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东亚的保育和教育观察 > 【中日比较】第8期:北京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对"日本教育"的印象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中日比较】第8期:北京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对"日本教育"的印象

渡边 忠温(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第一部非常勤讲师)
2014-07-29

摘要:

本文以北京市内两所大学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为对象,"对日本教育的印象"进行调查,并深入分析了其调查结果。结果发现,这些北京学生的回答,不仅反映出他们对日本教育的印象,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看法以及在教育方面他们所重视的事情。

1.中国学生对日本教育感兴趣的地方

  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笔者经常要对"日本"进行说明。尤其笔者又是研究教育方面的学者,所以被问及日本教育现状的时候比较多。即使时间很短,笔者也希望能够让中国人可以更多地了解日本,所以在作说明的时候想以中国人不知道的和想知道的事情为主来进行说明,但这是比较难的事情。首先,本来对于他们想知道的或感兴趣的事情,笔者自身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

  说明次数的增加,并不见得就能够了解说明的要点。例如,笔者在中国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做报告,当笔者做完报告在提问环节时,听完报告的一位听众举手问笔者:"我们不太了解日本的情况,能不能介绍一下儿日本的教育情况?"。但是,在短短的五分钟左右的答疑时间内要讲述日本的整体教育现状很难,这让笔者感到不知所措(当然笔者也知道,在中国,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严格地遵守"五分钟"的时间限制)。也就是说,被问及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过大,对这种提问及回答,笔者在考虑"中国人想知道的事情"的时候,无从判断和取舍。这种时候,没有办法笔者就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方面的事情?",但是这种情况,提问的人也往往并非有什么特别想知道的事情。并且在遇到上面这种范围比较模糊的提问时,笔者考虑中国人可能感兴趣的方面,来进行说明。结果,提问的人多半是表露出几分失望之情,"我想知道的事情并不是这个......"。结果,笔者对于"想知道什么事情",还是不得而知。

  因此,笔者想到如果有相关资料的话,在做报告或进行说明之前,就能查阅资料来知道"中国人比较关注的地方",但是关于"中国人对日本教育有什么样的印象,对哪一点感兴趣"等,能参考的资料并不多。比如,关于"对日本(人)的印象"的确有许多研究和大规模的调查(片桐,2002;見城、三村,2010;言論NPO,2013;黄,2007;白木,2000;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2006;陳,2006;日本青少年研究所,2012;喻,1997;盧,2002)。但是,在这些"关于日本(人)的印象"调查结果中,很少提到与教育有关的内容。

  因此,本文拟根据笔者在北京的大学讲课时进行的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来考察中国人对日本教育的印象。由于所调查的学生人数也较少,并且他们对教育比较关心,对国际教育的动态也很关注,所以很难说本次结果代表了中国的一般学生的看法,但是笔者认为本次调查还是有很多值得参考的部分。

 

2.北京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对"日本教育"的印象

  笔者在中国的大学讲授关于日本教育的内容时,每次上课之前都要发放问卷,向学生询问对讲座的感想和应该改善的建议等。一来笔者想知道对自己的讲座内容学生们究竟是否感兴趣,以及对哪些方面尤其感兴趣;二来如果他们有"还想知道的事情",下次讲解的时候能参考并且准备。除此之外,在开始讲座之前笔者也问学生们"对于日本教育的印象"、"关于日本教育,知道的事情和看过的印象深刻的事情"等。

  到现在为止,笔者收集了北京市内两所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共71份问卷。本科生也包括有教师经验或者在职的教师,研究生是攻读教育学的。因为笔者负责的讲座是比较教育学,所以从整体上来看,与一般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相比,对日本教育感兴趣的学生居多。去除直接写了上课时笔者所讲内容的14份问卷(去除的原因是因为笔者想分析的是听讲座前他们关于日本教育的印象),对剩下的57份问卷中关于他们对日本教育的印象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4名同学的回答也包括了笔者讲过的内容,对这一部分数据笔者没有分析,对没有讲过的其他部分进行了分析)。分析方法,是将每份回答按不同的侧重点(话题)切分为几个方面,每个方面贴上反映其意义的标签(例如,如果回答内容是关于日本校服好看的,对此部分贴上"漂亮的校服"等标签),然后把内容相似的标签汇总归类(例如,把"漂亮的校服"和"统一的校服"这两种标签,汇总成"关于校服"这一标签。因此,下面结果中的"范畴"不是笔者让学生写出来的,而是笔者根据回答内容分类总结出来的范畴)。有的在一个学生的回答中几次出现同一内容,但在下面分析中,作为回答各个内容的"人数"进行统计

  然后把"范畴"进一步分为几类来分析。从各结果来看,学生的回答中,对日本教育的"信息来源",57名学生中13名做了回答。其中最多的回答是"从动漫或漫画"中得知(6名);其次较多学生从小说等书籍中获得信息(5名);有些学生还回答"在电视上"或者"在电视剧中"获得信息(分别为3名2名)。关于动漫和电视剧,学生具体提到的作品有"麻辣教师"、"机器猫"、"热血高校"、"极道鲜师"。此外,就小说来说,提到《窗边的小豆豆》的学生较多。这也可能是因为那时笔者被邀请上一堂课,作为资料负责那个课程的老师在讲课时有介绍过它。此外,也有些学生提到凑佳苗的《花之链》。

  从平时笔者与中国学生交流时的印象来分析,也有可能他们实际上是大学上课时获得了较多的与日本教育有关的信息(就是说,只是他们没有回答而已)。但是回答"从大学课堂"的学生只有2名,其他都只有1名,从这一结果来看,也可以说他们自己认为从日本媒体、尤其从文学和漫画作品获得的日本教育的信息比较多。对此,在李(2006)等调查结果里也可以看出,对于"了解日本人情况的信息来源"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日本动漫、漫画和电视剧非常多。本次调查结果也与此比较一致。此外,作为信息来源,学生没有提到电视新闻和报纸,是因为与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情况相比,"日本的教育"很少成为新闻报道的话题,许多学生不太了解"日本最新的教育情况"(即使他们想知道相关信息)。

  其次,对于"日本教育的大概的印象",存在一些比较笼统的回答。其中"严谨严格"的印象(6名)和"计划性、系统性、统筹性高"(3名)等回答较多,虽然回答中没有明确地提到,但这有可能是对整体的(不是每个学校内部的情况)政策和制度方面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有着"教育有轻松的氛围"(1名)和"教育有灵活性"(1名)等,有"轻松灵活"的印象,还有"人性化"的印象(2名。虽然回答中没有特别进行关联,但"非人性化"和上面提到的制度上的"严谨严格"也许有关系)。此外,也有"重视教育"等印象(4名)。

  在"教育管理"方面,也能看到对日本教育有"严格严谨"的印象。提到"教育管理"的总共4个人的回答中,"严格的管理"有3个人,"对制度的要求严格"有1个人。

  在对于"教育政策和制度的特征"的回答中,"假期很多"、"教育普及率较高"、"国家对教育投入较多"各有2名,"学校有自主权"、"私立学校很多"、"小学没有留级"、"小班教学"(回答只写了这个单词)各有1名,回答多种多样。此外,关于"教育设备和硬件条件",回答"硬件条件很好"和"教育设备很先进"的各有1名,回答较少。

  对于课程内容等"教育内容"(表1),许多学生写的内容与"道德和礼仪方面的教育"相关。此外有一定人数的学生也写"体育运动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笔者自己也几次被问到过日本的道德教育的情况。当然,有可能他们对日本教育动向感兴趣,很多人关注道德的"学科化"论点等(因为是在教育学院讲课),但是也有可能"道德"本身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关心度很高的话题。另外,3位学生还回答了"课程多种多样"。

表1. 与教育内容有关的回答
       范畴            内容
关于道德、礼仪的教育 日本很重视德育、日本比较重视礼貌等教育 7
关于课程 课程项目多样、政府具有规范的教科书目 4
重视体育教育 3
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3
重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的教育 2
关于环境的教育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环保意识、环境意识强 2

  关于在教育中重视或作为目标的"教育方向与方针"范畴的回答(表2),较多的是有"特别强调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等日本教育重视孩子的实践这一印象,还有"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和"对孩子自主性和自立性的重视"相关的内容。

表2. 与教育的方向和方针有关的回答
    范畴               内容
重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  学科知识的教育与社会文化风俗的结合较好、培养学生全面
 发展、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在我看来日本的教育更多的关注
 情感教育、教育了 日本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9
重视孩子自身的实践活动  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与实践、日本小学特别强调孩子的
 动手脚的培养、注重孩子从小时候开始的独立性及实践能力
5
重视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  除了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和自理能力 4
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的教育  比较重视学生的技能、日常生活能力的课程、注重生活技能
 与社会技能的培养
3
重视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  - 2
重视个性  注重个人兴趣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化 2
重视集体行动  注重团队合作、团队意识强 2
其他  注重考试、注重现代化、注重国际化、注重忍耐力的教育 4

  对于"学校和学生生活及对日本教师的印象"(表3),较多学生感兴趣并写下"制服(校服)或服装"相关的内容(9名)。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中国学生主要回答"日本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有像朋友一样的关系"等内容。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印象,"尊重教师"有六名,"严肃的教师"有一名,可以看出中国学生对日本教师有着肯定的印象。关于"日本学生的特征","勤奋和对学习很认真"、"孩子的自主性较高"各有2名,"开放"、"有的同学很优秀"各有1名。

表3 与“学校和学生生活及对日本教师的印象”有关的回答
     范畴               内容
关于校服和服装 校服很好看、学校有统一的校服,等 9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和老师的沟通比较活跃,学生和
老师的性格方面都很真实、师生更像是朋友一样
3
对教师的印象 对老师尊重、课堂上教师较为严肃、
日本的学校教师对于突然的危机(地震)的应对能力
值得我们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很多
9
日本学生的特征 学生学习很努力、日本的小学生比较自立、
学生开放、优秀学生特别优秀
4
其他 低年级需要尊重学长、学姐,日本学生之间
竞争激烈,社团活动多,日本学生课后要上补习班,等
7

  此外,许多学生还关注对孩子的压力,这也是本次调查回答的一个特征。在"孩子的负担和压力"范畴中,回答"学生的负担和压力较大"的有7名,"作业较多"有2名。此外,对于教育上的压力,总体来讲在日本的教育中重视升学,这一印象较强。例如,"升学压力较大"有6名,还有"重视高考的教育(2名)"、"重视学历(1名)"等回答。

  此外也有些学生回答日本教育"从外国受到了影响","借鉴了欧美的经验,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吸收外来教育思想理论"、"以前日本教育学习中国"各有1名。对于日本教育的"时代变化和变迁","二战后,教育兴国的现象在日本体现得非常明显"、"传统与现代国际化相结合"、"保守和开放的融合"、"停留在明治维新的时候"各有1名。

 

3.中国教育的问题和"对日本教育的印象"

  总的来说,许多中国学生对日本教育的了解,是从动漫和电视剧等作品中获得相关信息的。对日本教育,有些学生认为管理比较严格和严肃,但是有些学生也认为日本教育重视孩子的自主性和实践活动。此外,有些学生认为(像中国一样)升学和入学考试时对学生的负担和压力较大,但有些学生也认为课程丰富多彩,教育方向也重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看起来,中国学生对日本教育的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此他们在对"日本教育的印象"里提到的内容,较多是在他们对于中国的教育的时候也经常提到的事情,也就是说,反映出他们认为的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的地方"和他们考虑教育问题时认为比较重要的方面(回答中没有涉及中国的教育比日本教育优秀的地方。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大学教育和研究中进行中外比较时,比较重视从外国汲取经验)。

  例如,管理比较严格和严肃这一印象,作为"管理教育", 日本人有可能认为中国学生对日本教育有着否定的印象。除了"不人性化,管理严格"等否定的回答之外,也有"我印象中的日本中小学管理较为严格,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比较规范和完善"等把"管理"看作好的事情的回答。也就是说,以前第3期中笔者讨论惩罚制度的时候已经提到过,这是呈现出他们从管理的角度考虑教育这一倾向(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这样回答)。此外,对于重视孩子自主性的教育,正如以前第1期中在讨论独生子女问题时所讨论的那样,在中国过度娇惯孩子或者过度管理孩子等问题经常被指出。关于升学和入学考试的压力,在中国升学时的压力或者由于学习内容和学习量增加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减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是中国教育中存在并需要改善的问题,并且是经常在教育界中提到的一种口号。

  也就是说,"对日本的印象"不是在事先设定的评价题目上去评价(片桐,2002),像本次调查一样,对于"对日本教育的印象"这样一个平时不太去深入考虑的事项,要进行自由记述的话,即便有一定的知识,因为不能去凭空想象,所以更倾向于只根据自己能知道的信息推测回答(例如,推测日本和中国的教育是一样的)。或者平时获得日本教育的信息时也关注这些方面的事情,也许因此在对日本教育的印象中更多反映出中国教育的问题。所以,在给中国人说明和介绍日本教育时,应该事先充分了解中国教育问题和中国人对于中国教育比较重视的事情,同时在讲解的时候,应该以这些问题为中心,把日本教育问题与中国教育的问题相联系,这样才能更容易传达给对方。

  当然因为本次调查只是笔者为了自己能做参考,利用讲座时间进行的很简单的调查,调查对象人数也很少,并且目的不是为了比较中国学生和外国的学生"对中国教育印象"的,所以不能说"中国全体学生对日本教育的印象"。并且也不能明确地讨论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对教育的)看法的差异等情况。但是,从结果中推测出来的内容,在日本人向中国人说明和介绍日本教育等实践方面,确实有许多可供参考之处。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北京的学生虽然回答"不太了解",但是他们从日本的动漫和电视剧、小说等途径(虽然这些都是创作作品)有着触及日本教育现状一端的机会。而相反,日本的大学生了解中国教育现状的信息源只限于新闻报道等,了解的机会也少。

  本文分析了北京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对日本教育的印象。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推进,也许中国学生接触越来越多的日本事情的机会也会有所增加。随之,他们对日本人和日本教育的印象也会有所变化。对此,笔者今后也会继续关注下去。

 

致谢: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承蒙北京化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于颍老师的帮助,笔者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献>

  • 白木通(2000).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1)(日语).经营研究.14(2).299-320.
  • 陈生洛(2006).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与日本观比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6.1-18.
  • 黄琳(2007).中日有多近,有多远----中日大学生同题问卷调查.意林.10.30-31.
  • 见城悌治・三村达也(2010).现代中国大学生对"日本"的印象--日语专业学生、学习日语者、非日语学习者的比较.国际教育.3.1-38.言论NPO(2013)."第9次日中共同舆论调查"结果(日语).(言论NPO网站2013年8月5日发表)
  • 卢德平(2002).北京大学生眼中的日本.中国青年研究.2.52-55.
  • 片桐雅义(2002).日本人的印象: 日中大学生的比较. 宇都宫大学国际学部研究论集.14.1-8.
  •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2012).关于高中生生活意识与留学的调查(日语).日本青少年研究所. (2013年11月18日网上发表) 言论NPO(2013). "第9届日中共同舆论调查"结果 言论NPO 2013年8月5日(2013年11月18日)
  • 喻国明(1997).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中国公众对日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国际新闻界.6.58-65.
  •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2006).第三次中日舆论调查.日本学刊.6.27-31.
作者简介

渡边 忠温 (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第一部非常勤讲师)

渡边 忠温 东京大学教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课程毕业。教育学博士。2009年9月-2015年6月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现为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第一部非常勤讲师。从事日本和中国的高考制度、考生心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专业为比较教育学、文化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