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东亚的保育和教育观察 > 【中日韩问卷调查】第1期-①:朋友关系中的"平常之事"与"岂有此理"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中日韩问卷调查】第1期-①:朋友关系中的"平常之事"与"岂有此理"

2013-07-31

摘要:

这是一个读者与学者进行互动的新栏目。我们邀请您与学者一起参与调查和讨论,来看看中国、日本和韩国到底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我们将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称它为边思考便推进的"读者参与型合作研究"。我们会分成几期来进行互动。这次是第一期,我们就朋友之间的"借钱"的感觉,是"平常之事",还是"岂有此理"作了一个调查。您是怎么想的呢?非常欢迎您的热情参见!您可以简单地在网上进行问卷回答,我们会相继将结果报告给大家!

山本 登志哉(日本:心理学)
姜英敏(中国:教育学)

English 

  在国际化迅速发展的世界当中,去年有118万名日本人在海外生活,其中有14万人生活在中国,其人数还在持续增长之中(据日本外务省统计)。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日本人海外居住地。另一方面,2011年在日本国内生活的外国籍人士约为210万人,这其中,中国人已逾67万人,显居第一位(据日本法务省统计)。现在我们走在东京街头,耳边经常会能听到汉语的对话。

  众所周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很多人断定,中国必将在2060年拥有并发挥远超美国的巨大经济实力。与此同时,中国人的海外留学热情也在日益高涨。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怎样与拥有不同价值观的其他国家相处,再度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我们----姜英敏(中国:教育学)与山本登志哉(日本:心理学),汇同国籍与年龄各异的朋友们一起,常年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主要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中心探讨东亚各国的育儿与教育方式各有怎样的特征,人们的想法有着怎样的不同,而想法的不同与他们的育儿以及教育模式又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 我们还在两国或者三国的学生之间尝试进行意见的交流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发现,他们有时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存在迥然相异的观点,有时则意外地有着相同的认识。这些经历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用来重新理解自己和对方。总之,是一个十分刺激而有趣的尝试。

  把这么有趣的游戏,只是闭锁在我们这些学者之间,是十分可惜的事情,不是吗?

  于是,我们想通过这个栏目与各位读者进行一次"合作研究"的游戏,诚邀您参加这个"合作研究"!

◆游戏规则(分3步)
1.请阅读我们的问题,考虑一下您是怎么想的。如果可以的话,请把您的想法写一下。
2.然后,看看中国(或者韩国)和日本学生们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如果可以的话,请写出您的感想。
3.我们将仔细阅读来自大家的感想或疑问,凝练出新的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日本、中国的学生(如果可能,还请妈妈群体以及一般大众)做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将再次成为下次游戏中的第1步,进入下一轮循环讨论。

  总之,这个研究将重复这样的过程:先请诸位读者提出关于自己或对方的疑问,再由我们根据读者的问题进行相关调查和讨论,来加深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在这次的第一期里,我们选用了事先以中国和韩国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的调查,讨论的是"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遇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做?"的问题。我们认为,文化的不同在人际关系的建构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读者各位,您认为呢?

  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吧!请在最接近您的想法的选项上点击回答。

  本次问卷调查,我们是以22位中国大学生和17位在中国读书的韩国留学生为对象进行的。以下依次是调查结果。他们的回答跟您的回答相比,有哪些异同?您对这个结果又是怎么看的呢?

  ◆调查结果

  "大学生C与E是好朋友。一个学期,C所在学校的学费交纳期限到了,但C的父母还没有寄钱来。C情急之余,觉得只有向朋友借钱才能解这个燃眉之急。于是,C经过苦恼的挣扎,决定向好朋友E借钱。

  问题1:如果我是C:①会跟C一样做。②绝不会那么做。

  从对问题1的回答中看,中韩两国大多数学生的想法都倾向于向朋友借钱,尤其是中国学生中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更多。

  问题2:如果我是E:①借钱给C。②坚决不借给C。

  这个问题的回答也与1一样,中韩两国学生中大多数都表示会借钱给朋友,其中所有参与调查的中国学生都回答会借钱给C,比例明显比韩国学生多。

  问题3:对于C的行为,我......:①可以理解。②无法理解。

  对于C向朋友借钱的行为,中韩两国的全体学生都回答"可以理解"。

  ◆不同角度看结果

  下面,让我们试着将三个问题组合在一起,逐项比较两国学生的回答。例如,①是指对问题1~3都做了肯定回答的学生,②是否定了问题1,却肯定了问题2、3的学生;③是否定了问题1与2,却肯定了问题3的学生,④是对问题1~3都做了否定回答的学生。

  ①会跟C一样做,会借钱给C,可以理解C。

  ②不会跟C一样做,但会借钱给C,可以理解C。

  ③不会跟C一样做,也不会借钱给C,但可以理解C。

  ④既不会跟C一样做,也不会借钱给C,不可理解C。

  从这个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中韩两国学生的回答中选择①的学生,即表示会"跟C一样做,借钱给C,可以理解C"的学生占了绝对多数,其中中国学生的比例是最高的。不同的是,选择其他选项的所有中国学生都表示自己虽然不会向朋友借钱,但如果是好朋友提出来,就一定会借钱给朋友;但韩国,则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回答"自己不会借钱,也不会借钱给朋友"。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回答"无法理解C的行为"的学生却一个也没有。

  您的回答,有可能刊载在下期的本栏目中(如果您因故不希望公开您的回答,请事先说明。)我们将根据大家所提出的问题,策划之后的调查,并向大家汇报调查的结果。


作者简介



 山本 登志哉
(日本: 心理学)

  教育学博士。现担任儿童与金钱研究会代表、日本质性心理学学会理事和编委、法律和 心理学学会常任理事和主任编委、日中韩越圆桌会议ML管理人等多项职务。
  1959年生于青森县。在和服店做学徒后进入京都大学文学部攻读心理学本科和研究生。 硕士期间,兼职做保育员时,对婴幼儿"所有"行为进行研究并撰写了硕士论文,荣获日本教 育心理学学会颁发的城户奖。供职于奈良女子大学时期,曾作为文部省长期外派研究员在北 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以研究婴幼儿"所有"行为的文化比较研究获得该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在共爱学园前桥国际大学任教期间开始进行以零用钱为主题的日中韩越的共同研究,就此 研究撰写的论文荣获中国朱智贤心理学奖。近著有《非语言交流的心理学:生活在偏差中的 当代人》(与高木光太郎共编:東大出版会)


  姜英敏
(中国:教育学)

  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 比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教授。1988年-1992年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特殊教育专 业并获学士学位;1992年-1994年在辽宁省朝鲜族师范学校工作;1994年-1997年就读于北京 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并获硕士学位;1997年-2000年就读于同所并获博士学位后留 校任教至今。其中,1997年至1999年在日本鸣门教育大学留学,2003年至2005年作为博士后 在日本筑波大学进行相关研究。并和日本的中央大学、早稻田大学和青山学院大学的老师一 起,积极推动中日学生间的交流课程。同时通过实际观察学校课程,对中国、日本和韩国的 道德教育作了很多比较研究。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