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 > (2011)再议四环游戏小组的蒙氏活动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2011)再议四环游戏小组的蒙氏活动

2011-09-29

摘要:

  游戏小组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很多活动形式早已基本固定。其中蒙氏活动作为游戏小组活动构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志愿者们常问常思的一个重点。今天,就跟随这篇文章一起来再思考非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中的蒙氏活动。

一、蒙氏自制教具的可行性与价值思考

  说到蒙台梭利教学法,可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精美的教具,以及幼儿独自操作这些教具的情景。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蒙台梭利所设计的那些教具就是蒙氏教学法本身。在我身上,或多或少也有这种想法,之前我认为蒙氏教育在四环游戏小组不可以用,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缺乏蒙氏教育所要求的环境和条件。但在实践中,志愿者利用身边的材料,将一些现成材料加以变化和再利用,制作出一些教具材料,供幼儿操作,促使我重新认识蒙氏教具的功能与价值。

  正如《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一书在美国出版时,J.McV.亨特在序言中所提到的一样"蒙台梭利的标准教具只应该看成是一个起点,在重新学习蒙台梭利方法时应仿效其发明精神,挖掘其丰富的思想源泉,使之适用于个别儿童。"1我们应该换一种视角去看待蒙台梭利教具:它是蒙台梭利根据幼儿特点而设计的一套操作材料,其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蒙台梭利教具的真正教育学价值很可能在于这一事实,即当孩子最渴望进行这种练习时,能够使他们高兴的练习他们的感官和手指,还在于这种练习能使孩子毫不费力的学会关于形状和材料的知识。"2其实,蒙氏教具可成为儿童专心工作的对象,从而促进儿童自我概念与心智的发展,这才是蒙氏教育运用教具的根本出发点。

  蒙台梭利在说到感觉教育的教具时,指出:"我们的教具使进行自我教育成为可能......第一,教具提供能吸引孩子自发注意力的实物;第二,实物包含合理的刺激等级。"3这是蒙台梭利关于感觉训练教具的两个标准,可以理解为:如果我们制作的教具具有以上功能,就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清楚认识蒙氏教具的作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在四环游戏小组这一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下,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材料制作蒙氏教具替代物,供幼儿操作的价值。

二、对蒙氏自由原则的理解

  蒙台梭利体系非常强调幼儿的"自由","在儿童之家,孩子至高无上;在那里,社会限制降到了最低限度。"4她认为如果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必须是使儿童获得自由,这种自由将使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然表现,而要使儿童获得自由,就要"尽可能的消除妨碍他所需要的'正常'发展的障碍"。教师在保证儿童自由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处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并通过自由的活动发展儿童的意志和社会性。蒙台梭利强调让幼儿通过自由的活动,形成内在的秩序感,以及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积极主动的纪律。"自由"是蒙氏教育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在初期活动中,游戏小组的活动材料由教师统一收放、并根据教育计划投放,事实上,教师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控制着活动的进程,这与蒙氏自由原则是否矛盾呢?应该如何理解自由?我们认为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首先,活动需要一定的规则。在活动初期,制定一定的活动规则,让幼儿形成活动常规是非常必要的,幼儿只有熟悉了活动形式和材料操作方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活动,蒙台梭利认为只要制定的规则合理,就要坚持要求幼儿遵守,以让幼儿形成一定的纪律。另外,教师也应该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材料的投放和环境的准备,帮助幼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材料,而不是完全的没有要求。也许教师投放的材料并不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但通过相对强制的方式,让幼儿可以有机会熟悉不同的材料,发展不同方面的能力。蒙台梭利也认为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由并不意味着应该支持儿童毫无目的的、放任的、无规则的活动。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不意味着使人得到了自由,只有做正确的事才会得到自由。"5自由是有限度的,主张纪律应当建立在积极、主动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要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

  在四环游戏小组运用其理念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关于自由的理念,在帮助幼儿了解对与错、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的基础上,允许幼儿的自由活动,同时也要纠正幼儿的不正确的行为,使幼儿学会遵守纪律。另外,在具体操作中,应该将蒙台梭利的"自由"加以变化,使之适合具体的活动需要,如: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教师的积极引导、呈现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感兴趣的材料、舒适的环境;尽量减少对儿童的限制等),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规则。

  其次,幼儿工作中的"自由"问题。蒙台梭利提出要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充分自由活动,但"假如没有有组织的'工作',自由就是无用的,仅仅任儿童'自由'而没有工作的组织就成为浪费。"要求幼儿自由的操作符合其发展水平的、已结构好的、具有错误控制功能的教具,并按照一定的程序工作,以获得自然的发展。幼儿虽然可以自由的选择材料、进行活动,也可以自由交谈,但"这种自由也仅局限于对教具材料的选择以及可以'随意运用多长时间',他们并没有改变使用方法的自由"6,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则非常机械,缺乏游戏性和趣味性,大多是形式主义的重复练习。

  我们在活动中,也要注意处理幼儿的自由与专心活动的关系问题,即不仅给幼儿活动形式上的自由,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而且在幼儿熟练掌握材料操作方式、掌握操作常规的基础上,也要允许幼儿有一定的创造性的使用方式,以便发现新的关系,增加兴趣,而不是完全按照既定的程序、步骤操作材料。

三、对蒙氏活动中教师角色的理解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精神准备和环境的准备。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掌握技能还要重要,教师要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具有各种优秀品质,而且要以身作则,即如果教师希望儿童怎样做,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在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热爱儿童,用科学家的态度研究儿童,深入了解儿童特点,在儿童活动过程中,要使他们有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自由,耐心等待,让儿童进行自我教育。

  行动研究是行动与研究相统一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详细的、可实施的计划有利于活动的实施和良好效果的取得,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行动研究的总目标,制定不同阶段的阶段目标,并将之具体化为教学计划。在四环游戏小组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思考教师的地位、作用问题。

  教师制定活动计划的依据是对幼儿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进行指导等。因此,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是一个观察者,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观察,真实、准确地把握儿童的内心世界,揭示儿童的需要,洞察儿童的个性,在此基础上提供环境和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教师的"教"是隐性的,主要体现在创设活动环境、制定活动规则等方面,将教育要求物化为活动环境。其次,儿童的发展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心理、精神、身体方面都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师对活动的指导主要表现为对教具的示范,然后观察幼儿的自由操作。她说:"我们成年人不可能教3至6岁的儿童,我们只能在他们无限的练习中随时以智力观察他们,追循他们的发展,自然所赋予他们的与工作同步发展。"7

四、与幼儿园普遍开展的蒙氏教育之对比

  每种教育理念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背景,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蒙氏教学法引自国外,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核心目的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有其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方面,但是在"拿来"的同时,也要考虑我们的具体实际加以本土化。霍力岩认为: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应该遵循"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和"以他为主,他我结合"两个基本思路。"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强调借鉴蒙氏教育法的一切长处,利用蒙氏教育法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以他为主,他我结合"强调在将蒙氏教育法跨文化地"移入"中国时,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做一些调整。8在我国幼教实践中,学习、探索、研究及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风气非常浓,然而,引进与移植中的形式主义非常严重,如:"照搬照抄",机械搬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形式,并没有真正领会其教育思想,或者是不能将思想转化为行为;有的幼儿园只是将蒙氏教育作为高收费的项目之一,作为吸纳生源的手段,而不能真正从其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且多数幼儿园均以标准的蒙氏教具为作为教学材料,由于较高的成本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我国的蒙氏教育无形中变成了贵族化的教育。如何将蒙氏教育本土化,使之更好的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在四环游戏小组运用蒙氏理念开展活动,强调要采用"以我为主,他为我用"的思路,借鉴蒙氏教育理念,并不是要将蒙氏教育搬到教育实践中,而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将之与四环游戏小组的目标、宗旨、内容等结合起来,他为我用,运用其关于儿童教育的观点指导幼儿活动。我们的目标一方面是要探索在非正规教育中,运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利用身边材料,让幼儿在工作中完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是要让家长意识到日常生活的教育价值,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契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的环境,发挥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的作用。

  因此,我们更重视结合游戏小组的理念和自身实际开展活动。如:在活动材料方面,重视利用身边材料,开发蒙氏教具的替代物,制作幼儿的活动材料,而不是不考虑具体实际和教育理念,采用标准的蒙氏教具;在对家长的要求方面,虽然蒙氏教育强调家庭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但幼儿园蒙氏教育中,家庭主要是作为配合者,完成教师交待的任务,而我们的目标则是要发挥家长作为教育的主体的作用,利用家长身上的资源,对幼儿活动进行指导,并将教育向家庭延伸,因此,非常重视家长参与到活动中等。在指导幼儿活动的方式上也做了调整,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加以适当变化,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注:

1.任代文译.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第49页返回正文
2.任代文译.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第20页返回正文
3.任代文译.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第174页返回正文
4.任代文译.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第17页返回正文
5.卢乐山.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 1985年2月版. 第30页返回正文
6.卢乐山.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年2月版. 第158页返回正文
7.任代文译.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第567页返回正文
8.参见:霍力岩. 蒙台梭利教育法与幼儿教育改革----借鉴蒙氏教育法的两个基本思路[J]. 比较教育研究. 1999年第5期返回正文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