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 > (2009)一个家长的心声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2009)一个家长的心声

2009-07-10

摘要:

《四环游戏小组》这本书出版后,在游戏小组投放了一定数量的书以供家长借阅。但书籍投放的第一天,郭潇雨的爸爸就主动提出要购买一本。在游戏小组的志愿者老师的建议下,小雨爸记录了阅读这本书的感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家长的切身体会,还能看出教育理论意识的萌发与教育智慧以及作为家长的自治意识的觉醒和批判性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相禹

  《四环游戏小组》这本书出版后,在游戏小组投放了一定数量的书以供家长借阅。出乎老师意料的是,书籍投放的第一天,郭潇雨的爸爸就主动提出要购买一本。我们问到他,这本书本可以随时借阅,且借阅也没有期限限制,为何要偏要购买一本。小雨爸说这本书记录了四环游戏小组最初的建设和发展,阅读这本书时一个个故事所记录的场景似乎在眼前再次呈现。他非常喜欢书中的每个故事,购买后就可以随时地翻阅,也可作为珍藏留念。在与小雨爸爸逐渐深入接触的过程中,我才了解到他喜欢珍藏书籍,在以前的某段时间经常会写些不拘一格的随笔。但成家立业后,他一直没有时间和心力再提笔。

  09年2月23日,游戏小组的志愿者老师提出让小雨爸记录一下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小雨爸最初有些不太自信,似乎既因"受命"而感到一种荣幸,又因重拾久违的"写作"而感到一种神圣。志愿者老师一再鼓励他说只要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好。在老师的盛情邀请下,小雨爸终于答应试着写写。结果不到三天,他就完成了这篇读后感,以下是这篇读后感实录。

读《四环游戏小组的故事》有感

四环游戏小组的家长 郭用辉

  前天,我在营业的时候,刘老师和李老师找到我让我写一篇《四环游戏小组》的读后感,我几乎没有犹豫地就答应了,并许诺一个星期就写好。

  虽然我没有读多少书,知道自己写不出赞美的诗篇,也写不出感人泪下的肺腑之言,但我要用我最朴实的语言写出我真实的感受。

  我是一个三岁半孩子的家长,来自湖北监利,从我一出生就带上了农民的帽子。随着我女儿的出世,她也被无情地世袭了这帽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也加入了这场浩浩荡荡的民工队伍中,来到这四环市场中做小买卖。

  在这四环市场有许多和我们一样的家庭和孩子,来京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成天都被生活搞得头晕目眩,只有没日没夜的干活,来改变目前面临生存的困窘,面临的经济的压力。身为一个家长我也有很多的无奈,因为根本没有时间为自己的孩子做点什么!

  我们做家长的只能让孩子吃饱玩好,没有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知识,不能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这让我们感到惭愧。

  我家的女儿小雨,刚来北京的时候,总爱哭鼻子,说话也说不清楚,也不爱讲卫生,不团结小朋友。而在四环游戏小组学习了三个月后却背了20多首唐诗,能按顺序数数,每天都梳着小辫子第一个到游戏小组,还很喜欢唱儿歌。

  好几个老师还对我们进行了家访,了解小雨的性格和爱好,还有家里的实际情况,她们对小雨的精心教导让小雨现在变成了一个天真快乐的小天使。

  在四环游戏小组有日常的教学、蒙氏操作活动、阅读活动,也引导家长参与教学、参与游戏、参与玩具制作,让我们的孩子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找到快乐。让我们认识到家长在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自己承担的育儿的责任。

  在游戏小组的日子里,我们频繁地与老师相处,相互之间变得理解、信任,相互之间支持和关爱,都已经成为好朋友了。我们是孩子的父母,这种角色所承担的教育孩子的责任,应该以我们为主体,应该增强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不应该等老师和孩子需要我们做什么的才做什么,而应该主动的对孩子进行教育。

  当初四环游戏小组的行动目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做一点事"。而他们做到了,做得非常好,非常深入人心,而且受到市场上所有家长和孩子的欢迎。由以前几个孩子到现在的30多个孩子,孩子越来越多就是这行动的真实见证。

  最后我也没有什么好写的了,我就说声谢谢,是你们无私的奉献,热心的教导,给予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让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给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自信。我们身后有那么多的眼睛关注着孩子,就让我们一起唱那首《感恩的心》吧!

  初读郭潇雨爸爸的这篇读后感,扑面而至的感觉是情真意切、朴实动人。在随后与他的沟通中,我才得知这篇读后感在定稿之前被修改了三四次,由于经常不提笔,很多时候会提笔忘字,还要时常查字典。在写作之初没有任何思路,找不到切入点,写作的视角一直没确定,小雨爸为此烦恼了很久。经过反复的思考,以及与小雨妈、吕亚轩爸(四环游戏小组在册幼儿,也是小雨家的邻居,两家关系甚密)的讨论和协商后,鉴于故事中的很多孩子已经毕业,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更真切的感受是边阅读边反观自己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于是小雨爸最终决定从自己教育子女的角度来阐述阅读这本书后的感受。尽管这篇读后感最终的成文只有一千余字,但小雨爸在完成时却煞费心思,花了很多时间来完成。

  尽管这篇读后感写作的视角似乎不符合我们惯常对于读后感的期待。但我想,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四环游戏小组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更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续写四环游戏小组的故事。往昔的故事在今日的阅读中依然鲜活和富有魅力,而当下正在发生的故事又是对往昔故事的一种应和与延续。

  在与小雨爸妈的互动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受书中故事的影响,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在悄然间发生着的变化。小雨爸妈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逐渐认同更适宜学龄前幼儿的生活化、渗透式的教育方式,而非类似中小学的严格刻版、人情味淡化的教育。在表达立场、观点,乃至陈述时的措辞上无不投射书中的影子。小雨妈曾在一次家长会上说这些孩子是一种"散养"的状态,而这正是书中对于这个群体的孩子特点的描述。

  对四环游戏小组的阅读更应该是一种大阅读,即一种动态的、持续的阅读,一种往昔与今朝对话的阅读。书中所言及的组织创始之初的点点滴滴汇集的故事是一种昭示,记录着过往的艰辛与点滴累积的成绩,给继续前行者以智慧和力量。现如今游戏小组的孩子、家长、志愿者、办公室、社区......正在上演的一幕幕故事相对书中的故事而言,是一种当下的延伸性阅读,而这种延伸性阅读会一直伴随组织的发展,为所有亲历并见证组织建设和发展的人不断地演绎和诉说......

  这篇读后感记录的是家长在当下阶段性阅读的感受,同时也是一种过去时和现在时的故事的对话,还预示着未来可能阅读的故事。相信随着家长对组织活动参与度的加深,随着子女成长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教育困惑及对这些困惑的一一化解,家长会逐渐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反观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对往昔故事的阅读中,在对当下故事的真实感受与继续书写的过程中,往昔与今朝的故事在阅读与行动中实现对话! 这也正是阅读的终极意义和价值。

 

 

 


一个家长的心声

 

四环游戏小组的家长 郭用辉

◆引言

  这篇《一个家长的心声》是小雨爸继"《四环游戏小组的故事》读后感"后写的第二篇文章。这一篇文章是在我们对他第一篇文章反馈后,家长主动写稿,并且主动催志愿者取稿、审稿,要求志愿者老师给出点评的。这篇文章虽然是一个家长的心声,其实它代表了所有进城务工人员的心声:他们困惑于自己的身份、他们担忧子女的教育等等,具有普遍性。

◆正文

  随着我的孩子在游戏小组深入地学习,我在游戏小组的知名度也提高了。在这次游戏小组五周年庆的活动排练中,我也对游戏小组更加热心和关心了。孩子们也由"不认识"到"喜欢"我了,我也感到高兴和荣幸。

  在这里有一群知名度很高的重点大学研究生老师,也让我感受了一下人文氛围。我也仿佛是一个文化人了。我们也成了"似友非友"的朋友,我这是在给自己抬高身价。

  上面说了这么多,好像还没说到中心内容吧。其实我要说的不是我自己,而说的是我的孩子。我孩子在这里学习了七个月了,进步是有的,也不可否认。但坏的习惯也出现了,脾气也变大了,我也由以前对孩子的"放心"到现在对孩子的"伤心",我真的是有些无奈了。

  作为户口在农村而生活、学习在城市的"边缘人",先天都背负着浓浓的悲剧色彩,也许在一切美丽的喜剧面前,我都只能是一个落魄的过客。

  在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里,我可以忍受别人开着宝马,而我骑着"铁马"三轮车,我可以忍受别人住着100多平方米的大房,而我们祖孙三代住着20平米的小房,但我不能忍受别人的孩子比我的孩子听话、懂事。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我也发现孩子不是理想中的天才,天才也只不过是我对孩子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孩子必须得听家长的话,那才是好孩子。而我的孩子在一次家训中,她说要杀了我,要自己买火车票离家出走。这是一个三岁多孩子说的话,我的心里是那么伤心,我的心在哭泣,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一个三岁多孩子能说这样的话,那还了得,如果十年以后呢?三十年以后呢?那以后我还能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去教训孩子吗?那以后我还能管教我的孩子吗?

  天啦!我不敢往后想,我自己都怕了,这么小的孩子能有这么大的思想,这话她怎么会说的......

  还有一次是3月27号下午,我带着孩子排练节目。下午没有课,由我和几个家长组织孩子们唱歌、跳舞。由于我的孩子不听话、乱动、乱跳,我就当众批评她,谁知在剩下的排练中,她一动也不动,别的孩子都那么认真地学跳舞,我真的是着急,我又真的生气。我是真的拿这孩子没有办法了吗?......

  这时候,你们一定会问,为什么以前这么听话的孩子会变成现在这样?是老师的责任?是家长的责任?还是孩子的责任?我真的想不出来是什么原因?咱们先说说在家教育的情况吧。

  说实话,我对孩子真的是问心无愧,我是真的对孩子寄予厚望。什么学习机、小人书、画画书、数数书、儿歌光盘、蜡笔、粉笔、铅笔......只要是小孩游戏有关的东西,我都给她买了,我也教她了,为什么会不听我的话呢?

  咱们再说说孩子在游戏小组的学习环境吧。以前游戏小组只有二十多个孩子,教室也不拥挤,学习时候也很安静。而现在四十几个孩子,孩子多了一半,而这些孩子都是散养的孩子,自律性很差。再一个情况就是大小孩子在一块学习、一块游戏,小孩很容易把大孩当成自己的榜样,他们不分好坏,不分对错的模仿,比如小孩骂人,小孩立"帮派"。不过小孩之间的帮派和大人的都不一样,小孩的帮派是一个或几个大孩子在玩一个很好玩的游戏、或玩具,别的小孩要是也要和大孩子一起的话,那么小孩就得听大孩子的话,大孩子要小孩子干什么,小孩子就干什么。如果小孩不听大孩的指令,大孩就令所有的小孩不和那个不听指令的小孩一起玩,那么这个小孩就会被孤立起来,没有人和他玩,一个小孩如果没有伙伴一起玩,那么对于小孩来说是最伤心的事,那样对小孩们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再说一下咱们家长值班的情况。虽然每天都有值班的家长和老师,但这些家长中,有三种家长。一种是很热心的家长,很有责任心的家长,对每个孩子都很关心;第二种就是"只扫自家门前雪"的家长,这种家长是只看护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他不管;第三种家长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那种家长,他们认为有老师,还有别的家长在值班,自己去不去无所谓,这种家长的心态和素质是最差的。那家长都这样,孩子就没法学习了,我都愤怒了,真可气。

  有人一定会说我这是杞人忧天,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个社会都是互生相克的,有好就有坏,有正就有歪,有高就有矮,有天才就有笨蛋。其实,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但我就是不服,为什么好的都在别人的家里,我也希望我的孩子有出息,能出人头地......

  我认为在这游戏小组里,必须要提高家长的素质,自己的孩子每天放学,你们问了自己的孩子学习了什么没有,在学校里学的什么内容,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小,学不学无所谓,认为只要孩子平平安安就行。那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对孩子、对老师、对别的小朋友都是不负责任的。所有的家长和老师,还有孩子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的问题,把四环游戏小组发扬光大,创造学前教育的品牌。

  在这里,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咱们下次再聊吧!

 

◆后记(志愿者老师们的感想)

难以摆脱的"边缘身份"

  行文的字里行间还是能清晰地感受到小雨爸难以摆脱他所谓的"边缘身份",心中有一份隐隐的自卑感。在逐渐参与游戏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在与志愿者老师的接触与交往中,小雨爸心中一度沉寂的文化意识得以萌发,他获得了一种自己不敢确定的身份,自己隐约感到像是个"文化人"了。

  同时面对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现实,小雨爸坦言,自己能够忍受一切身份和待遇上的不平等,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水平的差距。尽管自己暂时无法改变这种"边缘身份",但还是力所能及地为自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并寄希望于自己的下一代能够通过教育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流动。

因受孩子的追捧和喜爱而荣幸

  孩子的世界是纯净而敏感的,成人的尔虞我诈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效力。尽管孩子判定和选择事物的标准是简单的,而 "大道至简",这些至简的标准往往是至真、至纯和至善的。小雨爸从最初不为孩子所知,到受到孩子的推崇和喜爱,心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而这种转变也正是对小雨爸参与游戏小组活动从表浅到深入的真实写照。从小雨爸的行文中也能感到小雨爸对这份来自孩子的、朴实无华的荣誉的那份溢于言表的欣喜之情。相信这种来自孩子的无形嘉奖会促进小雨爸对游戏小组活动的更加深入与广泛的参与。

教子心切而偶尔失之武断

  当天下午从图书馆回来的路上,小雨爸又提起小雨最近不听话,好像越来越不懂事了,还说了一些令他很伤心的话,他为此很是担心和焦虑。在近期的交流中,他也多次表达了对小雨表现的忧虑。我曾试图劝说他,孩子活跃、有些无规矩的表现是她在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从另一方面也是幼儿独立性的表现,即不在依附父母,而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经常表现味反父母的意愿而行之。这种表现是幼儿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无需太担心。但小雨爸的忧虑还是更增。前段时间,小雨爸曾尝试强迫小雨每天画画的方式来收敛她浮躁的心,逐步培养做事专注的精神。小雨爸并未意识到自己平常不假思索的武断批评,已经通过潜意识输入到小雨的脑中,并折射到小雨对自己的反应方式和激烈程度。尽管小雨爸在教育观念上已经有些转变,但教育行为有时还是失之偏颇。

教育理论意识的萌发与教育智慧

  在文中,小雨爸已经开始使用凝练的"散养"、"自律性差"这些词语来概况孩子群体的特点,而这些都是《四环游戏小组的故事》一书中的用语。小雨爸善于观察和思考,并就自己观察到和思考的典型现象进行分析。小雨爸指出幼儿群体中有影响力的大孩子的不当行为会对辐射到其他尚没有判断力的孩子,从而在更大范围上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正是同伴关系的理论所论及的,体现家长教育理论意识的萌发,更是为人父母的家长在反思教育现象的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教育智慧。

家长自治意识的觉醒和批判性思考

  作为一个参与度逐渐加深,并在此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深入参与所带来的变化,小雨爸主动对整个家长群体进行分析,敏锐地将当前的家长参与情况形象地概况为"三个和尚喝水" 的故事,由此可见小雨爸对游戏小组所倡导的家长参与、家长自治的深入理解和身体力行。而这种批判性思考正是源于家长自身自治意识的觉醒和显现。他不止于批判,而是提出了建设性改进意见,即家长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对于游戏小组的建设和发展,他还提出要创出"品牌"、"发扬光大"。尽管这种想法是基于期望"所有的老师和家长,还有孩子,一定要重视学习"这种有失偏颇的观点。但作为家长,他能够思考游戏小组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的确具有前瞻性,这也是一种家长对组织"视如己出"的责任感的体现!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