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前教育研究 > 儿童提问中的朴素哲学思维_02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儿童提问中的朴素哲学思维_02

2012-07-10

二、对认识的追问

  什么是认识论?认识论就是有关认识的理论。那么什么是认识呢?认识当然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例如对星星月亮、动物植物的认识,这些认识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就是----知识。例如我们对星星月亮、动物植物的认识当然也就是有关星星月亮、动物植物的知识,就是天文学、动物学与植物学知识。认识论就是有关知识的理论。从"有关知识的理论"中也可以看出它不是具体的知识,例如动物学或者植物学知识,而是有关所有这些知识本身的理论----它是将所有这些知识都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犹如动物学将动物、植物学将植物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一般,认识论则将知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将知识的整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认识论到底研究知识的一些什么方面的问题呢?认识论所研究的有关知识的问题当然是很多很多的。例如,知识的界限问题,即人类到底能认识什么使之成为我们的知识,还有有关知识的可靠性的问题,包括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可靠的知识,以及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检验这知识的可靠与否,等等。下面我们看看儿童的朴素"认识论"。

  小虎在幼儿园得到了小红花的奖励,按照家庭奖励条例,我必须满足他的要求,他这次想要一个火车侠。于是中午下班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个火车侠,收到礼物,他很高兴,迫不及待地玩起来了火车侠。玩了一会他突然问我:"爸爸,我怎么能知道这不是做梦呢?"

  小虎的困惑含有典型的哲理,小虎提出的问题,对一个极其平常的概念带来了疑问。我们怎么能确切知道我们是处于清醒状态。假设一切都是梦,都是我的梦境,那么可能是在部分梦境中似乎是清醒着的,而在部分梦境中是睡着的。就如我现在所认为的真实生活里,既有清醒的时候,也有做梦的时候,与一场终身长梦,在梦里似乎有时候觉醒,有时有这样或那样梦境,两者究竟有什么差别呢?界限可能就和梦境中出现的幻觉一样难辨真假。小虎的哲学思索很周密 :(1)如果万事都是梦,人们就不会追问那是不是梦。(2)因为人们会追问,那就不是梦。(3)所以并非一切都是梦。 [8] 这个论证相当生动!

  "我一定是在做梦",小虎闭上眼睛并拧一下自己的胳膊,然后慢慢的睁开眼睛,再看一下周围,心爱的火车侠还在那里躺着,这不是梦,是真实情境。小虎的惊讶,很容易理解,谁能不吃惊?不过小虎作出他是否仍在做梦的判断过程是难以当真的。虽然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至少有个哲学家纳尔逊曾经论证说,小虎的方法是有效的。不过这个方法确实并不可靠,它确实是无效的。假使小虎不知道自己是否清醒,那他什么也不可能知道,他是否真的拧了一下自己或者是仅仅梦见自己这么做了,只能推测。以前的认识基础是什么,是什么使现在的认识基础变成了问题?我们每个人对我们平时所说的和所想的,对事物的认识究竟有多少基本的认识呢?

  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问题的表现方式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困惑和怀疑是紧密联系的。亚里斯多德说过,哲学起源于怀疑。哲学即使不能解答我们所希望解答的许多问题,至少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增加对宇宙的兴趣,甚至在日常生活最平凡事物的表面现象下,看到事物的新奇与值得怀疑之处。 [9] 儿童通常是些爱"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家伙,因为他们总爱追求一种叫"真理"的东西,他们相信"真理"总是存在于所谓"现象"的后头,那"现象"就像一座昆仑山,攀过它要浪费大量的"提问"。--个爱思考的好奇者会对世界的万事万物进行数不清的追问,得出数不清的结论,但他一般不会就至此为止。--个"小哲学家"不会在这些结论上止步,而是会对这些经过想像、直觉之类方法得来的东西进行"分析"、"推理"。

  "儿童是自然的存在,古今中外的哲人都希望用孩子般透明的眼睛观察世界和表现世界。" [10] 进入儿童的问题世界,就会发现儿童的提问富于哲学意味。儿童可能先从家长或者他人那里听说什么,这种异议显然根本不适用于严肃的想法。这些儿童不可能进一步探讨哲学,这些意见只能是偶然的,这种异议忽略了一个事实:儿童常常具有成年过程中失落的一种天赋。似乎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踏入惯例与意见、掩饰与不予置问的牢狱,从而失去儿童的无拘无束。哲学意味着:在途中。其问题比其回答更根本,而每个回答都成为新问题。虽然人类在哲学的成就已经有其结构及研究方法,但是儿童的学习可不可以有"自以为是"的结构及方法?如果儿童没有接受哲学的符号、专有名词和原理,他可不可以进行哲学创造呢?儿童对知识或方法产生的好奇及想像,如果是扭曲、不正确的,有没有价值?只有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儿童哲学才会成立。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