讲谈社)、《不能集中精神的孩子们》(小学馆)、《多动症儿童》(讲谈社+α新书)、《阿斯珀格氏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与学习障碍》(讲谈社+α新书)、《ADHD的医学》(学研)、《育儿起步百科》(小学馆)、《榊原博士的ADHD医学》(学研)、《儿童的脑发育 临界期・敏感期》(讲谈社+α新书)等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