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世界学前教育报告 > 【香港】以学前教育的彻底实施为目的的香港育儿活动支援(上篇)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香港】以学前教育的彻底实施为目的的香港育儿活动支援(上篇)

大和 洋子(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 研究协助者、东洋英和女学院大学/青山学院大学教师)
2015-02-17

摘要:

  本文介绍香港的学前教育。香港的面积只有东京都的一半大,是一个面积较小的地区社会。香港不但具有本地区特有的教育制度,还因曾是英国殖民地,部分教育制度沿续了英国的制度。另外,所有的国际学校和包括日本学校在内的外国学校都向香港人开放。其中,沿袭了英国制度的学校和国际学校以及外国人学校之类都统称为"国际学校",在教育内容、入学者录取和学费等方面都不受香港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制约。本文分为前篇和后篇,介绍香港地区特有的教育体系中的学前教育和政府的育儿支援活动。从名称上很难区分香港特有的教育体系下的幼儿园和属于国际学校制度下的幼儿园,在阅读本文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特别行政区政府所公开的学前教育机构一览表只是按照名称顺序排列而成的,并没有对本地教育课程的幼儿园和国际教育课程的幼儿园进行区分。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国际教育课程幼儿园约占将近一成,在香港一直广受欢迎。
  在前篇中,我们先来看一下香港的社会背景、学校制度的全貌,再介绍香港"托幼一体化"的实施情况。
English 

背景

  2012年7月,香港迎来了从英国回归中国的第15个年头。香港回归之际,中国中央政府承诺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香港拥有除外交和国防之外的高度自治权且50年不变。关于教育制度,从回归的第二年开始实行以母语教育政策为首的大幅教育改革,涉及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教育改革正在逐渐地并且确实地向前推进。随着回归,除了作为教育语言的本地语广东话之外,普通话被导入学前教育之中,能感觉到香港急速的大陆化。在此过程中,香港出生率低落至0.99*1(联合国2005~2010年推算数值),成为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地区)。仅看这个数值,似乎感觉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但事实上年轻人的数量并未减少,从20多岁到60多岁的各年龄层的劳动人口,以50-54岁年龄段为最多,基本上处于均衡状态。

  根据2011年的人口调查,0-4岁的儿童人数比5-9岁的儿童人数略有增加(Hong Kong Population Census 201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国大陆女性在港所生的婴儿总数已经逼近香港女性所生的婴儿总数。香港虽已回归中国,但事实上目前大陆和香港中间依然有国界线,中国人并不能够自由进出香港。但即使是非法进入香港的女性,在港所生婴儿也能够获得香港的"永久居民证",能够获得在香港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父母如果没有香港的居民权便无法在香港生活,但出身于大陆的母亲们希望在港出生的孩子继续生活在香港的比例超过了9成*2

lab_01_39_1.jpg
(请点击图放大查看)

  香港回归之前隶属于英国长达150余年,构筑了香港特有的教育体系。由于殖民地政府对当地香港人的教育不热心,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的学校几乎都是民间办学,相当于国立的官立学校屈指可数。但是,民间学校的运营费用如果由公费补贴,便可以作为公立学校,属于教育局的管辖范围,香港教育制度有着这样的构建过程。目前的现状是,幼儿园和保育所等学前教育机构100%属于民间运营。

比较新的机构

幼托一体化(协调学前服务)

  香港也和日本一样,保育所和幼儿园分属于行政机关的垂直管理,2000年公布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改革方案)》中,鼓励"托幼一体化"(和日本的"托幼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不同,在香港被称为"协调学前服务")*3。2004年规定保育所的儿童年龄为0-3岁、幼儿园的儿童年龄为3-6岁,根据年龄明确对保育所与幼儿园进行分工。自2005年9月开始,设立统合了保育婴所和幼儿园功能的以0-6岁儿童为对象的联合幼儿园(幼儿园兼幼儿中心:Kindergarten-cum-Child Care Centre)但是实际上,以0-6岁为对象的联合幼儿园几乎不存在,大部分幼儿园只是在3年的幼儿园课程外增设了2-3岁班。

  表1:香港学前教育设施
设施对象开设班级主管部门和适用条例
幼儿园 3-6岁 小班、中班、大班 教育局、《教育条例》
幼儿园兼幼儿中心(Kindergarten-cum-Child Care Centre ) 2-6岁 小托班、小班、中班、大班 教育局管辖下的联合事务所。3岁以上适用于《教育条例》、3岁以下适用于《幼児教育条例》
保育园兼托儿所、幼儿中心 0-3岁   社会福利署、《幼儿教育条例》
临时服务提供设施 0-6岁   社会福利署

出典:一见真理子(2006)著作一部分


很多幼儿园有T恤衫和短裤的制服

  能托管0-3岁儿童的保育所现在(2012年)仅有27所,在政府发行的学前教育机构一览表中,根据地区来分的幼儿园和联合幼儿园出现同一列内,具体情况仅是记录了该园是否开设了2-3岁儿童班及是否有2岁儿童以下的保育服务。可以理解,与其区分幼儿园和联合幼儿园,家长们更在意的是该园是否能使用笔者在后篇中所介绍的"学前教育券"。

  在很多有婴幼儿的双职工家庭(即使不是双职工)中,都雇有被叫做"阿姨"的共同居住的外国保姆,因此需要保育机构的婴幼儿保育服务的家长为数不多。保育所虽然只有27所,但学前教育机构总数却有951所(2011年度),其中86所是国际学校所属的机构(表2:香港的学校数量)。通常幼儿园分为上午班和下午班,还可以接受上午和下午的全天保育。但是,受欢迎的幼儿园完全实行上下午交替制,不开设全天保育班。

  在半日班中绝大部分家长希望孩子上上午班。受欢迎的幼儿园只开设上午班的话无法全部接纳,所以采取交替制,开设下午班。通常接受全天保育的儿童参加上午班和下午班,希望接受半天保育而进不了上午班时,则被分到下午班。进入上午班还是下午班,有的幼儿园有优先顺序,有的则是凭抽签决定的。在香港面向幼儿开办的学习教室和活动非常多,在不去幼儿园的半天里,很多儿童去上绘画班或者参加游泳课等体育课程,还有的去上英语班。去幼儿园的上午班可以方便儿童去参加这些课程。

(注):
DSS: Direct Subsidy Scheme,有政府的直接财政支援;
PIS: Private Independent School,有政府的财政支援。教育课程等有着很强的独立性;
ESF' English Schools Foundation,英基学校协会(基于英国教育制度的学校群,起源于殖民地政府初期的英国学校);
ESF的5+2,表示在之前的ESF中等学校的5所学校之外,加上2所幼儿园至中等教育的一贯制学校;
*私立学校中的高中可以设置为进入海外大学的教育课程,红色方框的部分为提供国际教育课程的学校。

(笔者根据教育局资料编写)


  本文是根据2012年3月 17日(星期六)在白梅学园大学举办的2011年度第5次"儿童科学"讲座的公开演讲稿《香港回归后的语言政策----围绕幼儿期的英语教育》的内容改写而成的。


脚注:

  • *1 根据出处不同,数字略有差异。该数字出自联合国《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0 Revision》2005~2010年的推算数字。转载自昭文社《原来如此!知识地图世界2012》。
  • *2 香港政府统计处:《统计月刊 2011年9月》http://www.censtatd.gov.hk 香港当局每月进行各种统计,但仅在本月报告书中登载了有关在香港分娩的中国大陆女性的详细追踪调查统计。
  • *3 日本的"托幼一体化"动向与香港的不同之处在于,香港是在不区分保育所和幼儿园之后出现了"幼托一体化"(幼儿园如果同时登记上午班和下午班,事实上成为全天保育),并非像日本一样是由于待机儿童问题(指无法进入幼儿园和保育所的儿童的问题)所造成的。人们希望随着托幼一体化的推行,给利用者和运营方双方都能带来方便,同时能更提高政府资金援助的效率。

参考文献

  • 香港教育局  http://www.edb.gov.hk
  • 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GovHK香港政府一站通(本港居民用网站)
  • 一见真理子(代表)(2006). 《东亚地区早期教育的现状和课题相关的国际比较研究》(最终报告书),科学研究费补助基础研究(B)(平成18年5月)
  • 西村史子(2012). 《香港学前教育中学券制的导入》,《和光大学现代人文学院纪要》,第5期(2012年3月)
  • 有贺克明、水野惠子、山田美香(2006). 《香港的育儿支援》(调查报告),《人文文化研究》第6号,名古屋市立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研究科
  • 昭文社《原来如此!知识地图世界2012》转载。
  • Hong Kong Education Commission (2000年 9月). "Reform Proposal for the
  •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中文版《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
作者简介

大和 洋子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 研究协助者、东洋英和女学院大学/青山学院大学教师)

伴随家人工作关系,曾在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国外生活,育儿。在新加坡东盟教育部长机构的研究所获得应用语言学学士学位,在香港大学比较教育学专业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主要著作有:《世界各国的外国人学校》(共著)(东信堂出版,2005年)、《世界幼儿教育改革和学习成绩》(明石書店出版,2008年)、《亚洲教师:日益变化的职责和对专门职业的挑战》(吉亚思教育新社出版,2012年)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