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东亚的保育和教育观察 > 【中日比较】第10期:中国和日本如何接送孩子(下篇)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中日比较】第10期:中国和日本如何接送孩子(下篇)

渡边 忠温(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第一部非常勤讲师)
2015-01-20

摘要:

本文由日本学者渡边忠温博士对中国和日本接送孩子上下学、家长陪孩子去参加高考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同时探讨了在中国接送孩子的家长之所以较多这一现象的社会背景以及中国人对此的看法。本文分两次刊登,这期刊登后半部分。

(文章上半部分)

三、为什么不集体上下学?

  本文之所以拟讨论接送孩子和考试时家长陪考的情况,是因为笔者想到“为什么中国学生不集体上下学?”或者“为什么中国学校和家长不单独让孩子们自己上下学?”的情况。 问中国朋友,或者看网络上的讨论,会发现中国家长们接送孩子也并不是轻松之事,很多家长感到接送孩子很辛苦。但是,尽管如此仍需要接送是因为:(1)对治安和交通安全方面感到不安;(2)学校附近贩卖的饮料和食物有可能不卫生,担心孩子的健康;(3)安全管理,如购买和保证校车安全等方面学校管理做得不够;(4)学校作业多,如果孩子上学路上花费时间长的话,会影响学习;(5)孩子每天学习很累,需要开车接送孩子,在坐车的时间让他们休息等。这些都是不得已的情况(王冰,2013;王莹莹,2013;蔡,2013)。

  即便是存在上述各种理由,但也有其他反对意见,认为是“娇惯孩子”。中国几乎没有“集体上下学”(笔者认为几乎没有,但是因为中国地域辽阔,不能完全否定在中国的某些地区存在着集体上下学方式的可能性),也有可能存在别的理由。笔者也觉得如果中国家长们让孩子们独自上学,也许他们会更轻松。原本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集体上下学这种形式,但是,中国人也并非完全不知道日本有“集体上下学”这一方式。笔者认识的一位当老师的家长,是几个家长互相轮流这去学校接孩子们。以前在交通和治安方面的危险程度没有今天这么高的年代(或者说大家都认为社会还很安全的时代),即使学校没有组织,也都是孩子们自己集体上下学(余,2012)。但是,笔者还是感觉中国人对于让孩子们自己集体上下学不太积极,并且也没有去普及这种形式。

  因此笔者问认识的中国人:“为什么中国没有集体上下学?”一种回答是“中国的学生没都不上离家近的学校上学”。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之间存在教育质量的差距,这在中国教育界已经成了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实现“就近入学”是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一个大问题。也就是说,与采用“学区制”的日本公立小学不同,学生住的地方很分散,难以组成一起上下学的小组。

  但是即使许多学生家所在的地区不同,学校里许多学生是来自同一个社区,或是住得很近。虽然如此,也并没有单独让孩子们一起集体上下学的情况。例如,上附属小学的学生很多是住在大学校园内或者是大学宿舍楼里的,但是,印象中也都是各个家庭单独接送孩子。笔者向中国朋友询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是“安全方面存在不安”。听起来,似乎家长们对单独让孩子集体上下学还是感觉“危险”。

  此外,也有中国朋友告诉笔者:“不同年级,情况也不一样。六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己上下学的”。对此,笔者想到:如果是因为年级高学生比较成熟,家长和学校可以放心让孩子自己上下学的话,那么,如日本那样让高年级的孩子当组长或队长,组成六年级和一、二年级学生混合而成的小组不就可以了吗?但是笔者在询问朋友的时候,他们似乎觉得把不同年级的孩子组成一个小组,似乎有一些抵触(关于中国学校里的年级之间缺乏交流的情况,请参照《中日学校里的"前辈""后辈"关系》)。

  这样,虽然我问了好几位中国朋友,对没有集体上下学的理由,他们的回答均不太明确,但是,也许“单独让孩子们自己上下学”本身是难以想像的、或者说是非常缺乏现实意义的很勉强的假定。例如,笔者在问到“为什么不让孩子们独自上下学?”的时候,也有朋友回答说,“因为老师们管理学生费劲”、“学校不能负担管理费用”,或者“学校没有安排校车的钱”等。如果只把是孩子们组成小组来让他们上学的话,不需要什么费用和校车。因此,对他们来说,让孩子们“完全独自”上下学,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家长是否接送孩子”,这一问题虽然比较简单,但分析一下其理由,就会发现它反映了学校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也包括集资)、不同年级孩子之间的交流不足、孩子学习负担过重,等大大小小的中国教育的特征和问题。


四、关于接送和陪考的讨论

  中国人把中国的接送孩子到学校的现状叫做“中国式接送孩子”。可以说,中国式的接送可能推迟孩子的独立,并会造成堵车等交通方面的社会问题,是比较麻烦的现象。同时,从现代的孩子的周边情况来考虑,这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事。这似乎也代表了中国人这种复杂的心情。

  不仅在接送和跟着孩子去入学考试的问题上,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方面,在“尊重孩子的独立”或者“让孩子自己独自做点什么事情”和“确保安全”之间很难以保持平衡。此外,看中国的现状就可以理解,孩子在路途中“确保安全”是必须首先要考虑的。但是笔者也认为,“完全由大人管理孩子”和“完全给孩子独立和自由”之间,本来还应该存在几个阶段(适合于现状的好办法),其中之一就是日本式的“组成孩子们的小组,让他们自行管理”这一方法。对此,在笔者看来,中国在很多讨论中往往缺乏这种对“中间阶段”的讨论环节。

  这样看来,日本人和中国人用“独立”这个词讨论教育和养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的时候,关于“独立”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在中日之间也有可能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具体地说,从中国人自己育儿的现状来看,日本式的“集体上下学”,与其说是“孩子已经独立了”,不如说是通过集体上下学的方式来学习“上下级关系”或者“集体行动方法”,以便将来成为“适应社会的独立的成年人”的一个必要的发展阶段而已。同时,与日本相比,在许多情况下,中国的大人认为自己应该“管理”孩子,这种想法也许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特征。

  现在中国政府正在进行促进“就近入学”的改革,以后中国学生的上下学情况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由于目前对于接送孩子和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存在各种看法,并且治安和交通情况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安因素,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难以同意让孩子们单独地组成集体去上学。因此,笔者认为,即便将来像日本一样实现“学区”制,如果中央政府等不进行统一推进的话,单独地让孩子们自己集体上学是很难实现的。也许在中国,与其由政府或学校统一组织集体上下学,由邻居家长们自己组成小组,互相轮流陪着孩子们上下学的方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更有现实意义的“中国式解决办法”。

  关于接送孩子的问题,孩子的“独立”和“被管理”是两个极端,但没有单独由孩子们集体的“自律” 这一“中间阶段”,这些情况也许与中国和日本的“集体”的形成方法的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本文只讨论“接送孩子”现象,在资料上也有限制,不能深入讨论这些问题,对此以后需要更详细及广泛的探讨。


<引用文献>

王冰(2013).中国式小学生上下学接送现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济南市部分小学为例.中国校外教育.6.5-6.

王莹莹(2013).针对小学生安全应急教育的研究----基于中国式接送孩子.青年与社会.27.160-161.

蔡剑秀(2013)."中国式接送"何时休.中华家教.1.6-7.

鄭楊(1993)中国城市地区亲属网与国家政策 ― 来自三个城市的育儿实际情况调查(中国都市部の親族ネットワークと国家政策 ―3都市における育児の実態調査から― ).家族社会学研究, 14(2), 88-98.

余珊(2012)."中国式接送"是溺爱还是无奈.青春期健康.23.56-57.


*1 王迪(2010). 《八成被调查家长不陪考》,2010年6月2日,大河网.

作者简介

渡边 忠温 (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第一部非常勤讲师)

渡边 忠温 东京大学教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课程毕业。教育学博士。2009年9月-2015年6月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现为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第一部非常勤讲师。从事日本和中国的高考制度、考生心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专业为比较教育学、文化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