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东亚的保育和教育观察 > 【中日比较】第6期:中日两国"家长会"的差异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中日比较】第6期:中日两国"家长会"的差异

渡边 忠温(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第一部非常勤讲师)
2013-12-11

摘要:

工作生活在北京的日本学者渡边忠温博士,对中国和日本学校的"家长会"作了饶有趣味的比较和分析。本文主要讨论了中日两国家长会内容的差异。除了对家长会的频度次数和内容等进行比较之外,还考察了父亲参加孩子教育活动的程度、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等与"家长会"有关的问题。

  我现在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但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课程,现在依然住在师范大学的校园内。六月的某一天,我想去吃午饭,在从我住的地方到师范大学食堂的路上,碰到了好多人。尤其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小的门口附近人很多,小学门口一直到大学东门(北师大附小有几所,其中一所在大学校园里)的路上,挤满了人。

  我想:今天到底有什么活动?有一位老奶奶和我有着同样的疑问,向一群在商店门口选冰激淋的小学生们打听。小学生们向那个有点耳背的老奶奶慢声反复地说:"有家长会!" 好像这个时间是附属小学的"家长会"的中午休息时间,我遇到的人群正是一起去吃饭的家长和孩子们。

  但是,如果是家长会,从日本人的眼光来看,我感觉有点奇怪。就是说,走路的那些人中,男性(父亲)的比例很高。也有可能是我走路的时间刚巧遇到的父亲的比例非常高,母亲大概有百分之三十,父亲有百分之七十。在日本,有家长参加的学校活动,特别是家长会,一般多是母亲参加。

  家长到学校里来开会,在中国叫做"家长会",在日本叫做"保护者会"或"保护者恳谈会"等。本文拟说明中日家长会的基本情况,同时考察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1. 日本的家长会

  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学校家长会的情况都有地区差异。此外,关于开会的方式,很少有全国统一的规定,所以难以把"日本"或者"中国"作为一个单位来进行讨论。为了了解家长参加学校各种活动时的差异,首先需要了解两国家长会的基本情况,由此为中日两国读者提供相关信息。这里大概总结一下两国家长会的情况。

  在日本,家长到学校来开会的情况,有PTA会议(日本每个学校都有很严密的PTA(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组织)、保护者会(家长会)、(保护者)恳谈会(家长恳谈会)等,在内容和目的上分别有所不同。名称也不尽相同,即便相同的内容,因地区和学校不同,名称也不一样。为便利起见,把家长来学校参加的会统统称为"家长会"。日本的家长会多是在教学参观之后召开的。小学和初中,教学参观大约一个学期有一次左右(每个学校的学校开放日的次数不同),因此一年内(一年有三个学期的话)至少开三次家长会。但是,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作比较积极的学校,家长会的次数就会更多。此外,学校里发生了严重问题,或是开升学说明会时,还会另外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的内容也因各个学校和各个班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在家长会上老师就平时的授课内容、指导方针和指导情况等进行说明。此外,也会就家庭教育和育儿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有时候,也许会对某个学生的问题,或者班级里的某个具体的问题进行商讨。但是一般来说,至少日本的家长会没有(后面所说明的中国式的)"成绩分析会"的情况。不管能否做得到,理想的家长会是老师与家长"互相讨论"孩子教育问题的场所,与中国的那种老师在一个大教室里向家长们进行单方面的说明和讲话的氛围有所不同。

  此外,日本学校有PTA组织,干部或委员是从家长中选出来的。比如,在新学年的第一次家长会或者入学典礼之后,进行该年度的PTA干部选举。这也是与中国不同之处。

 

2. 中国的家长会

  同日本一样,在中国,家长会因班级、学校的不同,以及因時代和地区的不同,家长会的形式和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现在为了向日本读者说明中国家长会情况,以北京一般的家长会作为例子的话,家长会是一个学期两次左右,多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结束之后进行的(因为要准备升学考试,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的时候,家长会次数会有所增加)。因此,中国一年有两个学期,至少一年开四次家长会。

  家长会的方式有学校全体的和各个班级的,多数情况下,学校和班级的家长会在一天里连续召开。学校全体家长会,是在大教室里,或者通过校园广播,由学校领导(校长等)就学校的方针、考试和学习成绩情况进行说明。

  在各个班级的家长会上,多是由老师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宣读优秀学生的名字。所以,在家长会之后,会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情况。这种分析说明既有班主任的综合性的说明,也有各个科目任课老师的说明。此外,家长会结束后,家长们围着老师,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询问与自己孩子的成绩和升学有关的问题。不论中国还是日本,家长会都是"能够与老师沟通的宝贵的时刻"。

  总体来讲,(虽然每个学校和班级,老师在是否谈及具体的考试成绩,或者对于学校运营方针等内容上也许存在差异)中国的家长会的内容,多数是围绕具体的"考试成绩"。但是最近,老师也开始同时给家长们讲"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应该注意的事情"等。特别是,有时心理学老师(中国的中学里很多学校配有专门的老师来教心理学。同时,心理学老师还是类似于日本的"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也会给家长上课,讲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法等。

 

3 父亲参加家长会

  关于本文前面介绍的"在中国有许多父亲参加家长会"这一点,在日本,父亲则很少积极地参加家长会。虽然数据有点陈旧,按照日本倍乐生公司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受日本文部科学省委托于2005年进行的《关于义务教育的意识调查》(图1)中的数据可知:一年内父母去孩子学校的次数,除"3~5次"占37%左右,父母的比例相同之外,总体上母亲比父亲去学校的次数要多。此外,从参加过的学校活动来看(图2),关于家长会和PTA活动,母亲的参加要远远多于父亲。

  从笔者个人的印象来讲,在PTA活动中,父亲担任"会长"等领导职务的情况较多。但是由实际的调查结果来看,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据《2008年版 男女共同参加白皮书》(内阁府,2008),全国的小学和初中PTA会长中,女性占的比例只有10.1%左右(2007年调查)。另一方面,在部分都道府县里女性当PTA领导的比例非常高,东京都46.7%,神奈川县32.8%的PTA会长是女性。此外,在这个调查中,千叶县的女性PTA会长比例为12.7%,在首都一带的都道府县中比较低,但在明石等人(1995)的调查中,PTA干部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高达76.1%。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参观课堂的家长中,有的学校父亲占的比例为20%~30%,还可以看到有更多父亲参加达60%左右的学校的情况(尾木,2008)。今后,日本的父亲参加学校活动的比例可能也会逐渐地增加。


  图1 去学校的次数

  (资料来源)《倍乐生公司教育研究开发中心(2005)关于义务教育的意识调查报告书》


  图2 参加过的学校活动(排名前五项)

  (资料来源)《倍乐生公司教育研究开发中心(2005)关于义务教育的意识调查报告书》

  关于中国父亲参加学校活动的比例,没有发现相关的调查结果或者统计资料。但是,据中国的朋友们说,父亲参加家长会的情况确实好像很多。此外,似乎在有些地区母亲也不参加,很多是由祖父母代替参加的。

  这也许是因为与日本相比,中国女性纷纷走向社会从事工作,,结婚和生孩子以后也难以请假。

  此外,除了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很积极这种原因之外,中国社会对家长(不管父亲或者母亲)请假去参加孩子学校的活动这种事情很宽容。我听说,(最近)家长收到学校开家长会的通知,家长将通知拿到单位去,就能请假。同时,一般社会共同观念也认为"家长(不管父亲或者母亲)应该熱心于孩子的教育"。

 

4 从家长会的角度看学校和家长的关系

  日本的家长会和中国的家长会上的话题都是关于孩子的学习、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教育方法,大致上没有差异。但是,中国的家长会的重点多是放在作为具体数值的"学习成绩"上(进一步说,是有关成绩的排名和升学有关的事情)。因此,老师在家长会上的讲话和提出的建议也多是和"学习成绩"有关的内容。关于中国家长会存在的问题,很多人指出了家长会形式单一的问题(例如,李,刘,2011)。这想必是因为将"提高学习成绩的指导"作为重点,而致使"家长会"变为"成绩发布会"的形式的一个原因。对于这一点,日本人对在众多父母面前宣布成绩排名本身有抵触(至少在日本式的感觉上,会造成煽动竞争的情况),并且多数日本家长有可能认为对于具体的建议,可以在"与学生个别面谈"或者"家长学生老师三者面谈"、"家访"的时候进行(当然,在中国当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孩子有不良行为时,父母也会直接去学校见老师进行一对一的私下交流)。

  中日家长会的另外一个差别在于是"单向的(中国)"还是"双向的(日本)"(只是作为"理想的"家长会方式来看的话)。对此,中国的很多人批评"单向的"的家长会(陈,2000;胡,2011),但是这种情况有些很难改变。

  例如,我们在考察中国的教育时,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中国的家长的教育背景是多种多样的(刘,1992)。因为有些家长还没有受过足够的义务教育,这些家长的孩子要考大学的话,这是他们自己也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所以家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要求家长会对那些不知道如何给孩子准备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孩子学习方法的家长们,成为一个"教给"他们教育方法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也许能够满足家长们需求的家长会,就不得不是"单向的"了。

  当然,父母的所受的教育经历会影响到与孩子所上的学校及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存在于中国。我认识的一位日本高中的老师告诉我,"现在的父母跟我们高中时候的父母不同。我们高中的时候,很多父母也是高中毕业,没有上过大学,对于孩子学习方面的事情都托付给学校的老师。但是现在的父母自己也都有较高的学历,所以对老师的要求也多了"。因此,中国也是这样,(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如果升学率更加提高的话,家长会的内容有可能也会发生变化。

  总体来看,感觉中国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很积极,但是对学校和老师具体的教育方法却不怎么干预,倒是更关注"结果"。与中国相比,印象中,日本老师和父母尽量采取互相交流和探讨的方式来进行孩子的教育,通过家长会、教学参观或者单独面谈,父母来了解教育的具体内容,学校也力求说明教学情况。当然,这些都是两国"理想中的"学校和家长关系的状态。在实际情况中,在中国也一定存在着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而对学校教育方法不满的家长。日本也有把孩子的教育全都交给学校去管的家长。同时,像家长会内容会随着时代变化一样,今后学校和家庭的(理想的)关系的状况本身也许会发生变化。

  本次论述了中日两国的家长会的差异。关于孩子的教育,日本和中国的父母的的角色,理想的教师应有的形象等方面,有很多内容相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将来有机会再讨论。



<文献>

  • 倍乐生教育研究开发中心(2005). 《与义务教育相关的意识调查报告书》,(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 2013年11月1日)
  • 陈桂生(2000).家长会辨析. 《教育发展研究》,10, 52.
  • 胡芳(2011).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教育论丛》,176(2), 23-26.
  • 李小红,刘嫄嫄(2011).学校家长会:问题与改进策略. 《中国教育学刊》,12.80-82.
  • 刘力(1992).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 《教育研究与实验》,1, 62-66.
  • 明石要一・高野良子・小谷教子・西成田道子・藤田房子・保村純子(1995).PTA干部经历的教育效果分析. 《千叶大学教育系研究纪要 I, 教育科学篇》,43, 75-104)
  • (内阁府)(2008).《男女共同參加白皮書》(2008年版),佐伯印刷株式会社
  • 尾木直树(2008).《"手机网络时代"的育儿理论:拒绝随波逐流的力量》,新日本出版社
作者简介

渡边 忠温 (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第一部非常勤讲师)

渡边 忠温 东京大学教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课程毕业。教育学博士。2009年9月-2015年6月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现为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第一部非常勤讲师。从事日本和中国的高考制度、考生心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专业为比较教育学、文化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 weibo

PAGE TOP