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东亚的保育和教育观察 > 【中日韩问卷调查】第3期-③:关于"玩具共享"的讨论_03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中日韩问卷调查】第3期-③:关于"玩具共享"的讨论_03

2017-03-09

摘要:

  中日两国在文化层面上存在很多差异,这种差异会致使中日两国人民对同样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甚至会导致思想上行动上的冲突。本篇文章介绍日本学者山本登志哉关于"分享玩具"的观点所存在的中日差异。
山本 登志哉(日本:心理学)
姜英敏(中国:教育学)

 

3. 山本的回应:"保持距离"的不同方式

  姜英敏对日方参与者的感想感到惊讶,我则对姜英敏的反应感到惊讶。(笑)

  像姜英敏这样对"日本的感觉"有着相当了解的人,竟然也有无尽的"惊讶"。我曾与其他学者一起进行关于"零花钱"的文化比较研究(很快就会由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我们合著的《孩子们与钱----"零花钱"文化发展心理学),我记得韩国出身的作者之一、共愛学園前橋国際大学的吴宣儿曾经说过,她在日本已经生活了数十年,还养育了孩子,已经算融入日本社会了,但在关于零花钱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日本的孩子和父母的想法跟自己大相径庭而真心惊讶过。不同文化模式下生活方式的差异,的确是非常大的。

  那么,即便姜英敏警告过"在文化诠释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进入傲慢与偏见的误区",也让我来尝试做出诠释的努力。

  人不可独自生活在这世界上,必须相互合作。但是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想法也不同,因此容易导致冲突。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需要切实考虑和解决的重要议题是:怎样预防冲突相互合作;如果起了冲突应该怎样消解;有困难的时候怎样相互帮助;怎样维系彼此的纽带。

  另外,人不能喝西北风,要生活就需要"物",因此一个人与他人分享"物"的模式,正标志着他(她)与其他人形成怎样的合作关系。合作关系的形成模式、冲突的预防模式、冲突的解决方式、分享和共有模式有各种不同的样态,这些差异恰恰在中日两国成为令人寻味的现象展现出来。

  看调查结果,我发现很多日方参与者比较明显地希望明确区分"我的东西、你的东西"。不触及这个底线,是"尊重对方"的表现,也是"自己受到尊重"的证明。有了这个底线,才能形成"可信赖的人际关系"。

   可是很多中方参与者却倾向于"要成为亲密关系就不能明确区分彼此的界限"。正因为是值得信赖的关系,才能出现"我的也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的世界。(需注意的是,机器猫中的小强的逻辑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完全不同。)

  李女士之所以对A的做法感到抵触,是因为她感到A正在通过她写名字的行为否定这样的"共有世界",王女士试图在"尊重彼此的所有领域,确保这个界限存在的前提下建立共有关系",而这不符合李女士对共有关系的感觉。很多日方参与者则比王女士还要彻底,在绝对遵守"尊重彼此的所有"这个底线的前提下,对"共有关系"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李女士的做法当然是不可理解的。

  用简单的图式可表示如下图:

  稍微再发挥一下,或许可以进一步说,日方参与者所追求的"个人世界",欧美等自我主张比较强烈的文化中所强调的"现代化式个人主义"也是完全不同的,我觉得它是非常日本的,是彼此"客气的世界"的产物。借用最近比较流行的话,就是"彼此关心"、"彼此侍奉"的世界的感觉。所以强调彼此保持距离,尽量不进入对方的领域。正是"至亲之间也要遵守礼仪。"

  我的以上诠释有多少是站得住脚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曾进行过的小调查,是关于"人在面临困境的时候采用怎样的互助模式","怎样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等话题的。下次我们将对这个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