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日本少子化和育儿 > 【少子化特辑四】让孕产变得更容易―以"导乐"为基础来思考理想的社会模式(下篇)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少子化特辑四】让孕产变得更容易―以"导乐"为基础来思考理想的社会模式(下篇)

2015-06-16

摘要:

随着晚婚晚育的增加,未来的妈妈们身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核心家庭化的进展以及居住地区人际关系变得淡薄。在此情况下,为了向需要的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在妊娠、分娩和育儿期间从身心两方面不断向母亲们提供帮助和照顾的象"导乐"(Doula)一样的人(或是象"临时家长"般的人),是不是会变得着重要起来?针对这一问题,在座谈会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上周介绍了研讨会的上半部分,下周登载下半部分的内容。
English 

【提供话题③】今后日本社会中导乐的存在方式(福泽利江子)

  99%的妇女在医疗机构生孩子

  刚才提到,现在只有1%的女性在助产院生孩子,反过来说,就是日本99%的女性是在医院里生孩子的。很多医院让孕妇怀孕期间在门诊接受检查、生孩子时在医院病房、出院后则在居住地周围的保健机构由保健师负责产后检查,这就造成提供相关服务的部门不停变化、无法为女性提供连贯的服务。因为医疗机构人手不够,陪伴、鼓励孕妇等非医疗行为在医疗框架内不能带来直接收入,一旦忙起来这些服务往往得不到重视。我本人就曾在医院当过助产士,因为工作繁忙,没能给孕妇提供足够的照顾。

  不能给孕产妇足够的照顾、无法让她们能够发挥原本就具备的能力。如果把身体健康的孕产妇的怀孕、分娩当作“疾病”那样对待的话,生孩子的女性以及给予她们支援帮助的人都容易对医疗技术产生依赖感。其结果就是即便孕产妇希望尽可能"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容易产生劝阻孕妇产妇"为以防万一,还是不要那样做"的倾向,这样就很难发挥妇女本身所具备的力量。另外,之所以难以提供尊重孕产妇愿望的服务,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医疗事故诉讼较多,近年来妇产科更加重视安全,这种社会现状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背景下,导乐的存在成为必要。

日本社会中导乐的存在方式  

  在海外以及日本,近年来导乐这项职业都在不断取得发展。那么,导乐究竟应以何种方式存在呢?下面就阐述一下现在面临的一些课题。首先,导乐提供的服务是否可用金钱换算?这的确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导乐实为being即"存在",本来应该是肉眼看不见的。再者,如果通过金钱交易处理导乐和顾客间的关系的话,也很难使母亲对导乐的陪伴照顾予以感谢,并通过将这种感谢来回报下一代,形成一个感恩的良性循环。

  那么,是不是该由家人来提供这样的帮助呢?怀孕虽然是始于夫妇间的非常私人性的事情,但是,出生的孩子是整个社会的希望,从这一意义上说,生孩子是一件具有公共意义的事。我本人就在生孩子后,在电车和街道上遇到很多陌生人,他们对我说"生养孩子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啊!",这令我精神上得到极大的安慰。相反,自己的母亲和专家们可能因为照顾我的情绪,总是给予很多消极的建议,对我说"很辛苦吧"、"今后会更辛苦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从陌生人那里得到的触动心弦的鼓励真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

  另外,导乐是否需要具备特定的资质,是否需要专业化?小林登先生曾经说过,"想成为导乐的人就已经是导乐了"。三砂老师用了“成熟的女性”这样的表述方式诠释了导乐的含义。因此,凭借开设资格考试、用打分的方式来判断导乐的资质是很难的。当然,作为用户,会觉得拜托有专业资格的人更放心,而作为提供服务的人也觉得获得专业资格的话工作起来更有自信。但是,我认为绝不能让这样的想法成为阻碍没有专业资格但经验丰富、工作出色的导乐发挥其能力的障碍。

建设一个所有人都堪称导乐的社会

  理想的社会是使所有人都能够成为“导乐”一般的人。在日本,绝大多数人在医院生孩子,我认为需要引进“导乐”这种形式,陪伴分娩等。尤其是为了尽快解决现存的各类社会问题,更加需要导乐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希望社会能够珍惜活跃在第一线的导乐,给予她们更高的评价。

【专题讨论】创造易于生育的社会环境----从"导乐"的视点来探讨

主持人:榊原 洋一(医学博士、CRN所长)

  在听取了三位老师提供的话题之后,围绕如何创造更理想的生育、养育孩子的环境,从"为什么需要"、"需要什么"、"具体应该怎么做"这三个侧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下面先介绍一下三位嘉宾的论点。

为消除"因为不知道而产生的不安"  (持田圣子) 

  对于分娩和育儿,往往会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而产生不安。比如说,未婚男女中就有因为不知道情况而对有孩子的生活持消极印象的倾向。在现在的学校里,即便会教授避孕的方法,但对有关为人父母、怀孕、生子和育儿的正确信息却不进行教授。我认为,在如今出生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向年轻人(无论男女)提供正确的信息变得尤为重要。

  另外,我也希望产后能向那些妈妈们提供更细致的信息,尽量消除她们的不安情绪,为她们创造更好的生育环境。母亲在产后若能在身心两方面得到足够的照顾,也会对之后的育儿更积极更有信心。总之,在提供信息和整个怀孕、生育期间为孕妇产妇提供更充实的服务方面,导乐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从“临时家长”的机制中获得启发  (三砂千鹤)

  日本的生育制度十分完善,产妇既可选择在家生孩子也可去医院生,可供选择的方式非常多。要使这么完善的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就需要即将成为母亲的准妈妈们更积极地接受和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为此,希望女性们统购通过身体上的经验,抓住感觉。这些经验因人而异,可能是生孩子的经验,也可能是母乳喂养孩子的经验。身体上印象深刻的经验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彻底改变人的一生。

  而且,为了将来成为更成熟的女性,从持续向年轻女性提供帮助照顾的"临时家长"的理念中也能得到不少启发。

建设一个让提供和接受帮助的双方都充满信心的社会(福泽利江子)

  妇女在怀孕阶段和生孩子时往往十分敏感,因此能让她们在这一阶段保持温暖而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但我觉得,在妇产科医院,由于医生和助产士人手紧张、工作繁忙,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照顾孕妇产妇。因此,完全有必要对引进能同时帮助到孕妇产妇和医疗工作者的导乐这一问题作深入的探讨。  

  支持帮助孕妇及其家人的使命最初是由专门从事导乐职业的人承担的,希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终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承担起该责任。我还想说,任何人都能成为导乐,并能通过担任导乐实现自身的成长。我也希望接受帮助的孕妇产妇找到完全值得信任的人,积极探索能让自己和最珍爱的婴儿获得全心全意的服务的途径。

现在正是需要导乐式(“临时家长”式)存在的时候~

  专题讨论顺利结束,其中提到随着地区社会内人际关系越来越淡薄,向容易被社会孤立的孕妇和产妇持续提供帮助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导乐(临时家长)的存在使孕产妇们得以与非亲属的身边人持续保持信赖关系,也就是说正因为有了她们,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好,有助于让女性们更安心地生儿育女。嘉宾们也就探讨具体实施方案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议。

  (请看座谈会的前半部分

(协助编辑人:菅原 然子)


(注):
  
导乐,包括为孕妇产妇提供帮助的“生育导乐”和为产后的妇女提供帮助的“产后导乐”。现在活跃在日本的导乐主要是后者。
  “导乐”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中国的导乐大多从有生育经历的优秀助产士中选拔,经过特殊的课程培训上岗,“一对一”地指导产妇分娩,为产妇打气鼓劲,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产妇克服恐惧心理。孩子出生后,导乐为产妇进行产后伤口修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等专业指导。
  日本今年来成立了一个“产后导乐协会”,她们的工作和中国“月嫂”的服务比较接近。本文中所用的导乐一词,内涵比较广泛,有时指助产士、有时指月嫂、也有包含孕产妇周围所有支援他们的人们。

与会者简历

三砂千鹤(Chizuru Misago)
津田塾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专业为传染病学和母子保健。1958年出生于山口县,在伦敦大学获得传染病学博士学位。主要著述有《小姐变成老姑婆?!》(光文社出版)、《月亮小屋》(每日新闻社出版)、《培养五官感受能力----不用尿布的育儿》(主妇之友社)和《女人的觉悟》(中经出版),译著有《被压抑的教育学》(亚纪书房出版),和内田树先生共同撰写《身体知》(讲谈社+α文库)等。

福泽(岸)利江子(Rieko Kish Fukuzawa)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专业家庭护理学研究室助教。助产士、护士、保健师、国际哺乳顾问。主要从事周产期护理的国际比较、导乐援助等领域的研究。对导乐产生兴趣,于2003年到09年赴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护理系博士课程留学、毕业。05年起负责运营CRN“导乐研究室”。还担任社团法人导乐协会顾问,负责监修日医产前产后妈妈护理员培训讲座。

榊原洋一(Yoichi Sakakihara)
医学博士。CRN所长、御茶水女子大学研究生院人类文化创成科学专业教授。日本儿童学会理事长。专业为小儿神经学、发展神经学,特别是注意力欠缺多动症、幼儿孤独症等障碍的临床医学和脑科学。爱好登山、音乐鉴赏,是三个孩子(两男一女)的父亲。著述众多,包括《穿尿布的猴子》(讲谈社)、《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孩子们》(小学馆)、《多动症患儿》(讲谈社+α新书)和《育儿百科入门》(小学馆)等。

持田圣子(Seiko Mochida)
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培养下一代研究室"研究员。主要研究有《妊娠、分娩及育儿基本调查》、《首都圈“等待入园儿童”报告》、《未孕报告》等。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对于在组建家庭、责任增加的过程中意识和实际状态的变化与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调查和研究。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