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顾问论文 > 【营造保育环境】技巧之六:在量身定制的保育建筑中感知造型的意义和价值的技巧―德国建筑为例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营造保育环境】技巧之六:在量身定制的保育建筑中感知造型的意义和价值的技巧―德国建筑为例

佐藤将之(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
2017-04-25

摘要:

本期介绍【营造保育环境】连载的最后一期《技巧之六》,以德国幼儿园的环境营造为例,强调"自己动手"创造环境的重要性。
English 

  以"营造保育环境"为主题,连载1-5叙述了各项技巧,再三强调了"自己动手做"这一理念的重要性。保育工作者亲自参与制作游戏设施和营造保育空间,光靠自己完成不了时,可邀请父亲们参与。但是,建造保育设施时,室内装修等最后的工作之类还可自己动手,建筑工程则只能委托建筑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专家来做了。正因如此,不是委托给专家后就可以不管不问,应该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细节。

造型中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我自从拿着老师赠送的"衬衣定制券"定做过一次衬衣后,就只穿定制的衬衣了。定制衬衣时每个细节都需要自己作出选择,比如选择不需系领带的"立领"等,这就需要调查、了解每种款式、每个细节的含义。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商品的形状、细节中包含着很多表面难以发现的要素和意义。(写这段文章时,我意识到这是老师利用"定制券"来教诲我这样的道理。)

  在上世纪70年代,全部由设计师决定房间格局的商品房(也就是"新建待售房屋")大受欢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设计就是在门厅附近造一间日式房间,其实这是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喜好、利用排除法选择的设计方案(文献1)。有人担心将大家都不会觉得讨厌的细节拼凑起来的设计方案,不利于理解,甚至可能令人忘记环境的本质。尽管如此,看到夹在报刊中的商品房广告时,还是会感叹有很多细节确实考虑得很周到。也就是说,商品房并不坏,但逐一理解环境的意义和价值也很重要。自己造房或按自己的要求设计、建造住宅时有一个理解外观造型之意义和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直接关系到住宅是否便于使用以及居住者对住宅的感情。

  保育建筑也一样,希望能够参照连载1-5中介绍的"工作坊",通过建筑师与保育工作者的对话,增进双方各自园的保育环境的理解。图片1-3显示了德国幼儿园(Waldorfkindergarten Marburg)的设计过程。通常设计过程中会就室内装修交换意见,但这一事例中建筑师和幼儿园的老师们不仅讨论室内装修的方案,也详细斟酌了整个设施的外观。对幼儿园方面来说,这一过程也为老师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园内环境的好机会。


图1. 面向老师的工作坊:思考建成后的建筑造型

图2. 使用设计模型进行讨论的情景
图1,2中的建筑设计和照片由plus+bauplanung GmbH Hübner-Forster-Hübner-Remes提供

图3. 建成后的Waldorfkindergarden Marburg(笔者拍摄)

充分关注孩子成长的保育建筑

  一系列连载中曾多次提到,营造保育环境时往往会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点一定要注意。虽然应该听取园内所有员工的意见,每个老师当然也都希望自己负责的地方最方便最舒适,但因为条件有限,可能出现某个要求能够实现而其他要求却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

  我曾经中途参与东日本大地震灾区一个保育园的建筑设计,如图4所示,那里只能建一幢L字型的建筑,需要考虑在L字型楼内布置各种空间。刚开始做基本方案设计时,设计方积极听取保育园员工的意见,依照食堂炊事员的要求,将厨房设置在L字的转角部分,这样一来,大门和门厅的位置也随之确定下来。结果发现,这样的设计会导致孩子们只能在鞋柜旁午睡。于是,设计团队整理了需要优先考虑的事项,重新调整了空间设计,解决了上述问题。


图4. 当初设计方案中厨房等空间的配置
※从完成的设计图中描出厨房等空间部分

  听取所有相关人员的意见固然重要,但如不能预先设想好孩子们的生活和活动场景(如在哪里吃饭、在哪里睡觉等),极有可能造成对孩子们不利的结果。绝不能忘记是为谁而建的保育建筑,对谁而言的保育环境(保育室环境、用餐环境等等)。

  另外,幼儿园、保育园、儿童园的设施即保育建筑作为学龄前教育设施的定位也十分重要。设施日趋完善的儿童园被称赞为"追求儿童最佳利益"的设施,那么其作为学龄前儿童设施又能做些什么呢?作为所有儿童的共同环境,笔者衷心期待保育建筑能成为培养儿童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和空间。

  希望有关方面在制定保育建筑建设方案、探讨改善保育环境时集思广益,深刻理解环境的意义和价值,实现量身定制的保育环境。


(文1)
参考资料:铃木成文《阅读住宅-现代日本住宅论》,建筑资料研究社,1999年    
其他有关保育建筑讨论的参考资料:    
・培养适应社会能力的空间创造(佐藤将之),新建筑2011年6月号(特集:服务于保育的空间)pp.143-144    
・和地区密切结合的保育设施(竹原义二×佐藤将之×难波元实),新建筑2013年4月号(特集:共同成长空间的设计),pp.36-41    
・关于应对少子化问题的保育建筑的期待(佐藤将之)新建筑2014年6月号(特集:各地区保育现状),pp.72-73    
・有关未来保育建筑的座谈会,近代建筑2014年6月号(特集:保育建筑的设计与企划),pp.122-126

【营造保育环境】技巧1-5连载

【营造保育环境】技巧之一:把握保育环境的技巧 ― 以日本和瑞典为例
【营造保育环境】技巧之二:大家共同思考保育环境的技巧
【营造保育环境】技巧之三:改变保育环境的技巧
【营造保育环境】技巧之四:在丹麦看到的室外环境的价值
【营造保育环境】技巧之五:在保育环境中培养感性的技巧―准备"真东西"
【营造保育环境】技巧之六:在量身定制的保育建筑中感知造型的意义和价值的技巧―德国建筑为例

作者简介

佐藤将之 (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

佐藤将之 1975年出生于秋田,先后毕业于秋田高中、新泻大学工学系,完成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建筑学专业的博士课程。曾受江户东京博物馆委托,担任“儿童活动场所创设协调人”等工作。是两个男孩儿的父亲。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