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世界学前教育报告 > 新加坡 > 【新加坡】新加坡的出产、育儿支援政策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新加坡】新加坡的出产、育儿支援政策

大和 洋子(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 研究协助者、东洋英和女学院大学/青山学院大学教师)
2012-07-10

摘要:

新加坡的少子化现象比较严重。在此背景下,由政府主导制定了各种对策。其中,特别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政策为出产祝贺金、育儿支援补助的发放。新加坡为多民族的岛国,从其育儿政策可以反映出人才是国家的唯一财产、国家参与育儿的政府立场。同时,不走福利国家路线的新加坡,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进行育儿支援。出产奖励金, 少子化, 幼儿教育, 新加坡, 育儿支援政策

1.背景

  2008年统计的新加坡粗出生率为1.28,低于日本的1.34。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情况比较严重。新加坡于1965年从马来西亚独立后,曾一度面临人口爆炸式增长的危机,因此政府于70年代前期打出了“2个孩子足够”的口号,而且还出现了奖励避孕手术的时期。

  可是,1976年以后出生率开始低于2.0,难以维持现有的人口水平,而2003年以后更是下降到1.3。据此推算,新加坡的人口应该是处于持平或减少的态势,并且将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从新加坡每10年进行的人口普查来看(如图1所示),新加坡的人口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这只能是积极接收移民的结果。新加坡为了保持现有的民族比例(华侨:77%、马来人:14%、印度人8%),根据各个民族的出生率,通过接收年轻高学历的移民来进行调整。新加坡通过人口普查详细调查学历、语言、民族、居住属性(居民、永住、外国技术人员,外国人劳工等)的基础上,决定其移民政策。新加坡没有户籍制度,而是在结婚登记时登录学历、民族、居住属性等,并据此预测人口的动态,适时地制订相关政策。

图1:人口推移(居民)

注:上图统计的人口仅包括有新加坡市民权的国民和有永住权的居民。

  根据另外一项统计(2008年)显示:新加坡的总人口为483万9400人,其中新加坡居民364万2700人(国民:316万4400人/永住居民:47万8200人)、非居民119万6700人,非居民中包含外来劳工,成为景气好坏的缓冲因素。

图2:新加坡的人口金字塔(按年龄划分)

图3:老年人口支持人数比率(15-64岁人口中支持1名65岁以上老年人的人数)

  为了国家的稳定成长,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防止新加坡国民的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并使其转为上升趋势。在此情况下,新加坡政府为了建立起适合生育的社会环境,通过听取国民反馈的意见,制定了各种育儿及育儿支援政策。新加坡的最大特点是建国以来一直明确提出:不建立福利国家,而全部都依靠自力更生。而新加坡的自力更生有别于美国的自力更生精神,因为新加坡的历代领导人充分认识到一个小国如果采用向后代借钱来支持社会保障的话,不久经济就将要停滞,进而将会招致国家的崩溃。

  1965年建国以来,新加坡的建国之父—李光耀担任了45年总理,接下来是吴作栋,现任总理为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新加坡虽为民主主义国家,但执政党PAP(People's Action Party)长期连续执政,培养年轻而优秀的人才作为接班人,并实现政权的世代交接,这样智囊团可以持续为国家的发展方向掌舵,这一切是新加坡得以持续稳定成长的最大理由。国家发展虽然以自力更生为主,但是在几乎没有自然资源的新加坡,人才就成了国家的唯一财产。国家培养孩子的意识很强,在出产、育儿支援方面也能看到很多新加坡独有的特色,有很多值得日本借鉴之处。以下我们集中看一下支付现金的生育奖励制度和育儿支援。

2.生育奖励政策

  生育奖励政策最早建立于2001年4月1日,其后分别于2004年8月1日和2008年8月17日进行了第一次修正和第二次修正。表1为现行的制度。生育奖励中,出产祝贺金以现金形式支付,只要申请就可以支给;而育儿公积金由父母为孩子开设专用账户,在孩子满6岁前先由父母存入育儿资金,其后政府将会为其存入相同金额(不超过上限)的公积金,这一点体现出生育奖励制度的自力更生的特点。初期的制度规定公积金仅限该孩子本人使用,并仅限于教育目的。第一次修改后,不仅局限于规定的教育机构,也适用于政府和民间的健康保险制度,并且认可了多个孩子的账户可以合并灵活使用。第二次修改后,将第一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的现金支付额由3000新元升至4000新元,并且追加了第五个孩子以后的项目。

表1:生育奖励政策

  公积金的支付以父母的出资为前提条件,这样可以促使父母努力为孩子的教育积攒基金,进一步通过限制使用目的来防止基金的挪作他用,必须将公积金投资于孩子的教育。这一制度与日本的“儿童补贴”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的“儿童补贴”制度规定只要是满足条件的儿童抚养者每月都可以领取现金补助,补助的用途自由。对于新加坡的公积金方式,可能也有些诸如“太不信任国民了吧”之类的较为偏激的意见,但是国民的税金不仅仅是被当成景气对策,而是真正投资于儿童的新加坡方式让我们感到“国家担负起部分儿童教育义务”的决心。

  新加坡2001年、2002年实际领取了出产祝贺金的家庭中分别有99.4%、99.6%开设了CDA账户,而实际进行定期存入公积金的家庭为91.2%和93.3%。

3.育儿支援

  在日本,现在儿童的等待入园问题较为普遍,而20年前我在新加坡养育自己的孩子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1990年的新加坡,幼儿园只接收满24个月的儿童。父母均有工作的家庭在满足条件之前只有托付给亲戚、自己找保姆、或雇佣外国佣人。并且,2岁后可以入园时,如果不提前向多个幼儿园提交申请的话,也很难找到接收的幼儿园。从1992年起,幼儿园的最低招收年龄降到满18个月,并且从2003年起还制定了面向满2个月—18个月幼儿的保育制度。现在,幼儿园的接收能力已经超过了想要入园的儿童数量,父母有了选择的余地。还有,保姆也需要接受规定的研修并登记在册,需要的家庭可以通过管理幼儿园的社会开发青年体育部门(MCYS)请到合适的保姆。即便如此,现在不管母亲是否工作,雇用外国佣人或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帮忙照顾孩子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同时为了使每个孩子在上小学时都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接受一定的学前教育,孩子入园期间可以领取补助金。

表2:2个月—18个月未满儿童的入园补助金

表3:18个月—7岁未满儿童的入园补助金

  补助金并不是以现金形式直接支付给父母,而是以幼儿园的保育费的形式支付给幼儿园。新加坡的学前教育(托儿所和幼儿园)全部采用民办形式,保育费根据保育设施和保育形式的不同而不同。上表中仅列出了母亲的情况,而实际上对单身父亲也有类似的援助,单身工作父亲的领取上限为母亲的一半,单身无职父亲的领取额与无职母亲相同。

  另外想补充的是只有拥有新加坡市民权或永住权的孩子才有资格领取政府补助金。具有市民权或永住权就意味着需要服兵役,国家担负起部分育儿的责任,当孩子长大时作为回报有义务保卫自己的国家。

  即便如此,出生率仍然得不到提升,我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其它地方。而相反,财源没有保证、领取对象也存在问题、没有准备好就开始实行的日本“儿童补贴”制度恰恰应该向新加坡学习一下。


作者简介

大和 洋子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 研究协助者、东洋英和女学院大学/青山学院大学教师)

伴随家人工作关系,曾在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国外生活,育儿。在新加坡东盟教育部长机构的研究所获得应用语言学学士学位,在香港大学比较教育学专业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主要著作有:《世界各国的外国人学校》(共著)(东信堂出版,2005年)、《世界幼儿教育改革和学习成绩》(明石書店出版,2008年)、《亚洲教师:日益变化的职责和对专门职业的挑战》(吉亚思教育新社出版,2012年)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